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中文名稱:
| 安伏
| 人口:
| 3.62萬
|
外文名稱:
| anfu
| 方言:
| 本地
|
別名:
| 伏家川 小坑川
| 著名景點:
| 泰山廟 緊帶峽
|
行政區類別:
| 縣級
| 所屬地區:
| 中國西北
|
管轄行政村:
| 24個
| 村民小組:
| 49個
|
電話區號:
| 0938
| 郵政區碼:
| 741608
|
地理位置:
| 甘肅
| 車牌代碼:
| 甘E
|
面積:
| 94.7平方公里
| 時間:
| 中國標準時間,UTC+8
|
地理位置
安伏鄉位於秦安縣城偏北部,耕地面積62975畝,果椒園面積48092畝。屬黃土梁峁溝壑地形,海拔在1300-1800米之間,氣候屬溫帶半濕潤區,年平均氣溫10.3攝氏度,年降雨量為486.9毫米,無霜期160-170天。
所轄行政村
安伏、陳河、伏灣、姬峽、姬窪、杜家峴、朱峽、麻灣、新灣、楊寺、溝門、劉溝、伏窪、安川、劉窪、龔川、剪灣、李河、楊峽、宋灣、杜灣里、大莊、陽山、魏墳。
安伏名片
花椒
安伏素有“花椒之鄉”之稱,是全縣的果椒大鄉。為了促進林果經濟規模化、產業化、良性化發展,先後組建成立了高山綠色果業、誠信花椒、食品加工等專業合作社,在果椒種植、包裝加工、貯藏銷售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安伏誠信花椒專業合作社總投資220萬元,以花椒的包裝加工和貯藏運銷為主,年外運花椒200萬斤,年成交額達4000萬元,收益300萬元。
安伏鄉楊寺村是全縣的花椒基地,椒園面積達到850畝,戶均4.7畝,花椒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75%以上。他們專門成立花椒協會,並建立了技術服務、信息服務、採摘勞務服務和促銷服務等4個服務黨小組,為椒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促銷服務小組配合村委會籌資建起了花椒專業市場,方便了本鄉及周邊3鄉鎮12村民眾的花椒銷售,吸引新疆、重慶、浙江等10多個省市的客商前來購運。同時,成立了花椒包裝銷售公司,對花椒進行加工包裝,提高了銷售效益。
小曲
安伏坐落於秦安縣城北部,其安伏村、安川村、伏窪村等村“伏”、“安”人家姓氏較多,具秦安縣誌記載,“人文始祖”伏羲故居於今伏窪村,素有“羲黃故里”之稱,但由於交通閉塞,經濟發展落後,這一歷史之稱轉嫁到今天水。
安伏“小曲”(俗稱“花調”),,俗稱“老調”,採用方音的方式演唱,表演形式或為一人自彈中三弦自唱;或為二人分持三弦與摔子(銅質碰鈴)對唱;或多人分持三弦、摔子、四片瓦等輪唱。唱腔屬曲牌連綴體式,分為:“大調”和“小調”,常用的曲牌有[越調]、[越尾]、[穿字越調]、[四六越調]、[十里亭]、[滿江紅]等40多個。曲調高古而通俗,旋律簡潔而豐富,唱法柔媚而雅致。
安伏小曲歷史上的演唱活動已知以清末民初最為廣泛和活躍,是當地民眾娛樂消遣和交流情感的重要載體與手段。
安伏小曲最初形成於安伏鎮,後來發展到秦安、郭嘉、葉堡等鄉鎮,在興國、郭嘉、葉堡等鄉鎮廣泛傳唱,後又流傳到王窯、西川等鄉鎮和周邊部分縣區的鄉村。
安伏小曲是當地民眾表達愛憎和抒發情感的重要載體與手段。其獨特的演唱形式和演唱內容,蘊含著民眾的審美情趣、精神信仰和價值取向,表現了當地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殊追求,具有作為人類學、民俗學和美學等研究素材的獨特價值。
安伏小曲屬於曲牌體的唱曲形式,每逢年節或農閒時節,人們在街頭巷尾、庭院炕頭或田間地頭,以演唱小曲消遣取樂。
工業園區
