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河谷地區跨越式發展規劃(2010—2020年)》是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於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發布的文書,其文號為川府發〔2010〕35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寧河谷地區跨越式發展規劃(2010—2020年)
- 文號:川府發〔2010〕35號
- 發布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通知,前 言,背景和作用,(一)重大意義,(二)現實基礎,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一)指導思想,(二)基本原則,(三)發展目標,總體布局,(一)打造安寧河谷經濟發展帶,(二)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城鎮體系,提升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一)建設南向交通大通道,(二)構建水利保障體系,(三)構築安全經濟能源供應保障體系,(四)加強城鎮交通設施建設,(五)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六)推進區域信息一體化,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一)清潔能源生產基地,(二)建設礦產資源優勢產業基地,(三)建設現代特色農業基地,(四)打造陽光休閒度假旅遊產業帶,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一)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二)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三)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五)繁榮文化體育事業,(六)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一)著力保護生態系統,(二)加強污染防治,(三)強化節能減排,(四)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推進區域聯動發展,強化規劃實施保障,(一)加大政策扶持,(二)加強組織協調,
四川省人民政府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寧河谷地區跨越式發展規劃(2010—2020年)》的通知
川府發〔2010〕35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安寧河谷地區跨越式發展規劃(2010—2020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安寧河谷地區跨越式發展規劃(2010—2020年)
前 言
安寧河谷地區位於長江上游,北通成都、連線成渝經濟區,南通雲貴、連線東協自由貿易區,區位優勢突出,發展潛力較大,是我省實施南向開放戰略的咽喉,在全省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動安寧河谷地區跨越式發展,加快構建我省重要的經濟成長極,是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重大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對於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推動全省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依據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美麗富饒文明和諧安寧河谷的部署,特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範圍,包括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德昌縣、冕寧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喜德縣和攀枝花市的米易縣、鹽邊縣一市八縣所轄行政區域,總面積26409平方公里,總人口282萬人。規劃期為2010—2020年, 重大問題與“十二五”規劃銜接,展望到2020年。
背景和作用
(一)重大意義
加快推進安寧河谷跨越式發展,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推進資源有序開發、科學開發和高水平開發。
加快推進安寧河谷跨越式發展,是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南向大通道的重要抓手。通過加快以鐵路和高速公路為重點的交通建設,為經濟發展和民眾致富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
加快推進安寧河谷跨越式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統籌城鎮化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強以工補農、以城帶鄉能力,不斷縮小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
加快推進安寧河谷跨越式發展,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通過壯大發展特色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功能,保障民生改善,逐步實現經濟成長、生活寬裕、生態良好、社會穩定和文明進步的統一。
(二)現實基礎
安寧河谷自然條件優越、資源稟賦獨特,是省內僅次於成都的第二大平原,發展條件好、人口和城鎮分布密集、產業集中程度高,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尤其是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安寧河谷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已經具備加快實施跨越式發展的基礎。
