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述
學院現有教職工83人,其中專任教師76人,教授、副教授19人,博士4人、碩士44人;學院下設法學系、
行政管理系、公共管理系、
社會科學系、文學藝術教研室5個教學單位;學院重視科學研究,設有智慧財產權、套用法學 、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政府治理、公共政策、當代大眾文化等7個研究所、研究中心。
學院教學設施較為完備,設有法學案例教學實驗室一個、電子政務實驗室一個,省內一流的法學模擬法庭一個;學院資料室擁有中外文圖書、期刊及影音資料1萬5千餘冊(盒)。
學院在教學、科研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多次獲得各級各類科學研究、教學研究、教學成果獎;承擔了教育部、安徽省、以及學校的多項科研課題、教學研究課題;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近600篇,出版教材、學術著作40餘部。
學院始終把教學質量放在首要位置,以培養合格的、優秀的、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為唯一宗旨,歷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8%以上,歷屆畢業學生因基本功紮實,開拓應變能力強,均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院徽
此標誌的主體是借用"WENFA"的開頭字母"W"和"孔雀"形象變形組合成一個簡潔的孔雀圖形。“W”代表的是學院概念上的識別,而孔雀的形象則可以完全反映學院的本質(即:文法學院是一個由多個學科組成的學院,包含了社科、英語、法學、行政、文藝等系室,類別多樣,內容豐富,教師人數眾多,這正可用孔雀多姿多彩的形象恰到好處的來象徵)。圖形中,“W”與“孔雀”圖形相互包含,巧妙統一,內有圓形將圖形統一,象徵文法學院團結一致、奮發向上,不斷開拓進取、發展壯大的精神;用外圓包含圖形,暗含文學院是在安徽工業大學這個集體中發展的,也暗含“以工為主,工、經、管、文協調發展”,用簡縮字母“WFXY”進一步具體指代文法學院。形象以綠色為主,指代“教書育人”的深刻含義。整個圖形內容深刻,簡潔明快,視覺衝擊力強,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感。
現任領導
院長,徐德信,1957年10月生,安徽廬江人,1982年1月畢業於安徽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0—1991年在中國人民大學作訪問學者。現為安徽工業大學經濟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文法學院院長,安徽省經濟學會理事,安徽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工業大學公司運行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被評為學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寶鋼獎教金獲得者,安徽工業大學教學名師。 主要研究方向是制度分析、契約和企業理論。1990年以來,在《中國經濟問題》、《經濟學家》、《經濟學動態》、《經濟科學》、《財經問題研究》、《社會科學戰線》、《學習與探索》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對“偷懶”、“內耗”、“農村幹部”、“勞動模範”等中國現象進行了制度分析;在企業理論方面提出了“企業安排的三維替代”假說、“控制權的公共領域”問題、“國有經濟中的委託人問題”、“集團委託與主動代理”等。近幾年,基於制度經濟學進行政府規制研究,發表論文多篇,主編《政府經濟學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提出“規制實施者的多樣性”命題。
主要研究成果被博士論文和CSSCI引用數十次,多篇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和中國選舉與治理網轉載。1994、1997年獲得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2006、2009年獲得安徽省政府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
在科學研究中,主持和參與省部級課題多項,其中:參與國家社科基金(排名第三),主持教育部規劃基金、教育部專項課題、安徽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參與四項教育部規劃基金(排名第二)等。
張洪根,男,1968年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文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安徽安徽省優秀德育工作者、安徽省模範教師。現兼任安徽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社會學學會理事。主講課程有《自然辯證法概論》、《社會心理學》、《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研究生)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生就業指導》(本科生)。主要學術論文有《論風險社會的恐慌政治學及其技術化進程》、《馬克思主義技術倫理思想及其當代發展探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文化模式及其建構》、《構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課程文化模式》、《論技術主義時代的道德恐慌策略及其悖論》《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高校和諧德育的理念與實踐》等。著作和教材有《社會轉型時期的合法性研究》、《當代西方政治思潮》、《大學生心理學基礎》等。主持和參與課題有《大學生邊緣化道德人格研究》、《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預警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最佳化設計及其套用研究》、《馬克思主義技術倫理思想及其當代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參與研究成果《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獲2008年獲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曹世華,男,1963年生,上海市人。本科學歷,法學學士。現任安徽工業大學文法學院教學副院長、法學教授、智慧財產權中心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智慧財產權研究會高級會員、安徽省法學教育學會副總幹事、安徽省民商法研究會副總幹事、安徽省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馬鞍山市政府法律顧問組成員、馬鞍山市人大常委會司法監督諮詢員、馬鞍山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曾獲“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全省模範教師”、首屆“安徽省優秀中青年法學專家”候選人、“寶鋼優秀教師”、首屆“馬鞍山市優秀法學人才”、“安徽工業大學拔尖人才”,入選“安徽省法學法律人才庫” 等榮譽稱號。
