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春秋時,境域屬鮮虞國。
戰國時,縣境初屬中山國,後歸趙國。
秦時屬巨鹿郡。
西漢始置安平縣,並於縣治西南25里處角邱置谷邱縣,均屬涿郡。
新莽時,安平稱廣望亭。
東漢初,復安平縣原名,並廢谷邱縣。建初四年(79年)隸樂成國。延熹元年(158年),安平初屬安平國,後隸博陵郡,郡治安平城。統安平、安國、南深澤、饒陽四縣。
三國魏時,安平仍屬博陵郡。
晉時,於安平置博陵國。統安平、饒陽、安國、南深澤四縣。
北魏、北齊、北周時,安平皆屬博陵郡。郡治仍在安平縣城。
隋開皇三年(583年)罷郡設州。安平改屬定州,十六年(596年)更屬深州。大業二年(606年)還隸定州。三年(607年)廢州置郡,定州改為博陵郡。大業九年(613年)改博陵郡為高陽郡,安平仍屬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安平改屬深州,州治初為安平,尋徙饒陽。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深州,安平還屬定州。先天二年(713年)復屬深州。
北宋、金時,安平屬深州。
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廢深州,安平改隸南平州,並為州治,領饒陽。太宗七年(1235年),南平州廢,安平復隸深州。中統二年(1261年)改隸真定路晉州。
明時,安平縣屬真定府晉州。
清初,縣仍隸晉州。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改屬深州。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制,縣屬直隸省范陽道,次年范陽道改為保定道,安平仍屬之。民國17年(1928年)7月,直隸省改河北省,直領安平縣。民國26年(1937年),縣劃歸河北省第十督察區。民國27年(1938年),安平縣抗日政府建立,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同年9月屬冀中區二專區。民國29年(1940年)秋,屬冀中區八專區。民國33年(1944年)6月,改屬冀中七專區。民國35年(1946年)7月,又改屬冀中區九專區。民國37年(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安平屬華北行政區冀中區九專區。民國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縣劃歸河北省定縣專區。1954年4月24日,定縣專區撤消,安平縣劃歸石家莊專區。1958年11月5日,安平併入深縣,1961年4月底復設安平縣(含原饒陽轄區),仍屬石家莊專區。1962年1月,饒陽從安平析出,縣恢復原建制。同年6月17日,安平改屬衡水專區。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仍屬之。
安平縣歷史悠久,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衡水市建置最早的縣。安平縣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河北省第一個中共縣委在安平建立,全國農村第一個黨支部在安平台城村建立;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冀中區黨委、冀中行署、冀中區支部均在此創建;合作化時期,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全國五億農民的方向”的初級合作社典型就出自安平縣南王莊。
自然資源
主要有土地、河流、地下水等。土壤母質類型的河流沖積物為主,土層深厚。土壤分潮土、風沙土兩個土類,富含有機質、氮素、速效磷、速效鉀和微量元素等。滹沱河、瀦瀧河兩條河流流經縣境,均屬時令性行洪河道。滹沱河境內流程32.5公里,瀦瀧河境內流程18公里。地下水質良好,礦化度小於2克/升的淡水面積為46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93.5%。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安平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總攬全局,大力實施開放興縣、特色興縣、科教興縣三大戰略,全縣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連續幾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工作實績突出縣。200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6.3億元,比上年增長10.5%;財政收入完成128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47元。