地區經濟快速增長。2000—2009年,規劃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以上,比全省同期高2個百分點。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1.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19306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6.25億元,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升,發展實力顯著增強。
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水利設施得到進一步夯實,有效灌溉面積超過100萬畝。交通建設穩步推進,初步形成了以鐵路、公路、民航為主,具有一定規模和運輸能力的綜合交通骨架。能源建設進一步加強,城鄉電網基本實現全覆蓋。郵電通信能力大幅增強,電視普及率全面提升。
產業發展初具規模。資源開發步伐加快,形成了以水電、釩鈦、鋼鐵等為代表的特色工業,以烤菸、蠶桑、馬鈴薯、經濟林果、蔬菜、花卉、畜禽等為代表的特色農業,以民族游、民俗游、自然風景觀光游等為代表的特色服務業。
民生改善進一步增強。教育、衛生、文化事業不斷進步,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擴大,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八大扶貧工程”、“彝區‘三房改造’行動計畫”成效顯著,貧困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同時,該規劃區域也存在經濟規模仍然偏小,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仍然突出,基礎設施仍然薄弱,產業競爭力仍然不強,社會發展仍然滯後,生態環境仍然脆弱等問題,需要通過跨越式發展來解決。
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重大歷史機遇,以建設美麗富饒文明和諧安寧河谷為目標,堅持不懈地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加快以水利和交通運輸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稀有金屬深加工、光熱農業和新能源三大產業鏈,加快民生改善和統籌城鄉發展,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把安寧河谷建成我省經濟快速增長、社會和諧發展、生態環境良好的重要增長極,帶動大小涼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加快跨越式發展。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投資和發展環境,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全面加快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堅持科學開發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優勢資源開發與特色產業培育相結合、與科技創新相結合,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三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四是堅持城鄉統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強化主體功能,最佳化空間布局,構建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格局。
五是堅持自力更生,調動社會各方參與發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著力提升自主發展能力,加大全方位開放、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全面增強發展動力。
(三)發展目標
力爭經過5—10年的跨越式發展,把安寧河谷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化釩鈦產業基地、我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開發支撐區、西部現代特色農業基地和陽光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我省南向大通道的區域交通樞紐和重要經濟走廊。
到2012年,安寧河谷經濟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基礎設施改善邁上一個大台階,重點產業和特色經濟初具規模,地區生產總值超過92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到2015年,安寧河谷經濟帶基本建成全省區域發展增長極。基本消除城鄉基礎設施主要瓶頸制約,特色產業規模效益大幅提高,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25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現代文明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率達到45%,接近全省同期城鎮化水平。
到2020年,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特色優勢產業形成規模,城鄉基礎設施功能完善,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2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城鎮化率超過50%,達到或超過全省同期城鎮化水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顯著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
總體布局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功能分區,最佳化產業分工,推進產業集聚,對接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中心城鎮功能,打造優勢互補、產業連結、特色鮮明的安寧河谷經濟發展帶,構建區域中心城市、縣城和特色集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形成經濟布局、人口分布、資源環境三位一體的空間開發格局。
(一)打造安寧河谷經濟發展帶
