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蚌埠市淮上區境內,距蚌埠市主城區5千米,距淮上區政府所在地4.5千米,包括三汊河濕地及北淝河部分河段,地理坐標為東經 117°18′52"~117°22′44"、北緯 33°00′01"~33°04′28",總面積801.50公頃,濕地面積529.60公頃,濕地率為 66.07%。功能區劃分為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及合理利用區。

三汊河濕地處於淮河流域中部、安徽省中北部,是淮河流域濕地中保存較好的一塊未受污染的自然濕地。濕地類型豐富,有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和庫塘濕地,在淮河流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016年8月,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經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准為國家濕地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 地理位置:蚌埠市淮上區
  • 面積:801.50公頃 
  • 級別:國家級
  • 地理區域:淮河流域中部
  • 氣候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
  • 管理單位:淮上區林業局
  • 批准時間:2009年12月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特點,地形地貌,水文特徵,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主要景點,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價值意義,作用價值,設立意義,歷史文化,交通線路,交通,線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曹老集、梅橋兩鄉鎮的交界處,距離主城區約5公里。包括三汊河濕地及北淝河部分河段,四至範圍為:東南部界線從北向南以曹老集圩堤淝光段——北淝河曹老集圩堤清河段——七號閘——朝陽北路與蚌寧高速交叉口為界;南部自西向東以朝陽北路——101 省道北淝河堤壩為界;西部自南向北沿北淝河梅橋圩堤——三汊河與北淝河交接處——三汊河邵河圩堤——常郢村為界;北部自西向東分別以常郢村——周集圩堤——曹老集圩堤為界。地理坐標為東經 117°18′52"~117°22′44"、北緯 33°00′01"~33°04′28",南北長約7.0 公里,東西寬為0.2—2.0公里。濕地公園總面積801.50公頃,濕地面積 529.60 公頃,濕地率為 66.07%。
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氣候特點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處於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上,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季風顯著,氣候溫和,光、熱、水資源比較豐富。年日照總時長為2167.5小時,日照率49%。年平均溫度15.1℃,相對濕度73%,平均無霜期217天,平均冰凍期39天,主導風為東北風。年均降水量90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565毫米,年最小降水量為376毫米。降雨年內分配不均衡,主要集中在6—9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主要氣象災害是旱澇災害,其次是寒潮、冰雹、連陰雨和乾熱風。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地形地貌

三汊河濕地所屬的淮上區地勢是南北高中間低,最低區位於北淝河兩側和三汊河濕地中部,高程約在 15~16 米之間;外圍地勢高程約在 16~20 米之間。整個濕地成楔型,處於區域的中心匯水區,三汊河及北淝河兩側的高程在 16 米以下,濕地公園內極易積水成澇。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水文特徵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地下水位較高,水資源豐富。淮河北岸較大的水系北淝河穿區而過,形成的水流和低洼地面積有2000多公頃。流經濕地的河流,分別是北淝河、清溝河、青二截水溝、老淝河。北淝河為淮河一級支流,上接四方湖自然保護區,下連香澗湖、沱湖自然保護區,兩岸地面高程在15.0—19.0米之間。清溝河、青二截水溝均為人工開鑿的河道,源於上游的懷洪新河。老淝河為濕地內部的季節性河流。三汊河的上游為黃馬溝,通過清溝河和青二截水溝與其相連;下游為釣魚台湖,通過北淝河與其連線。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共統計到維管束植物33目61科193種,其中蕨類植物3科3種,裸子植物2科2種,被子植物56科188種,其中雙子葉植物49科150種,單子葉植物7科36種。有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野大豆。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動物資源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33目61科193種、魚類4目8科19種、兩棲類1目2科5種、爬行類2目3科6種、鳥類13目37科103種、獸類5目8科18種。環境優美的三汊河是鳥類的天堂。這裡的鳥類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多樣。按居留型分類,包括留鳥33種,夏候鳥41種,冬候鳥25種,旅鳥4種。按生態特徵分類,包括鳴禽54種,涉禽27種,攀禽8種,游禽7種,陸禽5種,猛禽2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種(紅隼、白尾鷂、小鴉鵑),安徽省一級保護鳥類6種(四聲杜鵑、大杜鵑、崖沙燕、家燕、金腰燕、灰喜鵲),安徽省二級保護鳥類10種(綠翅鴨、花臉鴨、綠頭鴨、斑嘴鴨、環頸雉、白眉鴨、紅尾伯勞、棕背伯勞、牛頭伯勞、畫眉)。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主要景點

