安徽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程實施方案

《安徽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程實施方案》是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2—2025年)》確定的目標任務,依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的《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指引(試行)》,以及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修訂稿)有關標準制定的實施方案。由中共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於2022年3月21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程實施方案
  • 印發機關:中共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 印發日期:2022年3月21日
印發信息,方案全文,

印發信息

中共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安徽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工程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安徽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省農墾事業管理局、省監獄管理局:
現將《安徽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工程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安徽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程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附屬檔案:1.安徽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工程試點工作實施方案.doc
          2.安徽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程實施方案.doc
中共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2年3月21日

方案全文

安徽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程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行動方案(2022—2025年)》確定的目標任務,依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的《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指引(試行)》,以及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修訂稿)有關標準,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建設目標
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在丘陵山區實施小田變大田、彎變直、坡改梯改造工程,對現有土地因地制宜進行互聯互通、大小並整、調整布局、理順溝渠、耕地質量提升,改善農田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擴展農機作業空間,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基礎設施薄弱短板,提升農田宜機化水平。“十四五”期間丘陵山區實施農田宜機化改造面積350萬畝,其中2022年完成95萬畝。
二、建設內容
(一)田塊整治。改造前田塊所處山體坡度不大於25度,優先改造坡度小於15度的田塊。通過挖凸填凹、截彎取直、土壤回填等土地平整措施,對尖角田、巴掌田、雞窩田等異形田塊進行改造,消除地面和耕作層內影響農機作業的障礙因素。地形有波狀起伏的,田塊應順應地勢呈扇形,大彎就勢小彎取直,田埂走向適應地勢略有弧度,不要求一律直線。可以根據地形,修成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優先改造田間道路通達基礎條件較好、土層深厚、集中連片、灌排基礎好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產的耕地。通過塊小並大、短並長、彎變直、坡改梯、陡變緩改造,消除機具作業死角,實現耕地以條帶狀分布為主,延長農機作業線路,減少農機作業折返頻次。
(二)田間道路。完善田間生產道路,實現生產道路循環通達。修建機具進出田塊的坡道,實現田塊之間、田塊與道路之間機具通行順暢,滿足農業機械進出田塊需要。
(三)灌排工程。建設後的田塊坡向與其他相鄰田塊雨水排泄流向一致,灌排溝渠布局合理,可選用灌排兼用或灌排分離的形式。溝渠修建應兼顧農機作業需要,深開主溝、背溝和圍溝,少開或淺開廂溝和支溝。
(四)耕地質量。田塊改造前後,應分別對土壤表土層進行剝離和回填。通過秸稈還田、綠肥種植、糞肥施用等生態培肥方式,推廣綠肥種植,開展土壤酸化改良,提升耕地質量。
三、建設標準
(一)田塊整治標準。田塊方向應配合地形、日照、風向及土地承包權屬進行設計。田塊短邊最短宜在5米以上,25至30米左右為最佳。水田區長邊宜為短邊的3至5倍,旱田區長邊宜為短邊的3倍以上。有條件的地方,田塊標準面積宜為1畝以上。
改造後的單塊旱地縱向坡降不大於10%,橫向坡降不大於3%;其中單塊水田田面高差控制在3cm範圍內。農田土體厚度不低於50cm,耕作層厚度水田不低於20cm,旱地不低於25cm。礫石埋置深度應不小於50cm。最大挖填高度不超過2m。
(二)田間道路標準。田間生產路路寬一般不超過3米,路間最小間隔為160米,路面宜採用砂石或素土路面,設定必要的下田坡道,進出田塊坡道坡度≤20%,寬度:2—3m。整治後的田塊生產路中大型農業機械或智慧型機械能直接作業。
(三)灌排工程標準。排水溝布置應與田間渠、路相協調。排水溝類型以明溝為主,尺寸適宜,在農機跨越處適當設定橋、涵、暗溝(滲濾管)。主溝、背溝、圍溝深度≥0.5m,主溝廂溝間距:10—20m。
(四)耕地質量標準。提升耕地質量措施覆蓋面積達到90%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當地中值以上水平。土壤養分平衡,各項養分含量指標應達到並保持在當地土壤養分豐缺指標體系的中值以上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農田宜機化改造工程是貫徹省“兩強一增”行動的重要舉措,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重要內容。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履行好牽頭責任,財政、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形成合力。有條件的地方可增加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採取“先建後補”等方式支持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
(二)抓好方案編制。要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宜機化改造任務明確到項目,落實到田塊。在編制項目初步設計時應細化宜機化改造工作實施舉措,明確建設目標、田塊布局、建設內容、建設標準、進度計畫、保障措施等,確保農田宜機化改造任務落實到位,高質量完成。
(三)加強建後管護。按照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認真落實管護經費、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引導農戶通過互換並地實現連片耕種。鼓勵各地在宜機化改造前後,開展確權不確地,集中土地流轉;推進零散土地歸併,實現一戶一塊田等有益探索創新,促進規模經營,提高生產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