以安寧河和主要陸路交通幹線為依託,以城市節點和現有產業為基礎,按照“一核兩帶”的空間布局,打造省內乃至西部地區具有活力和特色突出的重要增長極。
“一核”,即以西昌為核心城市。優先發展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有序推動高載能產業外遷,增強產業集聚效應;重點突出生態、休閒、人居功能,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增強人口集聚。發揮西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兩帶”,即以冕寧—喜德—西昌—德昌—米易—鹽邊為縱向發展帶;會理—會東—寧南為橫向發展帶。
縱向發展帶依託G108、雅攀高速和成昆鐵路等交通主幹線,以冕寧、喜德、德昌、米易、鹽邊縣城為五大節點,加快城市化進程,全面提升城鎮服務功能;加強產業園區建設,重點打造釩鈦及其他有色金屬加工、特色農產品種植與加工基地,建設以資源型工業為主體、以生產性服務業為引導的特色產業帶。
橫向發展帶依託宜攀高速和昭攀麗鐵路等交通幹線,以會理、會東、寧南縣城為節點,著力擴大城鎮規模,做大做強礦冶、特色水果種植、繭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形成以縣城發展帶動鄉鎮發展、鄉鎮發展促進縣城發展的格局。
(二)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城鎮體系
突出民族和地域特色風貌,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形成以西昌為區域性中心城市,以縣城和特色集鎮為重點的城鎮體系,促進具備條件的縣城發展成為小城市。
將西昌市建設成為中國航天城和風景旅遊城市、西部水城、攀西地區中心城市,建設成為城鄉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民族地區樣板城市;將會理、米易建設成為富有歷史文化和山水園林特色的攀西地區二級城市和攀枝花市的後花園;將會東、德昌、鹽邊、冕寧、寧南、喜德等縣城建設成為特色明顯的小城市;依託旅遊景區、交通節點和產業發展,重點建設螺髻山、瀘沽湖、紅格、漁門、普威等一批旅遊小城鎮。加強工業化對城鎮化的支撐,鼓勵各城鎮適當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強人口集聚能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
提升基礎設施支撐能力
(一)建設南向交通大通道
突出北向,暢通南向,連線東西,打通規劃區進出口通道,加強區內交通網路建設,構建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綜合交通體系,建成我省南向出海大通道。
加強區際交通通道建設。以南北向綜合運輸大通道為核心,完成西昌青山機場改擴建工程和成昆鐵路新線、昭攀麗鐵路、雅安至西昌和西昌至昭通高速公路建設,加強規劃區與成都、昆明以及與宜賓、雲南昭通、麗江等地區的橫、縱向聯繫,形成規劃區與周邊地區密切聯繫和暢通的骨幹交通網路。
加快區內交通網路建設。以建設聯結一市八縣的公路、鐵路交通體系;建設以縣城與鄉鎮、鄉鎮與鄉鎮之間及輻射農村地區的公路交通體系為重點,形成溝通安寧河東西兩岸、多層次通暢的區域綜合交通網路,全面提高規劃區交通運輸的機動性和通達性。力爭規劃區到縣的主通道達到二級或二級以上標準,相鄰縣達到三級公路相連。同時,要加強農村道路的安全設施建設。
1.鐵路。依託國家成昆鐵路擴能技術改造規劃,加快成昆鐵路新線建設,實施好喜德、冕寧、西昌、德昌、米易、桐子林(鹽邊)等沿線縣市的鐵路建設任務,加快西昌火車南站鐵路二類口岸建設、桐子林客貨站的開工建設。推動麗江—攀枝花—會理—會東—昭通鐵路適時開工建設。
2.公路。加快高速公路、國道、省道、農村公路、斷頭路及城鄉客貨運站建設,著力打造開放型公路交通網路。重點建設雅安—西昌、西昌—昭通、宜賓—攀枝花(沿金沙江)等高速公路。改造建設國道108線、省道212線、214線、215線、216線、307線、310線等涼山境內國省道公路,建設小高山隧道。建設成昆新線桐子林站至西攀高速公路連線線。配套建設一批客貨運站場和農村客運站。
專欄4—1:重點公路建設項目
◇高速公路。雅(安)攀(枝花)高速公路涼山段、西(昌)昭(通)高速公路、宜賓攀枝花(沿金沙江)高速公路。
◇公路。G108西昌市黃水鄉至德昌縣永郎鎮、G108德昌縣永郎鎮至會理縣南閣鄉城河大橋、G108會理縣南閣鄉城河大橋至魚鮓鄉魚鮓渡口、S310會東縣城至會理縣南閣鄉城河大橋、G108冕寧縣瀘沽鎮高速路口至西昌市西寧鎮、S214甸沙關至桐子林快速通道建設、米易縣至會理縣快速通道。
3.民航。積極爭取將西昌青山機場建成一類空運口岸,按照飛行區等級4D指標,對現有跑道進行加固和拓寬,完善相應附屬設施。開闢國內新航線,增加航線密度。
4.水運。依託金沙江、雅礱江幹線航道及其他支流航道、庫區航道,開展水路運輸。在金沙江和雅礱江大型水電站大壩上下游、乾支流主要交通要道、礦產資源富集帶、旅遊景點建設港口碼頭。
(二)構建水利保障體系
1.建設節水高效的農田水利設施。合理開發安寧河流域水資源,切實增強水利保障能力,促進兩岸特色農業和糧食基地建設。抓緊實施已成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快建設大橋水庫灌區一期工程、大海子水庫、新華水庫等大中型水利工程,開工建設大橋水庫灌區二期工程、和平水庫、橫山水庫、東河水庫、米市水庫、馬鞍山水庫、星秀坪水庫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強小微型水利設施建設,大幅增加有效灌溉面積。
2.構建安全可靠的防洪體系。按照適度提高防洪標準的要求,加快西昌市城區、8縣城區、沿河鄉鎮和相對集中居民區及農田保護區的防洪體系建設。加快安寧河乾支流堤防工程建設,修建米市、岔河、兩岔河等具有防洪效益的大中型水庫,提高防洪能力。儘快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積極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加強山洪災害防治,完善防汛預警預報系統。
3.建立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重點實施一批骨幹工程,優先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加強城鎮供水水源工程建設,堅持集中供水為主、分散供水為輔的原則,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改善工業園區供水條件,解決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4.建設水生態環境保障體系。以完善水功能區達標管理體系為核心,推行清潔生產、強化減排措施、科學管理污廢水,大幅度提高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工業污水處理率,城鎮生活污水達標排放;加強水土保持等生態建設,加快大橋水庫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啟動邛海保護修復工程和實施嚴格的水源地保護政策,加大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投入,實施綜合治理,使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努力實現飲用水源區、重要水功能區水質全部達標。
