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古生物陳列(老館)

安徽古生物陳列(老館)

安徽古生物陳列(老館),位於安徽省,陳列所展示的標本,多為安徽省重要發現,為從事相關學科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古生物陳列(老館)
  • 地理位置:安徽省
展出內容,社會意義,

展出內容

1.鏟齒象(Platybelodon sp.)臼齒
  化石產地:安徽繁昌縣地質時代:中新世中期
2.固鎮水牛(Babalus guzhenensis)頭骨
  化石產地:安徽固鎮縣 地質時代:更新世中期
3.東方劍齒象(Stegodon Orientalis)臼齒
  化石產地:安徽和縣地質時代:更新世中期
4.巢縣銀山智人枕骨(模型)
  化石產地:安徽巢湖市銀山 地質時代:更新世中期
5.龜山巢湖魚龍
化石產地:安徽巢湖市銀山地質時代:更新世中期
魚龍是最早成功適應海洋生活的一類海生爬行動物,自早三疊世晚期出現,至晚白堊世早期滅絕。與一般爬行動物“卵生”不同,它是一種“卵胎生”動物。巢湖魚龍化石發現於安徽巢湖平頂山-馬家山地區早三疊世晚期地層中,是最早的魚龍化石之一。大大的眼睛、細長的吻部、側扁的身體是其外形上最大的特點。四肢呈鰭狀,柔軟而有力,前肢比後肢大,尾巴後部微微向下彎曲。這些較為原始的特徵,使其只能適應於近海生活。
巢湖龍,俗稱巢湖魚龍,一般指爬行綱魚龍詞下綱的一個屬,是巢湖龍動物群的優勢類群和早期魚龍的典型代表。目前安徽巢湖地區已發現的巢湖龍屬包括兩個種——龜山巢湖龍(Chaohusaurus geishanensis)和巢縣巢湖龍(C.chaoxianensis)。
6.和縣人頭蓋骨(模型) 20*15
7.淮河古菱齒象骨架
淮河古菱齒象(簡稱淮河象),又稱淮河諾氏古菱齒象(Palaeoloxodon Namanni huaihoensis),是淮河流域第四紀常見的象類化石。這具淮河象化石出土於1972年安徽懷遠縣茨淮新河工地,是迄今我國發現的同類象化石中比較完整的骨架之一。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約20萬年。這頭象形體巨大,高4米,長8米。其骨骼和骨縫的癒合程度等體質特徵顯示,這是一具約60歲的老年雄象。
從牙齒結構和咀嚼特徵來看,淮河象可能與非洲象有演化關係,它們生活於森林草原環境,食用樹葉、樹枝,甚至嫩的樹幹、樹根。淮河象的發現,為研究象類演化、古菱齒象的體質特徵等提供了珍貴資料,同時,對於研究淮河流域第四紀古地理、古氣候等具有重要意義。
8.棘鼻青島龍
棘鼻青島龍(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分類上屬爬行綱、鳥臀目、鴨嘴龍科、青島龍屬。1950年發現於山東萊陽縣金剛口村晚白堊紀王氏組地層中。因其產地靠近青島,1958年經著名古生物學家楊鐘健院士研究定名(簡稱青島龍)。
青島龍,體長6.6米,高5米,鼻骨形成管狀突起,向上前方伸出,其末端加空、稍微分開。牙齒數目較少,上頜28列齒溝,齒骨上有34—38列齒溝,前齒骨呈馬蹄狀。青島龍前肢短小,後肢粗狀,主要以後肢行走,尾長而有力。它是水陸兩棲動物,以植物為食。青島龍是我國解放後發現較早的完整恐龍骨骼化石,對於我國恐龍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9.潛山安徽龜化石
潛山安徽龜Ahnuichelys tsienshansis
化石產地:安徽潛山縣 地質時代:古新世晚期
10.恐龍蛋化石
化石產地: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廣陽鄉 地質時代:白堊紀
恐龍蛋化石大小不一,小的直徑不足10厘米,大的超過50厘米,可呈窩狀產出,排列有序。恐龍蛋化石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恐龍蛋殼化石,一種是完整的恐龍蛋化石,完整的恐龍蛋化石中,相當一部分含有胚胎。含胚胎的蛋化石和含蛋的恐龍骨架化石證明,恐龍與大多數爬行動物及鳥類一樣為卵生生物,有的恐龍甚至和鳥一樣孵化。我國恐龍蛋化石的發現,無論數量還是種類都極為豐富。
11.鬣狗下頜骨
中國鬣狗Hyeana sinensis
化石產地:安徽和縣陶店地質時代:更新世中期
食肉動物常具有可以咬住東西的強大門齒,它們的犬齒大而呈匕首狀,可以用來刺戳,頰齒呈片狀,咬合起來就像剪刀,可以把肉切割成小片,便於吞咽和消化。貓科動物比鬣狗科動物擁有更強的撕咬能力,而鬣狗科又比犬科撕咬能力更強。
12.用犀牛下頜骨打制的骨鏟
潛山安徽龜Ahnuichelys tsienshansis
化石產地:安徽潛山縣地質時代:古新世晚期
13.原始牛頭骨
原始牛Bos Primigenius suxianensis
化石產地:安徽宿州市 地質時代:更新世晚期
14.長形嬌齒獸下頜骨
化石產地:安徽潛山縣 地質時代:古新世中晚期
原作者將其歸入踝節目中。1986年,經美國學者F.Szalay和中國學者李傳夔訂正後,與安徽雙峰獸一起歸入靈長目。它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真靈長類化石,為靈長目的起源、進化和遷徙,以至古地理等均提供了化石依據。

社會意義

安徽古生物陳列(老館)在普及古生物學相關學科知識的基礎上,以安徽地區發現的中生代、新生代古生物、古人類化石、舊石器文化為主體,結合有關資料,向人們展示生物進化的歷史,是廣大觀眾、尤其是大、中、小學生科普教育的良好課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