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
雙墩遺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北,是一處距今7300多年前的單一的新石器時代台地遺址,中心面積12000平方米左右。遺址1985年發現,至1992年先後三次發掘375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紅燒土塊建築遺存、動物骨骼,以及螺蚌殼等,種類繁多,既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畫符號和泥塑藝術品。是淮河中游地區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有力證據。
雙墩春秋一號大墓
雙墩1號墓位於蚌埠市區淮河以北3公里處、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內的墓。這座已有2000多年的春秋墓葬,已經確定墓主人就是春秋時期鐘離國的國君——柏。蚌埠雙墩春秋一號墓葬結構,主要由封土堆、墓道和墓坑三個部分組成。墓葬封土堆較大,呈饅頭形,高9米,底徑60米,是淮河流域見到的時代最早的墓葬封土堆之一。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05年,淮上區政府成立三汊河濕地公園建設領導小組。
LOGOLOGO
2006年2月21日,淮上區政府委託華東師範大學開展“三叉河濕地公園資源調查和概念性規劃研究”項目。
2006年2月28日,申報三汊河省級濕地公園。
2006年9月,成立三汊河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委員會。
2007年2月7日,省林業廳批覆同意“安徽三汊河省級濕地公園”建設試點。
2008年8月,成立淮上區三汊河濕地公園綜合開發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2009年12月23日,國家林業局批覆同意三汊河濕地公園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
2012年3月17日,淮上區政府辦公室印發《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
2013年10月23日,淮上區三汊河濕地行政執法中隊成立。
2014年12月1日,蚌埠市編制委員會發文設立“蚌埠市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
2016年5月23日,國家林業局考察驗收組對三汊河進行實地驗收。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品牌建設

2007年,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被批准為安徽省第一個省級濕地公園。
2016年8月16日,國家林業局公布驗收結果,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被正式命名為國家濕地公園。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價值意義

作用價值

三汊河位於北淝河下游北岸,從南向北看,平面形狀呈“Y”形,狀似三叉,故得此名。它的東北汊為老淝河(古稱洪溝),西北汊為清二截水溝,西汊為清溝河,三河交匯,注入北淝河。它本屬於河道型湖泊濕地,自然環境優越,具備典型的淮北平原湖泊沼澤草本型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資源,擁有淮河流域最完整的原生蘆葦型生物群落和次生濕生型草甸生境。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設立意義

淮河流域地處中國南北過渡帶,其濕地類型、生物種類兼具中國南北兩大類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研究價值,而且濕地在減輕淮河洪澇災害、防治水污染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都已建立專門的濕地研究機構,濕地研究比較深入,淮河流域至今尚無專門的研究單位,濕地研究十分薄弱;通過濕地公園的建設,整合相關研究力量,建設一個淮河流域濕地研究平台,爭取成為中國乃至國際上重要的濕地研究和交流、人才培養的中心,為淮河流域的濕地保護及利用和淮河流域的治理提供科學支持。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歷史文化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歸屬於淮河文化的一元,神秘的雙墩文化、曹操的營盤行轅、洪武的龍興下院及眾多人文古蹟和美麗的傳說。濕地人文景觀內涵厚重。區域的民間傳統文化有花鼓燈、耍獅子、踩高蹺、玩旱船、趕跑驢、舞龍燈、打蓮香、挑花挑、唱燈歌、抬花轎等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是優良的旅遊資源,還有流傳幾千年的民間風俗習慣,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有各種祝福和歡聚活動,端午節喝雄黃酒,縫香荷包,插艾葉、吃粽子;中秋節吃糖糕、月餅、殺雞宰羊慶豐收。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交通線路

交通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淮上區政府西北部,相距12公里,到達濕地公園行程大約需要25分鐘。

線路

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內有6公里的堤頂路,5公里的游步道。為了便於遊覽,修建三座橋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