安伏工業園區是全縣五大工業園區之一,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果品收購、儲藏、包裝、加工、銷售為特色的工業體系,總占地面積2000畝,目前已入駐企業5家,專業合作社1個。於2008年建成投產的天水長城果汁有限公司,占地面積180畝,年加工果汁3萬噸,產品遠銷澳大利亞等16個國家和地區,年生產總值8000萬元。
安伏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引進果品儲藏企業項目4個,總儲藏量達21500噸,總投資4500萬元以上。其中天水方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1000萬元,建成貯藏總量5000噸的冷藏果庫一座;秦安縣綠康源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1000萬元,建成2953㎡果品流水線加工車間和4410㎡恆溫保鮮庫,總貯藏量5000噸;秦安縣向陽果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000萬元,氣調庫貯藏量為5000噸;秦安縣隆源果品有限公司總投資1500萬元,擁有5000噸果品保鮮冷庫2座,3000㎡的果品綜合加工廠一個,年貯藏加工各類鮮果20000餘噸。
安伏地名同期聲
【導視】:
這一片處於四面山圍里的河谷川地,從何時起,它開始起名叫小坑川?
【同期聲】字幕:原山城縣誌辦主任、副編審王文杰
“這就是安伏(伏家)川。古稱小坑川。當地老百姓稱小川。在(川)西南大約一公里的地方,就是顯親川。據《括地誌》記載,成紀,漢縣,在顯親縣北二里。它的具體位置正就是今天的安伏(伏家)川。”
【導視】:
圍繞著小坑川這片神奇的河谷川地,關於伏羲和女媧,都有哪些傳說?
【同期聲】字幕:伏家川民間伏羲文化研究者伏天永
“傳說伏羲氏生在大地蓮花台。蓮花台古名叫酸刺窪,今名伏家窪。(現在),伏家川以伏姓人居多。據說伏姓人家都是伏羲氏的後代。”
【導視】:
面臨著被遺忘、被破壞的尷尬處境,對伏家川這片充滿伏羲女媧傳說和神奇色彩的河川谷地,後人應該持何種態度面對?
【同期聲】字幕:原山城縣誌辦主任、副編審王文杰
【主持人】:
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成紀大地》節目。
在本期節目中,我們將帶您走進一片神奇的河谷,走進一個滿載著伏羲和女媧活動傳說的川地。去領略伏家川葫蘆河谷地那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獨特風景……
【字幕推出標題】:
風穿河谷而過
第一節
【主持人】:
伏家川在山城以北三十里處,被四面的山形所包攏,地理形狀類似一口大鐵鍋的底。
據《舊唐書》記載,伏家川在西漢時期,曾經設縣治為小坑川。據說,是伏羲氏最初興起並活動的中心地帶。漢設縣治小坑川,就是為了紀念伏羲氏。所以,伏家川又叫小坑川。
【同期聲】字幕:原山城縣誌辦主任、副編審王文杰
“這就是安伏(伏家)川。古稱小坑川。當地老百姓稱小川。在(川)西南大約一公里的地方,就是顯親川。據《括地誌》記載,成紀,漢縣,在顯親縣北二里。它的具體位
【同期聲】字幕:伏家川民間伏羲文化研究會負責人伏天永置正就是今天的安伏(伏家)川。”
【同期聲】字幕:伏家川民間伏羲文化研究會負責人伏天永
“伏家川原名小坑川。包括楊寺、溝門、安川、伏家川、龔川這幾個川。就構成了小坑川的這個地理。”
【配音】:
葫蘆河水自北向南,從伏家川中心地帶橫貫川道而過。
以河為界,伏家川川道河谷地帶,就被分為東西兩大部分。
