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根據定義,只有當價值被低估的時候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正,當價值與價格相當的時候安全邊際為零,而當價值被高估的時候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負。價值投資者只對價值被低估特別是被嚴重低估的對象感興趣。安全邊際不保證能避免損失,但能保證獲利的機會比損失的機會更多。
也可譯作安全幅度,是指盈虧臨界點以上的銷售量,也就是現有銷售量超過盈虧臨界點銷售量的差額。它標誌著從現有銷售量或預計可達到的銷售量到盈虧臨界點,還有多大的差距。此差距說明現有或預計可達到的銷售量再降低多少,企業才會發生損失。差距越大,則企業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企業的經營就越安全。
安全邊際率模型主要用於企業分析其經營的安全程度。
《安全邊際》是全球前十大基金管理人塞思·卡拉曼於1991年出版的投資經典,現在已成絕版,在國外要賣2000多美元。
計算公式
安全邊際可以用絕對數和相對數兩種形式來表現,其計算公式為:
安全邊際=現有銷售量-盈虧臨界點銷售量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現有銷售量
因為只有盈虧臨界點以上的銷售額(即安全邊際部分)才能為企業提供利潤,所以銷售利潤又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銷售利潤=安全邊際銷售量×單位產品貢獻毛益
=安全邊際銷售額×產品貢獻毛益率
銷售利潤率=安全邊際率×貢獻毛益率
此外,以盈虧臨界點為基礎,還可得到另一個輔助性指標,即達到盈虧臨界點的作業率。其計算公式為:
達到盈虧臨界點的作業率=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正常開工的作業量
當企業作業率低於盈虧臨界點的作業率時就會虧損。所以,該指標對企業的生產安排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套用分析
安全邊際量或安全邊際額的數值越大,企業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企業也就越安全。很顯然上述指標屬於絕對數指標,不便於不同企業和不同行業之間進行比較。
同樣地,安全邊際率數值越大,企業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說明企業的業務經營也就越安全。西方企業評價安全程度的經驗標準,如下表所示:
企業安全性經驗標準
安全邊際率 10%以下 11%-20% 21%-30% 31%-40% 41%以上
安全程度 危險 值得注意 比較安全 安全 很安全
衡量
格雷厄姆第一個在證券分析中提出了“內在價值”的概念:“證券分析家似乎總是在關注證券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距。但是,我們又必須承認,
內在價值是一個非常難以把握的概念。一般來說,內在價值是指一種有事實——比如資產、收益、股息、明確的前景——作為根據的價值,它有別於受到人為操縱和心理因素干擾的市場價格。”
格雷厄姆衡量股票安全邊際的計算方法,來源於債券投資。
債券的安全邊際是指,公司過去幾年連續保持稅前利潤超過應付利息費用的5倍以上,多出應付利息費用的盈利部分,就形成了安全邊際,即使公司未來盈利出現下降,也可以保障債券投資人的安全,照樣能夠還本付息。
格雷厄姆認為,經過修正後,債券的安全邊際概念同樣可以運用到股票投資上。正常情況下,普通股投資的安全邊際是指未來預期盈利能力大大超過債券利率水平。比如根據每股收益除以當前股價計算的投資收益率是9%,而債券利率是4%,那么股票投資人就擁有5個百分點的安全邊際。
巴菲特計算股票內在價值的方法與導師格雷厄姆不同,所以衡量安全邊際的標準也不同。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1996年的股東手冊中對內在價值定義如下:“內在價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為評估投資和企業的相對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邏輯手段。內在價值可以簡單地定義如下:它是一家企業在其餘下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的
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用貼現現金流公式計算出價值相對於市場價格最便宜的股票是投資者應該買入的股票,無論公司是否在增長,無論公司的盈利是波動還是平穩,或者無論市盈率和股價與每股賬面價值的比率是高是低。”
舉例分析
假定某企業的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為2000件,單位售價為10元,預計的銷售量可達到3000件,則該企業的安全邊際=3000-2000=1000(件)
或=3000×10-20000=10000(元)
安全邊際率=1000÷3000=33.33%
或=10000÷30000=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