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堅婆羅

安堅婆羅,烏孜別克族的抓飯,““安堅”即安集延,在烏茲別克斯坦。婆羅,即抓飯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堅婆羅
烏孜別克族的抓飯,叫“安堅婆羅”,“安堅”即安集延,在烏茲別克斯坦。婆羅,即抓飯的意思。
我問她:“烏孜別克族的抓飯有什麼特點嗎?”她笑了笑說:“烏孜別克族抓飯的特點是沒有大塊肉,而是把羊肉切成小塊,不帶骨頭,放在抓飯里,肉和飯一起吃非常香。抓飯是烏孜別克族的重要餐飲,一些重要活動都要做抓飯,如節慶、婚禮都要做抓飯待客。烏孜別克族的抓飯每道工藝都十分講究,肉塊切的小,肉煮得嫩,容易消化;黃蘿蔔炸得透,富有營養,所以做出的抓飯,米是一粒一粒的,油亮生輝,肉是一塊塊的,鮮嫩可口,十分好吃。
接著,我又問:“還有什麼特點?”
她想了想又開始說起來。這位80高齡的老人,有著豐富的生活經歷,對烏孜別克族的美食有著較深的研究,講起烏孜別克族的美食來如數家珍。
她說:“在烏孜別克族的“安堅婆羅”中,還要放一種‘卡瓦泰克’的食品。”
“什麼叫‘卡瓦泰克’?”我問道。
她說:“是用新鮮葡萄葉子和羊肉餡做的。”
我在新疆吃抓飯的次數也不知道有多少了,但是,還未聽過抓飯和葡萄葉子有關係的事情。原來,這種食品是在洗淨新鮮的葡萄葉子裡包上用剁碎的羊肉、洋蔥和胡椒粉,撒鹽拌成的餡做的,做好後再用線綁起來,很像漢族人包粽子的方法。包好後的“卡瓦泰克”要在水裡浸泡一會兒,等抓飯快熟時,揭開鍋蓋,將“卡瓦泰克”從水中撈起,均勻地放在抓飯上面,再蓋上鍋蓋繼續燜抓飯。約20分鐘抓飯即做好了。
在抓飯中放“卡瓦泰克”,不僅在吃抓飯時可以吃到羊肉塊和羊肉餡兩種不同味道的羊肉,而且使抓飯具有水果的鮮味。葡萄葉可食,吃時連葡萄葉一起吃掉,別有一番風味。
我問:“放‘卡瓦泰克’中的抓飯,只有在夏季才能吃到嗎?”
她說:“不是這樣的,一年四季都可吃到,一般烏孜別克族的庭院裡都有葡萄架,做抓飯時現做現摘,十分方便。過去,在秋季我們將葡萄葉事先摘好,放在地窖里儲存,現在有了冰櫃,大都放在冰櫃保存,到了冬季也可吃到放“卡瓦泰克”的抓飯。”
老人告訴我們,明天恰是星期天,要做這種抓飯,請我們來品嘗。我們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怎么能放過呢!於是就答應下來。
第二天上午,我們趕到了她家裡,只見幾個兒子和兒媳婦都來了。有的在洗菜,有的在剁肉,有的在和面,忙的不亦樂乎。
為了看看烏孜別克族抓飯的做法,我一直在跟蹤這每一道程式。
他們在作抓飯時,講究要把皮牙孜(洋蔥)用油炸,直到快炸到焦時為止,然後將炸焦的洋蔥棄之,因而作出抓飯顏色較深,有黑米抓飯之稱。把黃蘿蔔也要用油炸,然後把羊肉切成小塊,和黃蘿蔔煮在一起,最後放大米、放鹽。
該做“卡瓦泰克”了,我趕緊過去觀察。熱合拜爾汗·多特甫拉老人親自出馬。在院子裡擺了一張矮腳小方桌,桌上已擺好了拌好的肉餡和洗淨的葡萄葉子,桌子四周擺了幾把小板凳,她坐在桌子的一側的中間,幾個兒媳婦圍著她,她一邊做,一邊示範,給兒媳婦傳授技藝。
我問熱合拜爾汗·多特甫拉大娘:“她們不會做嗎?”
