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地村古十景查考淺釋

《安地村古十景查考淺釋》是一篇簡要介紹安地村古十景的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地村古十景查考淺釋
  • 類別:文章
安地村古十景查考淺釋
據《金華縣誌》,隋代已立金華縣。安地村雖無詳載,卻流傳建於唐朝初期。當時有申氏農人遷居此地,建房於烏龜山背一帶,後擴展成為一小村,名曰:“樟村”(現尚存遺留瓦礫及陶器碎片)。繁衍生息,人口劇增,又礙於洪澇威脅,遂遷址於西山腳下。明末清初更村名為“仙源”,至清朝雍正初年(1724年)金華縣令趙泰生在村口四腳亭匾上題“仙源深處”四字。(至今四十五歲以上的村民都曾親眼見過)。此後,“仙源深處”便成為十景之首,其它九景按進村順序東西兩側星羅棋面。文化大革命前,人們在上安地還有過鑿有“仙源”字樣的古石碑。現在安地村老街上還留有清末民初的古門牌(安地鎮后街)。安地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古景、故事廣為流傳;安地水庫(始建於1958年底,1965年建成)自然景色優美,環境氣候宜人,是南山景區的中心,實為先行開發旅遊者的必勝之地。安地十景:仙源深處、伏虎把關、石神鎮口、雅堂誦經、神龜鎮水、魁星點將、常亭思女、禪宗古剎、金字形、十景亭。一、仙源深處  清朝雍正年間,金華縣令趙泰生為村口四腳亭題名後,“仙源”的村名就被民間在石碑、 族譜上記載,而題有“仙源深處”四字的四腳亭成為村口第一景,亭形古樸雅致,兩柱立於石人潭中,兩柱豎於“虎尾”(石人山整體為頭南尾北的伏虎形),於無聲時推之則晃,不然固若泰山。二、伏虎把關 伏虎形山是仙源(安地)村的靠山,其首位於“向虎山”(土名)伏地回眸,前爪,其一位於“方家裡”(土名),其二位於“水年前”(土名),後爪,其一位於“樟樹下”,其二位於“金釵塢壠”以西,虎尾點水於石人潭。傳說南極仙翁騎虎下凡巡視,因座騎誤食煙火之炊而難以飛回南天門,仙翁防其殃民,不得已忍痛割愛,將神虎點化為石留於此地。若騰空俯視,其形惟妙惟肖。三、石神鎮口 據說虎到之處必有虎郎神,是言盡始於此。自從“神虎”被點化為石後,虎郎神幽回四周,年輕俊俏,引發瑤池仙子傾慕之心,其中第十八侍女數次私自下凡約會,違背天條,二人均被王母點化為石,“十八侍女”立於“虎郎神”對面半盤山。自此,石人山與半盤山仍晝開夜合,情意纏綿,觸犯天規,“十八侍女”被天庭判了五雷擊頂之刑,明令二山務必相隔千步之遙,不得挪動半步。從此“虎郎神”情意難斷,積思成疾,日見衰老,被後人稱為“石人爺爺”。(石臉盆立於石爺正面約五米處,足有數十立方米,五十年代末建金安公路時被炸除,石妻的身軀於七十年代被爆破制石用於建築。)四、雅堂誦經 雅堂誦經(又名下經堂)位於現在安地糧站大門處。據說建於清代中期,那時海內外禪宗弟子均可來此念誦佛經。五、神龜鎮水(又名神龜古亭、烏龜亭) 此亭為樟樹人所建,因亭基為神龜山(烏龜山背)而得名。古代屢發洪水,村民為保平安,祈求神龜鎮水,遂建亭於此。意為獻於神龜以皇冠。亭下石階有四級中空,蹬足聞聲,雖亭已匿跡,然中空至今猶存,但須詳察之。六、魁星點將 此乃仙源又一景觀。位於三電站山腳(安地電廠三電站建於此地)。一百多年前,梅溪支流沿東山而下,至此水流湍急,又遇一巨石(現已被炸除)形成險壑。古人運貨全賃撐筏,江河溪流為行筏之道,每到此處須一篙點準巨石邊緣方能順流直下,若點將不準,即有觸岩之危。七、常亭思女(又名失女亭): 位於安地鎮回坑村下游百米處的黃回潭山腳。傳說為明朝一貢元所建(古代官級分為進士、舉人、探花、榜眼、解元、貢元、員外、秀才等)。貢員申某與友人雙方指腹為婚,十八年後,申氏女長大成人,因父母包辦婚姻而誓死不嫁,但又畏於逼迫,自尋短見投河而盡。雙方尋覓三天而不見其蹤,嗣後見潭中浮屍,豪淘大哭,追悔莫及。為寄託哀思,貢員申氏建亭於此地,曰“常思亭”,後人稱之失女亭。八、禪宗古剎(又名禪宗寺) 位於安地水庫大壩青龍山腳,到原後畈村道路彎處。傳說該寺主持雲空法師乃半路出家,惡性難改,橫行霸道。凡遇新娘彩轎過往,必強留新娘嫖宿三夜才得放行,否則一行人性命難保,諸多惡行令人髮指。申氏祖宗“九十太公”為保一方平安,用計圍柴於該寺四周,縱火燒寺,寺毀人亡,據說唯獨雲空法師一人飛遁而去。因“九十太公”的義子許洪光在朝為相,故未追究縱火罪。許洪光何許人?明朝崇禎年間,天災人禍,許父攜妻帶子沿途乞討,從東陽輾轉至金華,許父病重途夭折,當時許洪光年方十四。於是母子二人土埋親人又以乞討為生,一日行至上千口村天已黑,洪光身著黑衫與其母在村口井邊歇息,許洪光倦縮於井邊。當夜,“九十太公”夢見一條烏龍圍於井邊,驚醒頓覺蹊蹺,心想:“烏龍盤井,必有緣由”,起而秉燭行至井邊,果見有一黑衣人捲縮於此,遂將其二人收留。之後,許洪光十五歲喪母,二十歲中進士。九、金字形 位於新壠村以南,鎮敬老院以北,北面山坳原有一寺-----“仁道寺”。金字形為山名,山形如金字,古時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建有幾處石碑牌坊等古蹟(包括貞節牌坊)。十、十景亭 因歸納仙源各景而得名,現鎮敬老院北邊山腳下留有遺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