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板凳龍舞

安居板凳龍舞

據說在很久以前,在元霄節日,眾人喜歡觀龍燈,幾個青年越看越樂,手舞足蹈,躍躍欲試,情中生智,舉起觀燈的板凳,模仿龍行姿式,玩舞起來,後逐漸形成傳統延續至今。舞板凳龍1人至3人都可舞,龍戲珠、珠引龍,武藝高超的執珠人引得蛟龍翻滾,只見板凳飛舞,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土家族的板凳龍冬季操練,春季期間表演。鄂西的春天,樂滿土鄉、情溢山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居板凳龍舞
  • 外文名:How to reside the bench dragon dance
  • 時間:元霄節日
  • 特點:樂滿土鄉、情溢山寨
介紹,表演形式,

介紹

中華民族的象徵,在古代人民的心目中,它代表著吉祥威嚴和無窮的力量。人們渴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年景,過安居樂業的美滿生活。可對自然災害束手無策,即不能科學地理解它,又不能征服它,於是便祈求想像中的“龍”。每當新年伊始,都要舉行請龍、祀龍、舞龍、送龍的隆重儀式。隨著歷史的進步,龍舞已逐漸削弱原來祀神娛神的意義,發展成為以喜慶佳節、恭賀喜慶、迎接吉祥為主要意義的民眾自娛性舞蹈。表演場地主要是廣場、街頭,並常和彩蓮船、蝦殼精、獅舞、高蹺及武術一起交替表演。龍舞一般用打擊樂伴奏,舞蹈動作不受限制,可以自由發揮,音樂只起烘托氣氛的作用。
安居板凳龍舞是鄂西土家族、苗族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 板凳龍可一人獨舞,兩個配對、三人搭幫、數龍群舞,而以兩人在前舞頭,一人在後舞尾的三人搭幫最為精彩。板凳龍表演時合著鼓點,按形成的套路規律,有節奏的舞出各種動作。場面歡快熱烈,首尾相應、寶珠逗引、節節相隨、起落有序、穿來擺去,似遨遊江海的蛟龍。在鑼鼓聲中,人、凳絞纏穿梭,渾然一體,靈龍飛舞,使人眼花繚亂。其動作套路有:黑狗穿襠、龍擺尾、龍翻身、龍爬沙、龍下兒等。舞者須迅速敏捷,順勢劃圈、靈活善變、配合默契。
安居板凳龍舞所用擊樂有鼓、大鑼、雙鈸、馬鑼。採用的鑼鼓經(曲牌)有雙點頭、四門進、上天梯、龍擺尾等。節奏熱烈歡快,氣氛熱烈,輕重緩急,變化多樣。
安居板凳龍曾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宜昌市春節聯歡晚會的表演;2001年縣歌舞團表演的安居板凳龍舞《龍騰貝錦寨》獲宜昌市電視大賽最佳表演獎。

表演形式

安居板凳龍舞流行於五峰中西部農村,平時多出現在農戶過事、建房上樑等眾人聚會場所。一些身強力壯者酒足飯飽之餘,就地取八仙桌的雙人板凳在蹈場上揮舞翻滾、有些則在旁敲擊節奏,一為展示自己的身手,二為眾人娛樂助興。其動作套路過去曾與民間武術相結合,用於在徒手遭遇突發事變時,順手取板凳作為武器相搏殺。民間將雙人條凳彩扎為龍形,在元宵和喜慶之日加入獅子、彩船等花燈隊伍恭送吉祥。故板凳龍當今既具有藝術觀賞性,又具有強身健體功能。
板凳龍舞有多種式樣的耍法。有獨凳龍。一條家用普通花條板凳飾以彩龍(木刻或扎紙校彩繪),可由二人至三人舞。一人玩時,兩手分別執前後腿。二人玩時,一人執前兩腿,另一人執後兩腿。三人玩時,前二人各以側手執一腿,後一人雙手執兩腿。舞動時按照規定套路,合著鼓點,有規律、有節奏地舞出各種花樣。有多凳龍,由五至十一人組成,每人各舉一凳。前一名示龍頭,後一名示龍尾,其餘為龍身。另由二人舉寶珠逗引龍行進,數人協調行動,節節相隨,時起時落,穿來擺去。有時一條龍從頭到尾,要用八十多條板凳相連,板與板之間用一木棍相連,每一個木棍有一人拿著,每條板凳上都扎著花燈(替代龍體),花燈上都畫了自己喜歡的花草、樹、鳥等圖案,由於每隻花燈都按自己的喜好所畫,為此八十多隻花燈的圖案竟各不相同,甚至五六條龍走在一起也找不出相同的圖案。到了夜晚,花燈內點燃燭光,形成一條長長的燈。有篾扎板凳龍,即用竹篾紮成龍形置於板凳之上 ,以木腳示龍爪,造型逼真。耍板凳龍又分兩 種舞式,一為獨凳龍,一為九節龍(九張板凳相接)。舞板凳龍動作有二龍搶珠、黃龍穿花、二龍戲水、金蟬脫殼、黃龍盤身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