專業介紹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
2008年由教育部直接批准興辦的專業,隸屬於行政管理系。該專業充分注重適應當前社會需求,制定了明確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畫,不斷改進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尤其注重鍛鍊和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並擁有一支年輕精幹、團結合作、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學生在校學風良好,各方面表現活躍,尤其社會實踐能力強。
一、專業基本情況
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旨在綜合運用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理論與方法研究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及其規律,為國家和地區培養適應能力較強,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具備良好職業道德,通曉國內外勞動與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熟練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充分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和勞動力市場機制,掌握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能夠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調查分析和實際操作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勞動與社會保障事業管理高級套用型人才。
主要學習內容: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基本理論與知識學習,勞動力資源配置和社會就業管理與調控的理論方法,就業供求、職業中介、職業培訓、職業準入、職業指導等相關研究;學習、研究社會保障理論及運作模式,掌握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保險體系的依法管理;學習、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關係,熟悉依法對勞動爭議進行有效的調節、仲裁處理和對勞動關係的監察工作。基於社會需求、專業屬性及培養目標的要求,著力強化學生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
二、課程設定
課程設定:以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實際技能,以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型高級套用人才為出發點,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設定了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財會金融、基本技能等知識模組,主要開設管理學、公共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學、企業行政管理、勞動管理、薪酬設計與管理、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勞動就業管理;經濟學原理、公共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等;社會學、社會調查與統計方法、套用統計分析;稅收與財政、金融與投資、社會保障精算、社會保障會計、社會保險等等,這些知識模組組合與課程設定基本上滿足了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對知識結構和技能的要求,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及社會適應性。
三、人才需求狀況
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是公共管理的一個重要分支,社會保障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是現代社會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會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傷殘和失業的情況下,能夠從社會得到必要的物質幫助和服務,是現代社會的“安全網”和“減震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社會保障在穩定社會、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勞動就業問題和社會保障問題的研究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勞動與社會保障事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建立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因此,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勞動與社會保障系統必須加強其自身能力建設,培養一大批高素質、懂技能的套用型人才,為我國早日實現趕上已開發國家社會保障水平,促進國民經濟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保駕護航而發揮提供不竭人力資源動力。因此,該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政府、事業單位、銀行和金融機構等各級種類企業極需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人。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具有長久穩定的就業潛力,其需求量極大,專業發展前景極好。