5.創新水利設施建設機制。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調動民眾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大力推進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建設綜合性農田水利設施。加大安寧河等流域的土地整理、宜農荒地開發力度,增加耕地和建設用地。
專欄4—2:水利基礎設施重點項目
◇水庫工程。會東縣新華水庫、兩岔河水庫,會理縣大海子水庫、橫山水庫、岔河水庫、小水井水庫、巴松水庫,西昌市東河水庫,喜德縣米市水庫,德昌縣和平水庫,鹽邊縣星秀坪水庫、漠洛槽水庫、沙壩水庫,米易縣馬鞍山水庫、海塔水庫、河口水庫。
◇灌區工程。大橋水庫灌區一期工程、大橋水庫灌區二期工程,鹽邊縣藤橋河引水工程,安寧河沿河灌區和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
(三)構築安全經濟能源供應保障體系
1.有序推進電源點建設。將清潔能源作為區域電源建設重點,科學布局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電源點,中小型水電站,建設完成桐子林電站和安寧河、黑水河、孫水河、鰺魚河等梯級電站。
2.加快電網改造與建設。以滿足規劃區負荷及富裕電力外送需求、提高和保障電網運行的可靠性為目標,加快建設一批重點項目。重點構建以西昌、會東、米易、鹽邊500KV變電站為中心,東西方向為500KV,南北為220KV的骨幹網。鞏固城鎮220KV主幹電網,最佳化完善110KV網路,改造完善35KV網路。加強與周邊電網聯網,在更大範圍內實現電力資源最佳化配置。
專欄4—3:主要電源點與電網建設項目
◇電站及其他。安寧河幹流電站、安寧河支流電站。
◇電網。500kv輸變電工程、800kv輸變電工程。
(四)加強城鎮交通設施建設
交通設施,加快核心城市西昌的公路、鐵路及航空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面對接城鎮間交通建設,形成便捷通達的交通網路。加強中心城鎮骨架道路建設。加速客運公交化,逐步形成城鄉公交資源相互銜接、方便快捷的客運網路。
專欄4—4:城鎮基礎設施重點項目
◇水廠及管網。德昌縣水廠及管網建設、會東縣自來水廠及管網、寧南縣城自來水廠及管網建設、喜德縣城新增水源。
◇污水處理。德昌縣污水處理廠、冕寧縣污水處理廠、寧南縣城污水處理廠、會理縣污水處理廠、會東縣污水處理廠。
◇垃圾處理。寧南縣城垃圾處理場、冕寧縣城垃圾處理場、喜德縣城垃圾處理場。
(五)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以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新建一批物流配送中心,著力構建釩鈦鋼鐵、有色金屬、糧食、畜禽、乾鮮果、建材和煤炭、食品、鮮花等中心交易市場,鼓勵產業園區建設公共物流平台。重點在西昌建設現代物流園區、在鹽邊縣建設攀西物流園區、在米易縣建設丙穀物流園區。培育和引進規模化、現代化的物流企業,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企業外包物流服務,引導物流企業最佳化重組。完善物流供應鏈管理,構建交通、通信、金融、質檢和電子商務等公用信息平台。依託西昌青山機場,大力發展航空物流。
專欄4—5:倉儲物流重點項目
◇倉儲。德昌果蔬商品化處理及CA保鮮貯藏項目、糧食倉儲建設項目、桐子林糧站直屬庫儲備糧倉建設和糧庫維修升級改造。
◇物流。西昌捲菸倉儲物流中心建設項目、農副產品交易物流中心、萬村千鄉市場配送中心、攀西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丙穀物流園區建設項目。
(六)推進區域信息一體化
統籌信息網路規劃、建設和管理。以“技術先進、功能完善、廣泛覆蓋”為目標,加快光纖接入網、無線接入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農村通訊網和農村廣播電視網建設,提高網路業務保障能力和安全可靠性。推動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和業務套用,加快電子政務網、科技信息網、公共服務網等工程建設,建設安寧河谷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實現信息共享。按照城鎮規模,科學合理布局郵政、電信局(支局、所)。
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
(一)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有序發展水電產業,培育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源、地熱能等新型能源產業,將清潔能源產業打造成區域支柱產業。
1.有序發展水電產業。積極配合 “三江流域”國家大型水電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安寧河、黑水河、孫水河等河流水電開發,有序開發一批中小型水電站。搞好水資源綜合利用,確保生態安全,提高水電開發和利用效率。
2.大力培育太陽能產業。緊緊抓住國家培育支持新興戰略性產業的機遇,利用區域內豐富的光熱資源,進一步開拓產業市場,引進龍頭企業,培育太陽能產業,推廣普及太陽能產品,加快推進光伏發電與建築一體化發展。
3.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大力發展麻瘋樹等生物質能源,擴大麻瘋樹基地規模,建設生物質柴油加工廠,培育一批成長潛力大、產業關聯度高的現代生物能源企業,構建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二)建設礦產資源優勢產業基地
