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部落,藏族部落名。在唐古拉山南麓。為藏北“羌日六部”之一,歸黑河宗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多部落
- 性質:部落名
- 日期:1959年
安多部落,藏族部落名。在唐古拉山南麓。為藏北“羌日六部”之一,歸黑河宗管轄。
安多部落,藏族部落名。在唐古拉山南麓。為藏北“羌日六部”之一,歸黑河宗管轄。沿革1959年分黑河宗為黑河、安多二縣,該部落大部分劃歸安多縣,小部分歸黑河縣,該部領主歷為噶廈政府。部落頭人向由嘎加骨系(氏族)人擔任,五世達...
《宋金時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是200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湯開建。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關涉了安多吐蕃部落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社會組織、人口分布等諸多方面,具有系統性。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在西北民族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安多吐蕃本身就是古代西南、西北諸族互動交融的歷史結果。這部著作,在...
安多人的祖先是吐谷渾人,青海省境內藏族區域。公元307至312年,鮮卑族慕容氏部落的一支,在部落首領吐谷渾率領下,從遼東西部遷至內蒙古西部,繼而又遷牧於今甘肅西南青海東南部。 逐步征服了當地羌人和氐人的部落,勢力不斷壯大。簡介 公元329年,吐谷渾的孫子葉延將祖父的名字命名為國家和民族的名稱,建立起吐谷渾...
《安多秘史》是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內容介紹 小說講述了關於安多部落王轉世的故事。査朗統一安多草原,建立部落王國。其死後,朗瑪繼位,建立轉世制。每18年轉世一個部落王,第一世至第六世合乎規律。第七世因為王爺扎登偷窺,陰差陽錯,以假代真。最後,部落王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後,終於大徹大悟,...
在青海省門源縣以珠固、仙米地區為主的藏族,在民間被稱為“華熱”,即英雄的部落或英雄的地區之意,自稱華熱嘎繞,即白色的英雄之部。根據地域、語言、習俗等方面來說,華熱屬於安多藏區(即青海湟水以北的樂都北山、互助、大通、門源等縣藏區和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張掖東部馬蹄、皇城區、天祝縣及永登、古浪...
《安多藏族牧區社會文化變遷研究》是2009年6月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發祥。內容簡介 《安多藏族牧區社會文化變遷研究》內容簡介:青藏高原各地的草場,又有優劣之分。其中,青海、甘肅和四川阿壩藏族牧區的生態環境、草場質量、畜牧產量等優於西藏牧區。隨著溫室效應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人口的不斷增長和...
卡西安·安多最初是一個名叫卡薩(Kassa)的凱納里(Kenari)土著男孩,33BBY出生於凱納里的一個小部落里,和妹妹Kerri一起融入叢林部落里的生活,並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戰鬥。在複製人戰爭之前,走私者克萊姆(Clem)和瑪爾瓦·卡拉西·安多(Maarva Carassi Andor)從一艘在凱納里墜毀的共和國船隻上救出9歲的...
朗如部落,藏族部落名。位於西藏班戈縣境內,北越扎加藏布河,南近巴木錯湖,東北臨安多縣,呈南北長、東西窄之長條形,水草豐茂。沿革 最初居民僅數戶,後納木錯湖畔牧民陸續遷入,遂形成一大部落,定名“朗如”,意為“來自納木錯朝湖畔之部落”,轄13個措哇(牧民牧放之組織單位),統由甲本管轄。噶廈政府在江龍...
《人類學視野中的安多藏區研究》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發祥 內容簡介 本書涉及的具體有:甘南和青海藏族部落研究、青海黃南六月會研究、當代安多藏區的現代性與現代化研究、安多藏區的神山神湖研究、安多藏區的民間宗教與儀式研究等。近年來,雖然我國的藏學研究蒸蒸日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
日廓爾有兩種意思:安多藏族部落組織中的最低層次;帳房圈或營帳,數戶牧戶札帳在一個地方叫日廓爾。①安多藏族部落組織中的最低層次。“日廓”是由血親和姻親關係組成,也有個別親朋好友投靠某一集體形成的日廓爾。日廓爾是形成部落組織結構的細胞,是部落組織的基礎,日廓爾有自己的頭人,叫日廓爾尕保,日廓...
瑪榮鄉,隸屬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縣,地處安多縣北部,唐古拉山東側,東與聶榮縣永曲鄉為鄰,南與幫愛鄉接壤,西、北至雁石坪鎮,距安多縣縣城176千米,行政區域面積4446.1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瑪榮鄉戶籍人口為1243人。在安多八部落時期瑪榮鄉屬安多多瑪部落,今多瑪鄉、瑪曲鄉和色務鄉都與瑪榮鄉一起統稱...
華銳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史地稱謂,今被藏語安多方言讀為hwa —ri,意為“英雄之地”,其名沿用。華銳部落的屬地在歷史上除以當今的天祝藏族自治縣為主外,還有其它地區。當今,這些地區除居有藏族外,還有漢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回族等其它民族的民眾。在這裡,除回族民眾信仰伊斯蘭教外,其它民族的民眾則在...
康巴藏區亦稱康區或康巴地區,位於橫斷山區的大山大河夾峙之中(即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木里藏族自治縣,西藏的昌都市,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青海的玉樹藏族自治州等地區)。藏區有典:法域“衛藏”,馬域“安多”,人域“康巴”。康巴藏區人傑地靈,山川秀麗。那嵯峨峭拔的冰山雪嶺,...