四、師資隊伍建設
本專業擁有高級職5名,其中教授2名,本專業有10名專任教師,所有專任教師均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且教師大多畢業於國內知名院校,如武漢大學、上海大學等名牌大學,其中博士和博士在讀有3人。另外,為了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建立有利於優秀人才成長的有效機制,文法學院一方面制定了人才引進辦法和對策,並從青年教師培養入手,提升現有教師隊伍的素質,開展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組織觀摩教學,實行導師制等對青年教師進行跟蹤監督和指導,另一方面還制定了教師科研獎勵辦法等,激勵教師在教學科研上不斷取得進步與發展,效果顯著。教師們教風良好,能夠從嚴執教,能夠完全承擔課程教學任務,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研水平,並取得積極成果 。
公共事業管理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套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掌握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能從事公共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和決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公共管理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政治學原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管理經濟學、公共關係、公共財務、管理定量分析、套用統計、管理信息系統、行政文秘、企業行政。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社會調查、企事業單位實習等,一般安排6-8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教育學、文學或醫學學士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專業創辦於1999年,其前身是原華東冶金學院基礎部申報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2000年與馬鞍山商業專科學校社科部合併後成立了公共管理系。2003年公共管理系考慮到社會需求,申請把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調整為行政管理專業,2004年為迎接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獨立建系。通過多年辦學,行政管理專業不斷發展壯大,擁有非政府組織研究中心和地方政府治理研究所兩個科研機構;2007年獲校“三育人”先進集體,校就業先進單位;2009年在校文科中已率先進入安徽省本科招生第一批次錄取行列,並正在積極申報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 行政管理系現有教師12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7人(其中教授3人),講師5人,所有教師都擁有碩士學位,且多畢業於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等著名院校,其中博士及在讀讀博士5人。有3位教師曾經分別被遴選為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和教學科研骨幹,有2位教師被遴選為安徽省優秀中青年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還騁請了南京大學
嚴強教授、北京大學陳恢欽教授、國家行政學院顧平安教授等一批全國知名學者為兼職教授。
通過多年努力,教師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多次在學院及學校教學比賽中獲獎。行政管理專業擁有校級“教學名師”1人,“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1人。擁有校級精品課程2門,“公共管理”校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精品課程1門,安徽省“十一五”規劃教材2部,並先後共出版教材12部,獲校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0項。獲得省、校級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黨員、“三育人”先進個人、“寶鋼獎教金”等各種獎勵表彰和榮譽稱號8人次。
在科研上行政管理專業已完成和正在進行研究的科研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2項,國家教育部課題和安徽省課題13項,安徽省教育廳課題近40餘項,近兩年每位教師人均主持1-2項縱向課題。出版著作13本,獲包括省政府社會科學二等獎在內的科研成果獎12項。在《中國行政管理》、《改革》等國家重點核心和國家級期刊科研論文80篇。
近3年行政管理專業教師進一步拓寬研究視野,加強與政府合作。通過招標獲得了安徽省人民政府、馬鞍山市及蕪湖市人民政府課題9項,為省政府、馬鞍山、蕪湖市人民政府決策和治理提供思路。這些課題成果受到了省政府和市政府的高度讚揚,也為行政管理專業贏得社會信譽。
多年辦學,一屆又一屆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德、智、體全面發展,在為人、學習、實踐等方面都取得驕人的成績,為行政管理專業取得巨大的聲譽。行政管理專業的每年的四、六級、計算機考試都在安徽工業大學名列前茅,每年都有學生獲得國家、省獎學金,安徽省優秀團乾和安徽省優秀班級榮譽稱號。在學校舉行的挑戰杯、SRTP項目上也是成績斐然;多人在國家公開出版刊物上發表文章。在大運會、多哈亞運會、東來運動會、09年全運會獲得多枚金牌,取得了豐碩的成績。
行政管理系從2004屆有畢業生伊始,就逐漸形成集學業、就業、論文和價格養成為一體的就業導師制,通過多年摸索,已經形成一條畢業生就業導師制之路,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從地區分布情況來看,主要就業去向是上海市、天津市、南京市、蘇州市、杭州市、合肥市、無錫市、寧波市等大中城市,從行業看主要就業去向為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和企業事業單位等。多屆畢業生已經有一批在政界、學界和商界嶄露頭角。