這裡氣候溫和,谷底開闊。向陽臨水,適宜於定居和農作。有劉家故堆、楊家寺、崖背里、陽窪坪等仰韶文化的大量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大地灣陶器很相似。說明這裡的先民與大地灣先民之間,曾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東西兩岸,那些遠遠近近,四散而居的村落們,就像傳說中的牛郎和織女一樣,隔河守望,亘古千年保持著永恆不變的守望姿態。同時,這些遠遠近近的村莊的每個地方,大都至今流傳著與伏羲氏女媧相關的眾多傳說。
據《水經注》記載:
“瓦亭水又西南出顯親峽,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媧祠。”
據考證,瓦亭水就是現在的葫蘆河水。石宕水現在叫大祥溝水。此水由伏家川西北邊山坡上的伏家窪村流出。
在伏家窪村的堡子梁,至今,有一處地方名叫廟灣。據說,廟灣處曾經有座廟宇。當地人叫女媧祠。據當地人講,在大修梯田的時候,曾經在此處發現過瓦當、彩陶片、土洞口等遺物遺址。
據此推斷,伏窪村的廟灣梁很可能就是《水經注》中所記載的女媧祠所在地。
在位於伏家川伏窪村的蓮峰寺里,據當地人講,裡面曾經塑有手捧太陽和月亮的男女神像。據說他(她)們就是伏羲氏和女媧氏。
蓮峰寺現在已經成為山城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伏家川的廟嘴山、蓮花台、瑤池、華胥溝、風台等地名,都與伏羲女媧的傳說相關。在這些地方,不同程度地都挖出過裝著大小人頭骨的陶罐,以及石斧等器皿。
在伏家川,至今還有漢成紀的古城牆殘留遺址。但破壞情況較為嚴重。
【同期聲】字幕:原山城縣誌辦主任、副編審王文杰
“這就是漢成紀城遺留下的一點殘垣城牆。據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二零零七年我們來的時候,這個城牆遺址看起來很清晰。現在沒有保護,沒有重視,已經被回填得看不清楚了。”
這些遺址,是研究伏羲和女媧氏,乃至伏家川古人類生活蹤跡時不可再生的寶貴財富。但它們的消失卻是轉瞬即逝的。
【同期聲】字幕:原山城縣誌辦主任、副編審王文杰
“根據史料記載和出土的遺物來看,今天的安伏川(伏家川),的確是伏羲氏女媧氏活動的地方。它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但由於)歷史的掩沒,(使)人(們)對安伏川(伏家川)的重要地位都很不重視。這個地方作為人文始祖伏羲、女媧活動的場所,它在我們研究伏羲文化和女媧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所以,我們建議山城領導和文化、文物部門,對安伏(伏家川)這個地方,要加以保護,認真研究和挖掘,(這將)對我們研究伏羲女媧文化有很大的借鑑。”
【配音】:
伏家川民間一直很重視對老祖先伏羲、女媧氏的傳承和探究。近年來,還成立了專門的民間伏羲文化研究會,對伏羲女媧的傳說以及活動蹤跡,進行了系統的探討。
伏天永就是當地民間伏羲女媧研究者的典型代表。
根據二十多年來,對伏家川地況、地貌以及當地傳說的探尋和研究,伏天永甚至形成了一套頗有說服力的理論。他認為,伏羲氏就是出生在伏家川的蓮花台。伏羲氏是根據家鄉的地形圖,探尋八卦、制定出天文曆書的。
【同期聲】字幕:伏家川民間伏羲文化研究者伏天永
“這裡是伏家川,又名小坑川。傳說伏羲在伏家川的這箇中心繪成了八卦圖。東面是蒼龍。就是中華民族稱的東方龍。它的頭伸在錦帶峽,尾巴展在玉鐘峽;西方是盤龍,也叫亢龍。它(的)頭展在錦帶峽,尾巴伸在玉鐘峽。前面的這個葫蘆河,就是咱們稱的這個子午線,又名陰陽線。”
