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縣安太鄉中學座落在國家森林自然保護區----美麗而富有傳奇的元寶山腳下。距縣城68公里,距離鄉政府2公里。學校創建於一九五六年,占地面積42畝,曾是融水大苗山第二中學。經過近五十年的建設發展,安太中學已初具規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太鄉中學
- 創辦時間:一九五六年
- 校花:菊花
- 占地面積:42畝
概述,歷史簡介,校花,歷史變革,歷史規模,
概述
現全校有十五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59人,其中女生303人,內宿生526人。教職工47人,正副校長2 人,專任教師39人,工人3 人,代課教師2人。已具有本科學歷的1人,在讀本科12人,大學專科學歷38人,,中學一級教師15人,校長合格率100%,教師合格率為100%。近來學校連續兩年獲得縣“中考質量進步獎”,兩次獲得縣級“先進基層黨支部”。教師教育科研論文獲縣級以上榮譽57 篇(其中縣級34篇,市級11篇,省級7篇,國家級5篇)。獲其他榮譽獎共 28人次(其中縣級 22人次,市級4人次,省級2人次)。近年來,在各級有關部門的關懷下,經過師生們的共同努力,校園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建有校門、露天舞台和占地十餘畝的運動場,十六個教室的教學大樓,一個近40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現代化的綜合大樓、及教師、學生宿舍各一幢,總建築面積為4116m2 ,“八室一場”已基本具備。
歷史簡介
安太中學創辦於一九五六年的金秋時節,是當時大苗山縣三所初級中學之一。創建之初,由區人民政府組成建校委員會,主任陳正英,副主任賈玉珍,創始人是曾亦授、覃炳碉、蕭煥福、何佩珩、何漢良、戴玉副、唐成紅等人。他們白手起家,在二中建校初期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開始借用林洞國小禮堂上課,首屆招生一個班51人,其中男生43人,女生8人。學生來源於本鄉以及鄰近的洞頭、香粉、四榮、中寨、滾貝等地。這個招生範圍一直至一九六九年秋各鄉都辦起中學截至,往後的學生來源主要是本鄉。學生的民族成分有苗、侗、漢、壯、等。教師三人,都是男性。一九五六年六月開始建造校舍於此地,地名苗語稱為“整廊”,侗語叫“邊廊”。“整廊”地處安太中心,位置適中,當時是一片牧場,又是墳地,環境僻靜陰森,常為虎豹出沒之地。方位座南朝北與安太中心校隔河相望,是一塊鯤鵬展翅之地。“鳥蘇橋”把兩校連成一片,成為了安太鄉的文化中心和培養人才的理想境地。幾十年來被雀為兩部地區“希望的搖籃”。
校花
校花——菊花
安太鄉中學創辦於一九五六年秋天,安太中學校慶的日子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
古語說“春蘭秋菊”。菊花象徵金色的盛秋,象徵我們偉大祖國的教事業蓬勃發展,象徵安太中學年年碩果纍纍。
校訓
團結守紀
奮發創新
歷史變革
幾十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學校規模的逐步擴大,設備的逐步完善,機構的相對健全,師資逐年配套,領導配備基本齊全,實行校長負責制。從一九八七年七月起黨組織從鄉直機關聯合支部中分出來,單獨成立中學黨支部。基本實行一元化領導,各任校長基本上均兼任黨支部書記,即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同時在黨政領導下還建立了教育工會和共青團組織。然而始無前例文化大革命運動的黑波試卷全國期間,二中也難以倖免。批鬥所謂的“當權派”抓“牛鬼蛇神”等妖風颳遍校園,學校領導和許多老師被掛黑牌、戴高帽。這時的學校處於無政府主義的一片混亂之中,學生參加批鬥會,停課革命,實施早請示,晚匯報,背老三篇,跳表忠舞。後期又相繼派遣工人階級宣傳隊和貧下中農駐進學校,取代學校黨政領導,這時的學校領導機構空有其名,實無職權,只是一副空架子。文化大革命給而中帶來的禍患是嚴重的,是多方面的。
歷史規模
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除陸續建造校舍外,還通過領導動員,單位協商,從八五年起先後把相鄰的原安太供銷社、安太糧所、電影站劃歸中學。這樣安太中學的地盤面積居全縣山區中學之首,總面積達三十五畝,現有校舍2990平方米。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經縣人民政府和公社黨委審批,於一九六九年秋二中開始報收首屆高中一個班,共22人;其中男生17人,學制為兩年。往後高中招生每屆均為兩班,約100人左右。其中高七○至七九屆均為二年制,八○至八三屆為三年制。一九八四年全縣進行調整後壓縮高中招生,高中招生集中在縣城,分別由融中和丹中承擔,山區中學從此只招國中生,我校也不例外,不過為了有利於就近入學和增進友誼,也接收外分毗鄰地區的部分學生入二中學習。
安中創辦至今(一九九六年)已有四十年的歷史了。四十年來總共招收國中生六十四個班約2900人,其中男生2000人,女生900人;高中招生十六個班約有1300人,其中男生900人,女生400人;教職工中屬於國家編制的114人,其中男性89人,女性25人;臨時工30人,其中男生9人,女性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