安平縣經濟基礎雄厚。現擁有不同類型工業企業近6000家,縣鄉企業集團9家。絲網產業是安平縣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其生產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遍及全縣230個行政村,從業人員8萬多人,擁有各種拔絲織網機械3萬套,年織網能力1.8億平方米,年拔絲能力60萬噸,產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國總量的85%以上。另外,化工、建材、鬃尾、機械配件、煙花等行業也具有一定規模,構成了布局合理的工業體系。安平縣還立足當地資源優勢,面向京津市場,大搞農業產業化經營,特別是瘦肉型豬生產規模不斷壯大,現擁有國內最大的現代化規模養豬場——京安豬場,建成了京隆、京武、宗莊等16個年出欄萬頭以上的豬場,30個千頭以上豬場,80個重點養豬村。全縣年出欄瘦肉型豬60萬頭,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安平縣的絲網產業和生豬產業均被列入河北省十五條龍型經濟。
基礎設施 安平縣基礎設施完善。近年來,投資3億多元加強城鎮建設,拓寬、美化縣城18條街道,縣城面積達12.8平方公里;安平縣交通便利,東距京九鐵路10公里,北距京深高速公路40公里,南距石黃高速公路10公里,保衡、正饒兩條省級公路貫穿縣境,城鄉公路四通八達;郵電通訊設施先進,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51000門,電話普及率為9.3部/百人,行動電話用戶近萬人;電力供應充裕,建有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各1座,35千伏變電站10座,2001年,躉電3.9億千瓦時,售電3.6億千瓦時,躉售電量及增幅連續六年居全市第一;二星級迎賓館、準三星級網都大廈、大型購物超市、便捷的貨物轉運站等基礎設施齊全。
城市建設
近年來,根據《安平縣縣城總體規劃》,以縣城的綠化、亮化、美化、淨化為突破口,以“建設新工程,整治主幹道、美化全縣城”為重點,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大力進行了城市建設,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環境日益最佳化,城市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2000年圍繞“奮戰三年,把縣城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省級文明衛生城”的總目標和“城市建設管理年”這一中心,重點實施了“3136”工程,即全面整治為民街、中心路、西環路三條主要街道,建設一個中心文化廣場,實施排水渠清淤、紅旗街貫通、環境衛生整治三項工程;建設六個專業市場,即服裝鞋帽市場、糧油批發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建材市場、蔬菜水果小商品批零市場、農機經銷市場。全年總計完成拆遷面積5597.56平米,新鋪道路20600平米,整修便道7180平米,疏通下水道9160米,道路噴油罩面89800平米,排水渠清淤3740米,全社會完成城建投資5600萬元。
2001年,在“3136”工程的基礎上,繼續實施了“3336”工程,即以綠化 、美化、亮化為重點,全面提升為民街、中心路、西環路三條主要街道的品位,以硬化、淨化、整齊化為重點,綜合整新盈街、紅旗街、網都街三條主幹道,以完善功能,拓展街道為重點,完成縣城排水工程、東馬路北段延伸工程、陵園街東西兩段延伸工程三項重點工程,繼續完善規範建設建材市場、糧油批發市場、農機經銷市場、謀劃籌建絲網工業園區。全年共修補路面3760平方米,整修便道88000平方米,噴油罩面119800平方米,路面硬化23800平米,增加綠地3100平方米,全社會城建投資6200萬元。
2002年,在完善“3336”工程的基礎上,又實施了“3210”工程。即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民眾居住條件為重點,完成三項新工程。以綠化、美化、淨化縣城環境,建設優美、潔淨、文明的現代化小城市為重點,完成縣城衛生綜合整治及單位庭院綠化兩項工程,以抓好縣城配套設施建設,塑造安平形象為重點,完成十項市政重點工程。一年來,對縣城為民街、中心路、紅旗街等主幹道的樹木、花卉進行補植,新種植黃楊、女貞、法桐、青桐等樹種2.3萬株,特別是對中心路中段的樣板街的種植模式重新進行了規劃、設計、種植。通過綠化建設,全縣人均綠地面積達到3.1平方米,綠地率達2.4%。同時,下大力狠抓了縣城的亮化工程。投資93萬元對中心路、為民街、西環路等街道的路燈全部進行了維修、更換,並新添置了過街彩虹橋、霓虹燈、繞桿彩燈以及各種大型景觀燈,對臨街各單位進行了統一規劃,合理安裝了色彩艷麗、新穎別致的閃爍霓虹燈、射燈、建築輪廓燈等種種燈飾,為縣城的夜景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通過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安平縣城已初步構成了一個現代化小城市框架。城區內樓房林立,各街道布局合理,乾淨整潔,一點一景均展示著安平的新形象。目前,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0.92萬平方米,城區有八街十路,道路長度82公里,道路面積101萬平方米。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35公頃,城市公共綠地面積16.8公頃,綠化覆蓋率為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