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建築面積,
歷史
寺肇於順治元年。相傳當年岐山一漁夫,出海捕魚時,網起撈到一塊樟木,便丟海沉下,撒網後起網卻又發現它,數次如此,十分奇怪。是夜,漁夫帶惑入睡,夢鄉中見該樟木變為一尊佛祖,囑咐他建寺廟供奉。夢醒告眾,岐山鄉十社信眾齊心協力,興建寺廟。後因兵荒馬亂,失修荒廢。1923年修建,庇佑諸社。1950年後因社會鼎革而作它用,先為駐軍處,後為學校、公社、衛生院。
建築面積
1996年三月初三鳩工,1998年九月十八日事竣開光。
寺坐北向南,已建面積逾千平方米。
首期工程大雄寶殿,於2000年農曆五月初十日興工。至2002年春,基本建成,建築面積558平方米,木石結構,殿廊豎起一對高逾3.5米的雕刻精美的大石龍柱,氣勢雄偉。含塑造三大尊脫沙三如來佛像(皆高4.1米,造價共34.5萬)、佛座(長10.5米、高1.53米)等配套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