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托爾斯泰》是2017年0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瑞典)卡羅拉?漢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德烈·托爾斯泰
- 作者:(瑞典)卡羅拉?漢松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ISBN:9787020116980
《安德烈·托爾斯泰》是2017年0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瑞典)卡羅拉?漢松。
《安德烈·托爾斯泰》是2017年0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瑞典)卡羅拉?漢松。內容簡介《安德烈·托爾斯泰》是關於托爾斯泰家庭的長篇小說,作者主人公安德烈·托爾斯泰是大文豪托爾斯泰的第九個孩子,作者通過描寫安...
1862年托爾斯泰和出身於有教養的中產階級家庭的索菲亞·安德烈耶芙娜結婚。他中斷了教育活動,並在以後的十五年里,把他的全部熱情獻給了婚後的生活,大部分時光過得充實而快樂,他們共生育十三個子女。他把莊園管理得很好,並重新開始寫作。可惜索菲亞不能擺脫世俗偏見,過多為家庭和子女利益著想,不能理解世界觀激變後...
列夫·托爾斯泰:他竭力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上尋求絕對的真理/ 4 安德烈·別雷:融合多種藝術技巧,使小說如複雜的交響樂/ 12 瓦西里·阿克肖諾夫:俄羅斯是他眷顧的心靈之鄉,更是故事的源泉/ 18 伊利亞·愛倫堡:在任何時代,作家的重要使命都在於發現人的心靈/ 23 輯 二 若澤·薩拉馬戈:重新學會“...
7.聖徒托爾斯泰 第二單元 無法迴避的死亡之謎 1.負傷後仰望蒼穹的安德烈公爵 2.三死 3.伊凡·伊里奇之死 4.托爾斯泰遺囑 5.安娜之死 第三單元 觸動心靈的強烈風暴 1.琉森 2.舞會以後 城市生活 4.鄉村生活 5.出走日記 第四單元 重返良知的救贖之路 1.我一生從事的全部事業 2.懺悔錄 3.我屬...
他的夫人稱雅斯納雅·波良納是他的搖籃,也是他的墳墓。托爾斯泰的夫人名叫索菲亞·安德烈耶夫娜,娘家姓別爾斯,1844年8月9日生。1862年9月1O日與托爾斯泰結婚,生有子女十三人(其中有五人於年幼時夭折)。她操持家務,料理生活,經管莊園,並為丈夫抄寫文稿,僅《戰爭與和平》就抄寫了七遍。晚年因思想觀點上的...
三十八安德烈去世 三十九彼嘉戰亡 四十禍不單行 四十一皮埃爾被救 四十二庫圖佐夫的無奈 四十三尼吉拉的窘境 四十四尼吉拉和瑪麗雅結婚 四十五尼吉拉命名日 作者簡介 作者:(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編譯:林玥 王蓓蓓 序言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是19世紀俄國最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他出生於俄國的圖拉省克拉皮縣...
幾番奮戰後,俄國終於贏得勝利,彼爾於莫斯科巧遇娜達莎,便結為夫婦,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妹妹瑪莉亞也與娜達莎之兄尼克拉結婚。作者簡介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是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
托爾斯泰時常在作品中寫到這片地方,像《戰爭與和平》里男主人公安德烈·包爾康斯基公爵如何騎著馬馳過池塘邊,奔走在這條大道上。托翁不但描寫景致,而且記下由它們引出的無限遐想。在一則日記中寫到他訪友歸來,面對莊園美景的思緒:“7月5日傍晚,一切是那么美,幸福和濕潤。然而在人世間呢?貪婪、兇狠、忌妒、...
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托爾斯泰在文學藝術上的三個里程碑。圖書目錄 第一卷 安娜家的晚宴 安德烈與彼埃爾 羅斯托夫家的女兒 別祖霍夫加的訪客 命名日舞會 別祖霍夫伯爵去世 安德烈公爵入伍 俄軍接受總司令檢閱 羅斯托夫的眼淚 羅斯托夫初次體驗死亡 安德烈在會戰前夜 申格拉本之戰 彼...
安德烈受傷被俘,途中昏迷,被敵人誤以為活不成而丟下,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康復。妻子莉沙產下一名男嬰,她卻在分娩中死去。安德烈孤獨、絕望,決定終老領地。1807年6月,俄法言和。1809年春,安德烈·拜會羅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被充滿年輕的娜達莎吸引。後安德烈出國,娜達莎經不起彼埃爾之妻愛倫的哥哥阿納托爾的...
愛情的藝術【法國】安德烈·莫洛亞 第十四章 立足當下,發現未知的幸福 準備生活是一種邪念【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經擁有”聖嚴法師 真正的生活只存在於現在之中【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安住當下【越南】一行禪師 我們擁有的和唯一可能失去的只有現在【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過好現在,不要將幸福完全...
1862年9月,他與莫斯科一位醫生的女兒索菲婭·安德烈耶夫娜·別爾斯結婚,從此過起恬靜、淡泊的莊園式家庭生活,並開始專心致志於《戰爭與和平》的寫作。經過6年艱苦、細緻的創作,《戰爭與和平》終於在1869年問世,並獲得巨大的成功。但在這之後,托爾斯泰開始對生活的意義感到懷疑,對貴族的生活方式感到厭惡,由此開始...
“請問,你們村里住著一個叫安德烈·斯傑潘諾維奇·馬雷舍夫的女兒卡佳·馬雷舍娃的嗎?”“她去年從培訓班畢了業,現在是我們村的老師了,你要見見她?”“您的兒子托我一定要向她轉達問候。”母親讓鄰居的一個小女孩去叫她。中尉還沒有來得及穿好靴子,卡佳·馬雷舍娃就已經跑來了。她那一雙灰色的大眼睛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