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每年約有3人以上被安徽省委組織部選調,10人左右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中央、地方公務員及其事業單位,5人左右考上研究生。2010屆畢業生到3月底已經有3人分別被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華中師範大學錄取為研究生,3人被錄取到中央公務員和事業單位,8人入圍省委組織部選調第一輪,20餘人進入各級各類企業,一次就業率已經達到60%以上。
法學
專業創建之初即以育人為目標,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制定了第一輪培養方案,確定既掌握法律專業知識又懂經濟管理的高級複合型套用人才為專業特色;1999年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更名為法學專業的同時,進行了第二輪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把經濟法作為專業特色;2002年根據教育部教[2001]5號檔案《關於做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工作的若干原則意見》,按新要求進行了第三輪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把民商法、工業產權法確定為專業特色方向。2009年7月又再次修訂了培養方案。開設主要課程是:法理學、憲法學、刑法學、中國法制史、民法學、商法學、經濟法學、智慧財產權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等。
為夯實法學基礎,本專業開設16門法學核心課程,並制定了法學本科專業核心課程和非核心課程等教學大綱35門。在教材的選取上,按學校要求優先選用近三年版的重點大學出版的統編教材和獲獎教材。同時,還開設了部分選修課程。在教學管理上,學校和學院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按照教學規律和流程建立了紙質或電子文本教學檔案和資料歸檔制度。本專業十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實踐教學形式多樣,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各實踐教學環節均制定了教學大綱和指導書。同時,在校外建立了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檢察院、安徽省高級法院、馬鞍山市中級法院、馬鞍山市人民檢察院以及各律師事務所等相對固定的實習基地。課內採取模擬法庭演練和案例教學,課外旁聽真實案件的庭審活動、各種專業實習以及參加學術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等。通過上述各種形式,使學生的法學實踐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本專業十分重視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以增強學生綜合訓練與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從選題、指導、論文答辯及評分等環節加強畢業論文全過程的管理和監督,以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積累了對畢業論文工作的組織管理與指導的經驗。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穩步提高,近年來有多名學生的畢業論文獲得“安徽省普通高校本科生優秀畢業論文”。
科研項目
獲獎成果名稱
| 獲獎者
| 獎項及等級
| 獲獎時間
|
國有經濟中的委託人問題
| 徐德信
| 2001—2004年安徽省社會科學 文學藝術獎論文二等獎
| 2006年
|
集團委託與主動代理
| 徐德信
| 2005—2006年安徽省社會科學 文學藝術獎論文三等獎
| 2009年
|
大學生邊緣化道德人格的文化詮釋
| 張洪根
| 全國思想教育研究會 優秀論文獎
| 2004年
|
論新型商標的法律保護
| 陳志勇 曹世華
| 中國智慧財產權研究會 優秀論文獎
| 2004年
|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地方國有資產 管理制度的改革與創新
| 曹世華
| 十三省市區法學會 論文二等獎
| 2005年
|
我國地方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剛性約束與公共監督
| 曹世華
| 十三省市區法學會 論文三等獎
| 2006年
|
基於“平等原則”的國有資產監管問題 ——以構建和諧社會為視角
| 曹世華
| 十三省市區法學會 論文一等獎
| 2007年
|
競爭法視野中的“超著作權”及其限制
| 曹世華
| 十三省市區法學會 論文一等獎
| 2008年
|
著作權理論中的創作概念
| 曹世華
| 安徽省法學會一等獎
| 2004年
|
論“物權時代”國有資產的保護與管理
| 曹世華
| 安徽省法學會三等獎
| 2007年
|
圍繞“三性”下功夫,切實提高“形勢與政策”教育實效性
| 高敏
| 全國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 優秀論文獎
| 2008年
|
安徽省征地補償機制研究——基於就業補償視角分析
| 楊哲
| 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四屆 學術年會二等獎
| 2009年
|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進化博弈 分析
| 徐濟益
| 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四屆 學術年會三等獎
| 2009年
|
基於自主創新戰略的智慧財產權執法協作機制研究
| 曹世華
| 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 法學會三等獎
| 2006年
|
數位化社區
| 許克祥
| 馬鞍山人文社科研究優秀 成果獎一等獎
| 2007年
|
論數字時代的著作權補償金制度及其導入
| 曹世華
| 馬鞍山市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2007年
|
從“志願失靈”到危機:薩拉蒙非贏利組織研究疏議
| 虞維華
| 馬鞍山人文社科研究優秀 成果三等獎
| 2007年
|
大學生道德社會化的主體能力及建設的實踐探索
| 葛賢平
| 馬鞍山人文社科研究優秀 成果三等獎
| 2007
|
地圖信息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春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