按照規模採礦、定點洗選、集中冶煉、延伸鏈條、做強產業的原則,加大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積極開拓產品套用領域,提高產品精深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延長礦冶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1.釩鈦產業。重點加快西昌釩鈦產業新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發揮攀鋼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積極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大力發展產業集群,全力打造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
專欄5—1:釩鈦產業重點項目
◇礦山。攀鋼集團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白馬鐵礦二期900萬噸原礦擴建工程、重鋼太和鐵礦300萬噸原礦擴建工程、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100萬噸低品位表外礦利用項目。
◇冶煉。攀鋼集團西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龍蟒礦冶公司直接還原擴建工程。
◇釩鈦。成宗礦業1000噸釩氮合金、2000噸釩鐵項目、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2000噸五氧化二釩生產項目、富邦釩鈦制動鼓有限公司1000萬件載貨汽車釩鈦制動鼓生產項目、四川恆鼎實業五氧化二釩擴建項目、攀鋼集團鈦業有限責任公司1.5萬噸海綿鈦、高鈦渣三期工程。
2.稀土。以冕寧、德昌為重點發展區域,依託江西銅業集團等龍頭企業,有序開發稀土資源,實現從原料型基地向深加工基地轉變,建設集“采、選、冶、加、研”為一體的現代稀土工業集中區。重點發展稀土火法冶煉、稀土金屬、電池級材料等,提高稀土深加工水平,建設成為國內重要的稀土產業研發製造中心。
專欄5—2:稀土產業重大項目
◇稀土高效尾氣淨化器項目、稀土催化劑、稀土高能環保貯氫動力電池、稀土微特電機、稀土拋光粉。
3.鉛鋅。以會理、會東、西昌為重點發展區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打造技術先進、競爭力強的全省重要的鉛鋅生產基地。
4.銅鎳。以會理、會東、西昌為重點發展區域,積極發展銅、鎳採選冶煉及精深加工業,有效延伸產業鏈,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專欄5—3:鉛鋅、銅鎳重點項目
◇會東鉛鋅礦技改項目、會理鋅礦技改項目、西昌合力鋅業、涼山礦業10萬噸/年電解銅項目、2萬噸鎳鐵項目。
5.工業園區。按照打破行政區劃、最佳化布局、集中建設的原則,加快建設特色工業園區。大力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最佳化布局產業園區,引導園區向交通幹線、重點城鎮集中,推動工業向園區聚集。明確園區主導產業,創新產業園區管理體制,實現稅收共享、增長共享、就業共享。到2020年,力爭產業園區工業增加值占規劃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0%以上。積極建設循環工業園區,提升園區內產業關聯度,強化上下游企業資源和能源利用循環關係,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三)建設現代特色農業基地
充分利用區域內立體氣候優勢,加快發展循環型農業和立體農業,以自然生態為基礎,按照優勢優先發展的原則,實現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發展,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以名優特新農產品品牌創建為依託,建成全省特色農業率先發展區、糧食增產戰略後備區和現代農業創新示範區。
1.特色種植業。穩定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烤菸、蠶桑生產質量和效益,加快發展馬鈴薯產業,重點發展早春蔬菜,早春枇杷、晚熟芒果、優質石榴、葡萄等水果,鮮花、優質粳稻、特色經濟林果等產業。
2.特色畜牧業。以構建現代化畜牧業產業體系為核心,著力發展種養結合的循環經濟,加快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最佳化、加速發展肉牛肉羊、生豬、禽蛋和奶牛等產業,提高良種覆蓋率,完善支撐保障體系,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發展。
3.特色水產業。以冷水魚繁育養殖、家魚良種早繁和特色水產品健康養殖為重點,完善技術服務、苗種繁育、養殖基地、流通加工和漁政保障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鮭鱒魚、鱘魚和裂腹魚等冷水及亞冷水魚類生產、繁育;開發休閒漁業。
4.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充分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品、菸草等農產品加工業,打造區域性重點產業,帶動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重點發展:
菸草加工業。以川渝菸草公司等企業為龍頭,重點抓好菸葉生產、復烤加工,推進菸草加工業穩步發展,建成全國最大的打葉復烤加工基地和膨脹菸絲出口基地。
蔬菜、水果、飲料加工業。以果汁、果酒、速凍果蔬、脫水蔬菜、蔬菜汁等產品加工為重點,逐步擴大專用加工品種的選育和生產,提高加工質量和深加工水平,打造名牌產品,發展天然果汁飲品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飲品。
繭絲綢加工業。以生絲加工為主,著力延伸產業鏈,引進培育龍頭企業開發絲綢和服裝產品,開發蠶蛹提取胺基酸、蛋白質等高附加值產品。
糧食及土特產品加工業。大力發展黑苦蕎等特色雜糧系列產品,提高糧食及土特產品的深加工能力。
林產品加工業。以木質、特色林果、林藥林化等產品加工為主,重點發展木質板材、家具製造、桉葉油、青刺果油等系列產品。
生物醫藥產業。依託豐富的生物製藥資源,加快GMP生產車間等建設,重點推廣紅豆杉、杜仲、補骨脂、何首烏等標準化栽培技術,實現中藥材生產區域的道地化,構建中藥材規範化生產基地,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成為重點產業。
專欄5—5:農業發展重點項目
◇特色種植業。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水稻及特色水果良種基地建設項目、蔬菜集中育苗基地建設項目、花卉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建設項目、標準化果園建設項目、優質蔬菜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項目、桑蠶良種繁育體系。
