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劇
- 地理標誌:陝西
漢劇原名漢調二黃,因流行於漢江流域而得名漢劇、漢調;因伴奏樂器早期以雙笛而稱二黃。漢劇源於唐代“梨園曲法”。據秦腔著名劇作家范紫東指出,梨園曲法分為兩派...
據考證,安康漢劇二黃是漢劇皮黃腔系的根本源頭,漢劇儘管在各地傳承發展中有所創新,但其最主要的聲腔基礎仍以安康漢劇二黃為主。漢劇是漢水文化的重要標誌。漢水...
1960年建立,附屬於安康縣漢劇團。安康縣縣長崔錦義任名譽校長,安康縣漢劇團副團長許洪祥任班主任(後期由鄧玉深任班主任),張玉琨任武功教練兼藝術指導,著名漢調二簧...
漢劇保護措施 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區委、區政府從2002年起實施了漢劇劇種保護工程,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重點解決了影響漢劇發展的。場子、苗子、票子、路子、班子”等...
漢調二黃傳統戲《鍘美案·琵琶詞》安康市漢劇團演出 漢調二黃傳統戲《黃天盪》旬陽縣文工團整理演出 漢調二黃傳統戲《楚宮》安康市漢劇團整理演出 漢調二黃...
王道中(1930—2003),1949年參加地下青年團,1950年起先後在專區文工團,安康漢劇團、地區文研室、地區藝校從事文藝團體的管理及編、導、演等業務工作,曾任漢劇團團長...
建國後,安康市漢劇團吸收引進、整理、創作演出新八岔戲,增加了絲弦伴奏,豐富了表演程式,使傳統的八岔煥然一新,轟動一時。安康八岔戲代表劇目 編輯 ...
2004年,安康漢劇團新改編漢劇《趙成賣身》(編劇張光明、蔡偉)參加陝西省第四屆藝術節獲優秀劇目獎並獲導演、編劇、音樂、表演等單項獎9個。2006年,漢陰地方小戲...
除了“請龍祭龍·祈福安康”“龍頭點睛·龍騰安康”外,還有“漢劇新唱·唱響安康”“縣區展示·多彩安康”“民歌民舞·動感安康”“盛世歡歌·動幸福安康”等節目...
安康市民眾藝術館履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內設六個部室。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多功能劇場、民俗文化展示廳、書畫展廳、舞蹈排練廳、非遺陳列館、傳習所、圖書閱覽室等設施...
三集電視紀錄片《中國安康老城影像》以發現和保護中國首部彩色電影紀錄片為線索,真實記錄了現年已77歲高齡的挪威友人尤約翰追夢中國的感人故事。2014年9月12日,陝西...
安康市音樂家協會(簡稱安康市音協,其前身為安康地區音協)成立於1989年6月,1995年6月第一次換屆,2004年11月第二次換屆。現有會員286人,其中省級以上會員40餘人...
(七)指導、推進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普及工作;負責漢劇振興工作。 (八)指導、推進全市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組織安康旅遊形象推廣,指導、推進...
▲ 8日至10日,省委宣傳部長景俊海一行,先後到白河縣、旬陽縣和安康城區江北新博物館、安康日報社、安康電視台、安康劇院、興安職中漢劇“童子班”和安火路社區調研...
《2012年5月安康市大事記》是由安康市檔案局整理的關於2012年5月在安康市政府領導及有關部門工作行程的記錄文檔。中文名 2012年5月安康市大事記 ...
安康師範學校附屬國小1989年漢劇<馬大怪傳奇>進京演出劇照之一小場子龍燈安康龍舟賽序凡例目錄概述大事記第一篇行政建置第一章位置及境域第一節位置第二節境域...
安康市文化局,是安康市政府主管文化、藝術、文博、新聞出版工作的職能部門,宣傳貫徹黨和國家關於文化藝術、文物、新聞出版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依法...
1956年,安康市漢劇團將八岔戲《站花牆》、《吳三寶遊春》搬上了大舞台,對劇本、表演、唱腔進行了整理和加工,並首次使用了民族管弦樂器伴奏,在參加陝西省第一屆...
唯一存在的安康漢劇團,也搖搖欲墜。打倒“四人幫”後,才又在安康、漢中、商洛三地陸續恢復了一批專業劇團,使漢高二黃重現復興景象。 漢調二黃的劇目豐富多彩,在...
由於受市場經濟和現代傳媒業的衝擊,古老的漢劇藝術從20世紀九十年代起步入了發展低谷,面臨失傳的危險,解放後陝西全省組建的13個漢劇團紛紛解散。安康漢劇團為全省...
1960年,曾被評為陝西省勞模,1981年被評為陝西省漢劇事業特別貢獻獎,並先後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常員,三八紅旗手及先進個人,歷任安康漢劇團副團長,黨支部副書記等...
存在的安康漢劇團,也搖搖欲墜。打倒“四人幫”後,才又在安康、漢中、商洛三地陸續恢復了一批專業劇團,使漢高二黃重現復興景象。陝南花鼓戲傳統劇目 ...
安康市漢劇團黨支部書記、二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音樂理論研究會會員、陝西音協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陝西分會會員、《安康戲劇志》常務...
工行小旦、彩旦,先後巡迴於紫陽、安康、漢陰、石泉、嵐皋、鎮巴及漢中演出。1950年,她所在的安康西關自樂社併入人民劇院(安康漢劇團前身)。在傳統戲《尼姑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