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四宗

安多藏區歷史上藏傳佛教僧侶的四大靜修地。指阿瓊南宗、夏宗、普拉央宗、智革爾貝宗,均在青海省境內。

“宗”本指“石寨”、“山寨”等,這裡指靜修地。阿瓊南宗位於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的坎布拉林區深處,因其所在峰北有似藏文字母“u4”(音阿)字形石山,如插雲端,故名“阿瓊南宗”,意為阿字形天塹。公元9世紀中葉,被後人譽為“三賢哲”的西藏曲臥日山禪僧藏·饒賽等3人因達磨贊普滅佛,輾轉逃至此地隱居,阿瓊南宗遂成為佛教聖地。夏宗,藏語全稱為“夏宗珠代”,意為“夏宗靜修處”,位於平安縣寺台鄉瓦窯台村北。這裡不僅以靜修聖地出名,且多有漢藏名僧活動遺蹟。公元399年,漢僧法顯等人赴印度求經,曾經此地。西藏噶瑪噶舉派黑帽系四世活佛若必多傑,應詔進京途中在此居住。宋代建有靜房,後形成夏宗寺,為當彩活佛的主要寺院。普拉央宗,簡稱“央宗”或“羊宗”,位於樂都縣中壩鄉政府所在地西南5000米的羊宗溝。明萬曆四十八年(1619年),樂都南山的藥草台寺建成後,這裡闢為瞿曇寺、藥草台寺僧人閉關靜修的靜房:智革貝宗位於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桑當鄉西的賽宗山,傳說於瑪派祖師蓮花生大師、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先後在這裡靜修過,留有遺蹟。1923年,隆務寺的第三世阿澆倉活佛在山下創建了賽宗寺,是興海縣境內最大的格魯派寺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