◇特色畜牧業。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肉羊標準化養殖小區和生態雞標準化養殖小區(場)。
◇特色水產業。名特優新水產品網箱養殖、建立國家級水產品良種繁育基地。
◇特色農產品加工業。菸葉復烤廠擴建項目、西昌煙廠技改擴能項目、會東菸葉復烤廠新建項目、西昌膨化菸絲廠項目、會理廢棄菸葉深加工項目、米易打葉復烤廠建設、中成藥飲片加工項目、野生食用菌加工項目、何首烏茶加工項目、生豬屠宰加工、牛、羊屠宰加工項目、馬鈴薯澱粉加工項目、西昌脫水果蔬加工項目、會理果蔬濃縮汁加工項目、啤酒擴能改造項目、畜禽屠宰副產物綜合利用項目。
(四)打造陽光休閒度假旅遊產業帶
堅持保護性開發原則,依託陽光生態、航天科技和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等豐富的旅遊資源,打造邛海—瀘山、螺髻山、靈山、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小相嶺—靈關古道—喜德陽光溫泉、會理古城、彝海結盟地和紅格溫泉—格薩拉百里生態旅遊長廊、二灘國家森林公園等旅遊精品,全面整合旅遊資源,深度開發旅遊產品,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旅遊產品向休閒、度假、觀光等綜合型轉變。大力發展彝族文化旅遊、節慶旅遊、特色旅遊,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加強知名景點互動,實現區域聯動,在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帶動社會就業上,取得歷史性突破,建設國內一流、世界知名、彝族風情最濃的西部最佳陽光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一)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1.引導農民向城鎮和非農產業有序轉移。廣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的渠道,切實降低農業人口比重。探索建立農民市民化的城鎮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在工業集中發展區和用人單位集中的區域,建立農民工租賃性集體公寓和公共廉租住房,促進農村居民轉變為有穩定工作和收入、有合法住房的城鎮居民。
2.構建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體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健全以市場為導向、城鄉統籌的促進就業長效機制。努力擴大就業培訓體系覆蓋面,逐步形成城鄉一體的就業管理服務網路體系。大力開展農村職業教育,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開拓勞務輸出市場,逐步實現農民工由數量型向素質型、體能型向技能型、農村型向城市型轉變。拓寬就業渠道,提供城鄉公平的就業服務,逐步建立起城鄉勞動力權益均等的體制機制,努力實現安寧河經濟發展帶地區的充分就業。
(二)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建立完善各類教育經費保障和投入機制,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健全國民教育體系。
1.促進農村教育發展。堅持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間教育發展差距,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落實各級政府的辦學責任,加大對農村中國小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建立健全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長效機制。加強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結合農村學校校點布局調整,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步伐。實施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路工程,實現教育信息網路資源共享。加強城鄉對口支援工作,提高農村教育水平。
2.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加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進一步鞏固提高“普九”成果,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促進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協調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最佳化職業教育結構。協調發展高等教育,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為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核心,以骨幹校長和學科骨幹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數量適中、分布均衡、結構最佳化、富有活力,適應區域內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4.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按照抗震設防標準,改造不符合要求的校舍,消除現有中國小危房。完善寄宿制學校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教職工周轉房建設。
(三)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1.統籌發展縣、鄉、村醫療機構。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進一步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統籌城鄉衛生醫療事業發展,合理調整醫療衛生資源結構和布局,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在縣、鄉、村的合理配置。