“傳說伏羲氏生在大地蓮花台。蓮花台古名叫酸刺窪,今名伏家窪。傳說伏羲氏生了五個女兒,四個兒子。大兒子分在伏家峽村,二兒子分在了伏家灣村,三兒子留在了伏家窪村,四兒子分在了伏家川村。(現在),伏家川以伏姓人居多。據說伏姓人家都是伏羲氏的後代。”
【配音】
據說,唐貞觀年間,在伏家川,還建有玉鐘寺。寺內有伏羲女媧像。等等。
如今,伏家川重修了玉鐘寺。
以示後人對於伏羲女媧的尊崇和紀念。
【同期聲】字母:伏家川民間伏羲文化研究會負責人伏三錄
“伏家川大殿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由於伏川人民對伏羲的紀念,所以在伏家川廣大民眾和多方人士的支持下,我們重新建起了伏羲大殿,表示對我們老祖先伏羲的紀念。”
【配音】:
除地名以外,伏家川還是山城老調——即山城小曲的主要發祥地。因此,從很早起,但凡是出生在伏家川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像模像樣地隨便就哼唱幾句小曲。
【此處插入部分小曲演唱實況。】
【同期聲】字幕:伏家川小曲傳唱者伏軍平
“據說,現在的山城小曲,也是山城老調,是原來伏羲氏和女媧氏在宮廷內套用的一種宮廷樂。所以,伏家川一直以來流傳著唱山城老調的這個習慣。從我太爺到我,已經四輩,我們家族永遠流傳著唱小曲的這個習慣。”
在飲食方面,伏家川至今還流行著一種形狀像蓮花、有八個瓣的八爪饃。據說這種饃是為了紀念伏羲氏出生在蓮花台而產生的。
第二節
【主持人】:
聞名遐邇的山城景觀錦帶峽和玉鐘峽,分別位於伏家川的南北兩端。是伏家川葫蘆河谷地的重要地段和南北進出口。也是橫貫伏家川南北部的唯一通道。
這裡曾經是絲綢之路上的交通站點。
縱觀地勢,位置非常險要。
【配音】:
位於伏家川最南面的是玉鐘峽。
它是伏家川南端的出口處。是外界進入伏家川的南大門。
玉鐘峽里,據傳說有一口能夠自鳴的玉鐘。據說是玉皇大帝為了讓人們早起下地幹活而專施給漢成紀縣民的一口提醒鐘。此鐘每天一到五更天,就會自動發出三聲清脆悠揚的鳴響。熟睡的人們聽到鐘聲,就知道天快亮了,於是不約而同起身下地,開始勞作。
為了防止玉鐘被盜,玉皇大帝特意派遣天狗來玉鐘峽守護。神雞和神蛇也被派相隨助陣。
於是,鐘鳴和雞叫成為玉鐘峽的奇景之一。
傳說,有一位來自四川峨眉山化緣的道人,曾經雲遊到玉鐘峽。他在偶然間,突然就發現了玉鐘的奧妙。隨後,他就開始念咒施法。在殺死了天狗和神蛇之後,終於將玉鐘啟盜。但老道還沒有來得及掌握將玉鐘變小的秘訣。倉惶之間,他只能將大玉鐘負在背上騰空而走。眼看四川近在眼前了,但玉鐘卻越來越重。這時,神雞也趕來了。在老道和神雞的打鬥中,神雞一聲長鳴,玉鐘就從老道背上滑落,最終落在了距離四川不遠處的陝西漢中。
關於玉鐘峽,伏家川民間伏羲文化研究者伏天永認為,玉鐘是伏羲氏研究天文曆法時的計時器。
【同期聲】伏家川民間伏羲文化研究者伏天永
“這個地方,我們當地人叫玉鐘,又叫鐘窩,又名‘滴水檐’。據傳說,伏羲在這個地方是以滴水而計時間的。”
【配音】:
關於伏家川的玉鐘峽,明代《山城志》曾經記載云:
“迤東北部為玉鐘峽。其峽有石如玉,如鐘。相傳玉已為人竊去。遺鐘形猶嵌於石中。而鐘蠡注水,四時泠泠然。”
泠泠然者,為秦安伏家川有名的“滴水檐”。其水一年四季,悄然而注,汩汩有聲。轉眼之間,世事已然消遁了千百年……
【配音】:
伏家川的北部,是氣勢雄偉、霧嵐蒼茫的錦帶峽。
錦帶峽是從北邊進入伏家川的北大門。
也是伏家川境內的第一個石質峽谷。
其峽峽壁依據山勢而高下。或開或合,或重岩疊嶂,或峭削千仞。每到葫蘆河汛期,水流湍急,吼聲振谷,懾人心魄。
據明代《山城志》記載:
“迤東北為錦帶山,其山峻遠,望之如帶。迤北為錦帶峽。有錦帶寺。其寺嵌河。”
歷練歲月的風雨已經數萬年。錦帶寺如今已經蕩然無存。
現在,穿峽而過的,只有冬天淒冷刺骨的寒風,盡穿無語的河谷;也只有葫蘆河水,靜拍佇立數千萬年間的河石,在寂寞當中汩汩有聲。
