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松界嶺金礦及外圍控礦構造和找礦方向研究

《安徽宿松界嶺金礦及外圍控礦構造和找礦方向研究》是由地礦部地質力學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董法先、李秀珍、陳柏林、劉迅、蔡本俊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宿松界嶺金礦及外圍控礦構造和找礦方向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30236[06370]
  • 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地質力學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30236[06370]
項目名稱
安徽宿松界嶺金礦及外圍控礦構造和找礦方向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地礦部地質力學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董法先、李秀珍、陳柏林、劉迅、蔡本俊
主題詞
金礦;成礦構造;成礦預測;安徽;宿松界嶺

成果摘要

本項目研究涉及界嶺金礦及外圍地區的以下重點內容 1.在厘定了礦區外圍地區確定了地層(岩石)含金性同時,依據構造、蝕變和礦化特徵,劃分出斷裂和沿二郎河向斜軸部延伸的兩條較好的金礦化帶。 2.首次確的直接圍岩-界嶺花崗岩為變成花崗岩,物質來源於地幔、上下地殼和砂質泥岩,成岩時代為晚元古代末期(鋯石u-Th年齡為648.9~a)。 3.確立了界嶺礦區的構造型式和成礦控礦規律。詳細研究了含金構(糜棱岩系)的形變特徵、變形量、形變機制、顯微與超顯微構造和組了構造運動學和動力分析,論述了影響金礦化的構造、蝕變和構造動力。 4.研究並確定了金的賦存狀態。金以獨立的金礦物(自然金和微粒分散狀態分布於金屬硫化物和脈石礦物中)。 5.依據充分資料成礦物質來源,並首次確定了界嶺金礦的成礦時代為燕山期(礦化期絹法年齡138.75~146.84Ma),論證了找礦預測區段的成礦控礦有利條件,礦構造動力成岩成礦的理論和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