她說:“有的會,有的不會。這種飯很麻煩,平時一般不做,今天你們來了,特意給你們嘗嘗我們烏孜別克族抓飯。”
看來,這种放“卡瓦泰克”的抓飯,不是經常做的,而是一種“古董”,不到時候不會露兩手的。只見她把葡萄葉子攤在手心上,然後把羊肉餡放在葡萄葉的中間,把四周的葡萄葉疊在一起,最後用白色的棉線將其捆住,做成直徑約6~7厘米,厚約3厘米的“卡瓦泰克”。把做好的“卡瓦泰克”放在盆子裡,然後倒上了水,進行浸泡。
“為什麼要放在水裡泡呢?”我問。
熱合拜爾汗·多特甫拉大娘告訴我,把“卡瓦泰克”用水泡,有兩個作用,一是讓肉餡的味道滲透到葡萄葉上,使葡萄葉有味道;二是防止葡萄葉乾枯,保持新鮮。接著,她又說,做“卡瓦泰克”的數量沒有規定,是根據吃飯的人多少來定的,一般平均每人兩個就可以了。
我們坐到了餐桌上,大家盤腿而坐,桌子上已擺滿了饢、糕點、乾果、果醬、糖果等食品。先是一位小伙子端著“阿布都和其拉布奇”(倒水壺和接水盆)讓我們洗手,然後給我們倒茶水,請我們喝茶吃點饢和點心。這是烏孜別克族待客的程式,先喝茶後吃飯。說實在的,我心裡一直惦記著那帶“卡瓦泰克”的抓飯哩!
不一會兒,那香噴噴的抓飯端上來了,一股誘人的香味迎面撲來,那考究的瓷盤子上盛滿了抓飯,上面擺著四個“卡瓦泰克”,兩人一盤,正好一人兩個。油亮生輝的米粒,透亮的紅、黃兩色胡蘿蔔,還有叫人垂涎欲滴的小塊羊肉露在珍珠般的米粒之中,這種色彩斑斕的抓飯,頓時勾起了我們的食慾。
在座的還有烏孜別克族朋友,大家都用手抓吃這飯,我也不例外,學著他們的樣子開始下手了。先吃“卡瓦泰克”,去掉外面捆綁的線繩,就露出了裡面的肉餡,葡萄葉已退去了綠色,其味鮮嫩可口,還瀰漫著水果的香味,味道獨特。裡面的肉餡,更是味美,既嫩又鮮;那米粒不用說了,油香有勁,就像吃一種香果。哇!真香,烏孜別克族抓飯。第一次吃這種美食既覺得好奇,又有感慨,在民間蘊藏了不知多少傳統的美食,還沒有被人們發現,那些看起平凡的民眾,卻創造了科學的、富有營養的食品,才使我們的食品豐富多彩。
主人除了用抓飯招待之外,還有“麻依沙木薩”(油炸肉餅)、“卡特拉瑪沙木薩”(酥皮肉餡餅)、“卡特列特庫爾達克”(肉丸、羊肉、黃蘿蔔、土豆做的菜餚)和“麻西霍爾達”(綠豆稀飯)、“尼夏拉”(用蛋清和砂糖做的甜食)等,這些都是烏孜別克族美食中的精品,不僅做工精細,營養豐富,而且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每一種美食都代表了主人對客人的熱情,代表著一種祝福,總是希望客人能享受到烏孜別克族的美好祝願。通過我在烏孜別克族人家做客已深深地體會到他們的熱情和周到,給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烏孜別克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全疆約有1.3萬人,主要居住在伊犁、塔城和莎車等地。雖然他們的人口少,但是文化卻很發達,在服飾、民居、音樂歌舞、民俗、飲食等方面都具特色,特別是在飲食上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烏孜別克族同維吾爾族等民族雜居在一起,所以也吸收和融合了不少維吾爾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當前,傳承和保護烏孜別克族傳統文化已迫在眉睫。
據了解,烏孜別克族的抓飯的花樣很多,除了用羊肉做外,還有用牛肉、雞肉做抓飯,還有在抓飯里放葡萄乾、杏乾等乾果,有的放雞蛋、榲桲等水果的抓飯,有的還放優酪乳,名目繁多,味道各有千秋。不管用什麼做抓飯,味道都是一流的,若有機會去伊犁,一定嘗嘗那帶“卡瓦泰克”的“安建婆羅”和其它美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