2.形成多渠道投入機制。強化政府性投入,鼓勵社會性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強縣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加快鄉村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3.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醫護人員素質和技術水平,促進城鎮醫療衛生資源向農村地區合理流動,健全重大傳染病、地方性疾病防控體系,有效遏制愛滋病等重大傳染疾病的傳播。增強中醫診治綜合能力建設。
(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1.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有效的社會保障城鄉銜接機制,推動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的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完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制度。完善進城務工人員與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政策。支持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落實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政策。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切實解決破產關閉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加強社會保障福利服務設施和信息網路建設,支持社區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加強烈士紀念設施建設。
2.構建新型城鄉救助體系。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動態調整機制,不斷縮小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差距。推進城鎮生活救助體系建設,保障城鎮貧困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完善農村生活救助體系,建立以五保戶、殘疾人員、無勞動能力人員、長期患病人員等生活困難人員為重點的農村居民救濟制度。積極開展教育、醫療、住房等普惠型專項救助,逐步由單項救助制度向綜合救助轉變,構建以城鄉低保為基礎,專項救助為輔助,社會互助為補充的城鄉一體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
(五)繁榮文化體育事業
1.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做好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加強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進一步組織開展區域內文化遺產專項調查和進一步完善資料庫建設。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合理利用,大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傳習所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傳承機制。
2.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和博物館建設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力度,加快推進基層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倡導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為龍頭,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功能齊備、廣泛受益的文化基礎設施體系。
3.促進體育事業發展。加強田徑場、游泳館、體育館等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體育組織網路體系。以建設特色項目為引領,重點建設全國水陸運動綜合訓練基地、二灘庫區和安寧河水上運動基地紅格競訓基地、米易國家級皮划艇競訓基地及白鶴灘庫區綜合水上運動基地等項目,培育和繁榮體育市場。
4.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依託深厚的文化積澱,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大力引進和培養創意產業專業人才,鼓勵創意產品原創開發,發展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開發大笮文化、迷昜文化的創意作品,推動創意產業價值鏈的形成。加快傳統書畫藝術、民族工藝、民族服飾、現代藝術等關聯產品開發,推進城市文化產業向農村輻射,建設涼山彝族文化長廊,重點打造彝族火把文化產業園、彝族民族文化產業園、彝族演藝文化產業園、彝族傳習文化產業園等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六)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
依託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加強技術交易產權平台、科技成果與專利信息平台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新材料、新能源、現代特色農業、現代中醫藥等優勢產業領域的技術研發;扶持和培育工業設計、節能環保、信息諮詢、成果轉化等技術創新型服務企業,努力建設創新聯盟;依託產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
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以自然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水土流失區和石漠化治理區為重點,實施重大生態建設與保護工程,不斷提高區域生態價值和服務功能。
(一)著力保護生態系統
1.保護與修復區域生態系統。…………。
2.礦業開發生態環境保護。…………。
3.水電開發生態環境保護。…………。
(二)加強污染防治