在這一片地區的邊緣地帶,就是位於吐蕃東北部,習慣上稱作安多的地方,早期党項和吐蕃的先民們大概都混雜居住在這一地區。對党項語言的研究證實,就分類而言,操党項語的人可以歸為藏緬民族的古代成員。而就其文化來說,党項人則具有其他羌族族群的許多特點。古代羌族是一個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劃分的,如...
乙什扎部落正在安多藏族地域寡多的部落外屬於生齒較少的小部落,只果發生過現代藏族出名學者桑熱尖措和現代藏族開明人士果列多傑而名顯史乘。《青海通史》記錄:“化隆縣的名僧果列多傑,1938年正在家鄉建成一所藏族國小,學生結業後,成就劣同被保舉到西寧的幾所外學繼續進修。議正在此所提到的果列多傑先生是筆者...
《藏北牧民——西藏那曲地區社會歷史調查》(1993年中國藏學出版社鉛印本)在談到以上情況外,還舉例:民主改革前,安多多瑪部落所屬唐古拉北部(現為安多縣多瑪區)一直實行野葬,直到80年代中期(1985年或1986年),從康區來的一個名叫康·齊梅丹比尼瑪的僧人,在青藏公路旁建了唐古拉大葬台後,...
西藏方言,分為衛藏、康、安多三個方言。常說的康巴藏族、安多藏族、衛藏一帶的藏族,就是根據三大方言的範圍來劃分的。七世紀初,松贊乾布統一了雪域各部落,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但當時沒有統一的文字,不利於治理王朝、頒布法令、向周邊民族學習先進的文化。因此,松贊乾布特派大臣屯米·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
唐代屬吐蕃地,後為蜀郡之西域,屬安多三十六氏部落之一。元代,沿其舊制推行土官制。明代以來,綽斯甲為嘉絨藏區十八土司之一,歷經41代土司。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錯爾基寺活佛晉謁皇帝,歸順明朝,詔封錯爾基壽良足嘉和尚為“弘教禪師”。明正德四年(1509年),詔封錯爾基寺若爾堅於為國師。明嘉靖二十九年...
過去,安多多瑪部落的牧民常舉家成群結隊地前往岡仁波齊朝山,一去就是數月甚至幾年,一些人還在岡仁波齊一帶長期定居。這種集體的朝拜神山的活動甚至影響到噶廈政府在牧區的稅收,以至於黑河宗本曾專門責令瑪本去追捕朝山的牧民。朝拜比較著名的神山,在時間上有一定規矩。牧民一般在藏曆馬年轉岡仁波齊,猴年轉“雜...
104 安多部落民俗風情村 阿壩州 紅原縣 105 白石羌寨景區 阿壩州 茂縣 106 阿壩州羊茸哈德 阿壩州 黑水縣 107 爐霍霍爾文化旅遊風景區 甘孜州 爐霍縣 108 色達縣格薩爾文化藝術中心 甘孜州 色達縣 109 會理綠陶文化產業園 涼山州 會理縣 110 冕寧縣紅色文化草地公園景區 涼山州 冕寧縣...
三果洛,對青海果洛地區藏族部落的傳統稱謂。據《安多政教史》記載,其名稱正式出現於明朝。三果洛 對青海果洛地區藏族部落的傳統稱謂。據《安多政教史》記載,其名稱正式出現於明朝。該書稱:在佛教前弘期,有一朱氏部落頭領從巴爾康一帶遷往古科隆哇駐牧。歷經數代,及至朱安本為首領時,又將其部落遷至多繞...
若爾蓋地處阿壩州北部,青藏高原的東緣,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地帶,平均海拔3500米,四周河曲發達,水草豐茂。境內主要聚居安多藏族,若爾蓋即為該部落所稱"作革"而得名。熱爾大壩 位置:位於若爾縣城以北17千米處,平均海拔3468米。簡介:熱爾大壩是中國最平坦遼闊的濕地草灘,是國家級高寒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區...
覺乃藏族是卓尼縣境內一支族系,主要分布於卓尼縣境東南、南部、北部和東部海拔較低較緩、氣候相對溫暖濕潤的地區,半農半牧,歷史源流複雜,由於特殊的生活環境和氣候,覺乃藏族的傳統服飾地方特色鮮明,尤其是女性服飾保存完整,不同於安多藏區其他藏支。名稱由來 在藏語中,“卓尼”一詞的音譯為“覺乃”。源流 ...
它不僅成為佛家神聖的宗教禪林,而且是傳播知識的綜合性學府,也是整個安多地區藏民族的文化藝術中心。贏得了第二西藏之稱。至解放前夕,拉卜楞寺有經堂6座,大小佛殿48座。其中七層樓1座,六層樓1座,四層樓4座,三層樓8座,二層樓9 座,餾金銅瓦頂4座,綠色琉璃瓦頂2座,嘉木樣大師及各大昂欠的藏式樓房31...
《安多政教史》載:“多麥南北的人種大部分是吐蕃法王(按:指松贊乾布)安置在唐蕃邊境駐軍的傳人,……”。在公元5-6世紀時,嘉絨地區人戶很少,為措巴首領割據稱雄時期。7世紀初葉,吐蕃贊普松贊乾布統一了吐蕃,嘉絨地區也統一於吐蕃之中,由贊普的將領充任嘉絨各地首領。嘉絨地區在《安多政教史》一書和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