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集成》卷三。具有補氣,固沖任止血之功效。主治崩漏。用於五崩。一曰熱病下血;二曰寒熱下血;三曰經來未斷房事,血漏;四曰經來舉重,傷沖任;五曰產後下血不止,不省人事者。
基本介紹
- 名稱:安崩湯
-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 組成:人參、黃芪、白朮、三七
- 功用:補氣,固沖任止血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文獻摘要,
組成
人參二錢(6g),黃芪、白朮各一兩(30g),三七三錢(9g)。
用法用量
水煎,三七為末沖服。
功用
補氣,固沖任止血。
主治
崩漏。用於五崩。一曰熱病下血;二曰寒熱下血;三曰經來未斷房事,血漏;四曰經來舉重,傷沖任;五曰產後下血不止,不省人事者。
方義
黃芪、白朮重在補益中氣,加以三七止血,並能固攝真氣。諸藥合用,氣固而血自不脫也。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中醫急症現代治療》:“崩中者因下血暴注,安崩湯。”
《未病齋醫述》:“安崩湯,方藥組成為人參、黃芪、白朮、三七末,治療暴崩,實質上也是補中益氣的變方,其中黃芪、白朮等的用量較大,重在補益中氣,加以三七以止血,並能固攝真氣;如黃芪、白朮用量不大,則難以奏效。”
《石室秘錄》:“蓋崩血之後,惟氣獨存,不補氣而單補血,緩不濟事,今亟固其欲絕之氣,佐之三七以澀其血,氣固而血自不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