以水、大氣環境保護為重點,以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和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為突破口,支持縣城及建制鎮加快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和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實施工業污染治理重大工程,有效削減化學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排放量,防治重金屬污染。
1.水環境保護。…………。
2.大氣污染防治。…………。
3.固體廢物治理。…………。
4.環境監管基礎能力建設。…………。
(三)強化節能減排
1.強力推進節能減排。…………。
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3.加快推進技術創新。…………。
(四)完善防災減災體系
積極開展環境地質災害調查,實施重大防治工程,支持建設一批城鎮疏散場地和避險場所、救災物資儲備設施、救災應急裝備,重點建立和完善地震災害的防禦和救援、應急體系。
1.防治地震災害。…………。
完善監測台網。…………。
建設應急指揮系統。…………。
構建防禦和救援體系。…………。
2.防治地質和氣候災害。…………。
推進區域聯動發展
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區域合作,北向推進與成渝經濟區的合作,南向擴大與攀西其他地區和雲南省的合作,東向輻射帶動大小涼山集中連片特殊貧困地區的協同發展。健全合作機制,強化政府在區域合作中的統籌、協調、指導和服務職能,在跨地區的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市場要素流動等重點領域建立協調機制,推進區域務實合作,全面提高區域聯動發展水平。
(一)北向強化與成渝經濟區的分工協作
共同推動鐵路、公路幹線建設,加快建設成渝經濟區的南向交通物流大通道。…………。
(二)南向擴大與攀西其他地區和雲南省的聯動發展
充分利用規劃區內豐富的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能資源優勢,向南加強與攀枝花市其它區域的聯動發展,大力吸引雲南省產業擴張,聯合開展共有產業的科技攻關,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三)東向帶動集中連片特殊類型貧困地區協調發展
充分發揮安寧河谷經濟帶的輻射帶作用,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周邊貧困地區延伸覆蓋。…………。
(四)全方位拓展對內對外開放合作
充分發揮全省“突出向南開放”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優勢,大力改善交通、物流等發展條件,積極承接國內外先進產業轉移,加大引進國際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力度,推動與東中部地區的互動合作,主動參與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積極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實現安寧河谷經濟帶的跨越式發展,關鍵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體制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規劃順利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一)加大政策扶持
1.財政政策。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完善縣(市)鄉公共財政體系,逐步減輕縣市級財政承擔的基本公共服務支出責任,緩解縣市財政支出壓力。…………。
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對規劃區公用基礎設施、跨地區能源、交通、生態環境保護等重大項目的投入。…………。
加大省級專項資金對規劃區的支持力度。…………。
將規劃區列為農業重點扶持地區。…………。
2.稅收政策。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推進資源稅費改革,爭取國家有序將煤炭等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提高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其他非金屬礦原礦資源稅稅額幅度上限,完善礦產資源補償費和探礦權採礦權使用費政策。
3.金融政策。
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加大信貸支持。…………。
創新融資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
構建多層次信用擔保體系。…………。
4.土地管理政策。
創新土地管理制度,優先保障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優勢資源開發項目建設用地。…………。
5.教育科技與人才支持政策。
確保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
爭取國家支持建立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示範區。…………。
建立健全用好、吸引、培養、留住人才的機制,為規劃區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6.生態補償與移民安置政策。
積極有序推進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創新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
完善移民安置、生活補償和生產發展機制。…………。
(二)加強組織協調
切實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完善規劃實施機制,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1.加強組織領導和支持力度。…………。
2.建立區域合作分享機制。…………。
3.加強監督檢查與評估。…………。
附屬檔案:1.安寧河谷地區跨越式發展規劃(2010—2015年)工作方案(略)
2.支撐安寧河谷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重點建設項目投資情況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