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專區

據境內考古發現及史料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漢江兩岸及秦巴腹地原始人類部落就已出現,並與周邊地區有多方面的聯繫。

夏代,安康屬於梁州;商周時期,安康為庸國的封地,史稱“上庸”;春秋時為秦、楚、巴三國轄治,戰國時成為秦楚反覆爭奪之地。秦時,在安康置漢中郡西城縣,郡治西城。漢沿襲秦制,在安康地區新設長陽、長利、洵陽、鍚縣4縣;東漢建武元年(25)將漢中郡治遷至南鄭縣;建安二十一年(216)曹魏攻占漢中,分郡之東(即今安康地區)為西城郡。曹魏、西晉時期設魏興郡,隸屬荊州,轄7縣。西晉太康元年(280),為安置巴山一帶流民,取“安寧康泰”之意,改安陽縣為安康縣,“安康”從此得名。南北朝時期安康先屬南朝,後屬北朝,州、郡、縣改易升降錯雜。隋復設西城郡,屬梁州,轄6縣,唐設金州漢陰郡,屬山南西道,下屬縣與隋基本相同;宋設金州安康郡,轄6縣;元降金州為散州,屬興元路,下轄洵陽、平利、石泉3個巡檢司和漢陰縣;明代前期設金州,萬曆十一年(1583),洪水淹沒州城,遂於城南趙台山下築新城,改金州為興安州,原改屬各縣復歸統轄。清初仍設興安州,順治四年(1647),州府遷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1782)改設興安府,下設安康、平利、洵陽、白河、紫陽、石泉6縣。辛亥革命後,廢興安府,安康隸屬漢中道,在清代6縣的基礎上,先後增設寧陝、磚坪、漢陰、鎮坪4縣。民國22年(1933)廢道,縣直屬於省。24年(1935)設陝西省第五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10縣。1949年12月改為安康分區屬,陝甘寧邊區。1951年元月改稱安康專區,屬陝西省。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稱安康地區。轄安康縣(市)、漢陰縣、石泉縣、寧陝縣、旬陽縣、白河縣、紫陽縣、嵐皋縣、平利縣、鎮坪縣等10縣(市)、2000年12月撤地設市,設安康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