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縣位於台南市。安平小炮台,是相對於億載金城,也就是安平古堡的大炮命名而來,安平小炮台在鴉片戰爭時為了防止英軍侵犯而建的防禦工事之一。不同於億載金城委由法國人設計的西式炮台, 安平小炮台是中國舊式炮台中重要的後期代表作,在億載金城建造完成前,扮演著安平地區西南海最重要防禦堡壘的角色,更肩負著捍衛府城的重要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平小炮台
- 位置:台南市
- 建成時間:鴉片戰爭
- 設計者:法國人
介紹,歷史,
介紹
安平小炮台位於台南市安平區、昔日台灣城殘跡西側,炮台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安平小炮台包括炮台主體及北面的護城石堤。炮台主體位在水池公園旁,為花崗石、卵石砌成,南北西面有六個磚造雉堞,其下有地下彈藥庫的設定,炮台地面為油麵磚,台上原為英式B.P.九磅彈前膛鐵炮,現在所見的炮已非原物;北面的石堤以咾咕石堆砌,三合土填築而成,留有射口,射口設有柵門擋水,石堤前半部深入民宅與王城西小區活動 中心空地而緊鄰民宅;後半部則是以舊炮台為主的石堤,隔道路臨廣場、低矮的民宅、與幼稚園、天主堂,西側為魚塭,形成線形防禦系統。現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歷史
安平小炮台建於清道光20年(公元1840年)中國與鴉片戰爭期間,
安平小炮台
是抵禦英軍所采海防措施之一,安平小炮台面向台江內海與西岸的四草炮台形成犄角;當時安平地區設有大港炮台、紅毛城炮台、天后宮炮台、安海頭炮台和灰窟尾炮台,安平小炮台對應於沈葆楨所建的『工鯤身炮台』(安平大廠台)就規模大小而稱呼的;至清同治13年甲(公元1874年)台灣知府周懋琦曾加以重修安平小炮台,民國38年(公元1949)台灣光復後國軍曾於炮台上建造碉堡一座,又在民國79年(公元1990年)曾經整修安平小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