而靜默的錦帶山石,笑看世如蒼狗浮塵,在爭嚷聲中變化千般……
在伏家川,關於錦帶峽名稱的來歷,有幾種版本的傳說。其一說:
【同期聲】字幕:伏家川民間伏羲文化研究者伏天永
“此地為錦帶峽。(從地形上看),西面的是蟠龍頭,東面的就是蒼龍頭。構成了一個二龍戲水圖。前面的這(水),在伏羲文化中是五行當中的北方水,就是用葫蘆河水來說著哩。”
【配音】:
其二說:據傳說,在南宋時期,金人入侵,但在山東東南部的臘家城吃了敗仗。金兀朮帶著皇妃從六盤山趕到山城一線來增援。當金兵會合後向北撤退,穿越錦帶峽時,皇妃
身感太子就要分娩。她急忙在此束緊腰帶。因此,錦帶峽谷就流傳著“錦帶峽里緊帶子,徐家城裡生太子”的傳說。
錦帶峽故而得名。
【配音】:
其三說:
【同期聲】字幕:伏家川村民孫建喜
“在我們這個地方,錦帶峽還有另外一種說法。相傳穆桂英帶領楊門女將,經過此地,休息(時)緊過衣帶,所以此地取名為錦帶峽。”
【主持人】:
無從考證這些傳言的真假。
千百萬年間,只有兩岸相對的山石靜立,山風從錦帶峽峽谷刮過。
穿峽而過的葫蘆河水在俯首低語:
千百萬年當中,在大地之上,見證一切亘古變化的,唯有這些永遠沉默不語的山石和河水!
但我們心中至少要明白,即使是這些沉默不語的山石和河水,它們也並不是永恆的。善待生存環境,珍視老祖先留下的財富,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更好地愛我們現存的人類自己!
葫蘆河谷地,僅存的原始河谷地段,也只有在錦帶峽才能找到了。靜聽河水從谷地流過,人類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些沉默不語的東西呢?
……
好。感謝收看本期《成紀大地》。觀眾朋友,我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經濟現狀
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緊緊圍繞“改善基礎條件,做強特色產業,推動科學發展,建設和諧安伏”的發展思路,以產業開發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新農村建設為重點,以黨的建設為保障,立足鄉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調整結構,做大做強做優做精以蘋果花椒為主的林果支柱產業,積極扶持發展蔬菜、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等新興產業,新建成了安伏堡子坪日光溫室基地、安川養雞小區、陳河獺兔養殖基地、水泉豆腐加工基地,全鄉基本上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目前,安伏、安川、楊寺、龔川、溝門、剪灣等十個村基本實現了果椒園化,全鄉果椒園面積4.8萬畝,其中花椒2.2萬畝,年產優質花椒160萬斤,產值1280萬元,蘋果2.6萬畝,產量4800萬斤,產值4800萬元,農民人均1670元,占農民純收入的62%。在蓮葉公路旁建成了占地面積達2000畝的工業園區,目前已進駐以長城果汁廠果品加工龍頭企業為主的企業6家,專業合作社1個,現以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以工業生產和果品加工儲藏為特色的綜合性工業園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以“三清三改四治一提高”為切入點,通過整合項目,整合資金,典型示範,分類實施,建成了大坪、楊寺和水泉等新農村。
果椒產業發展富了安伏,蓮葉公路開通活了安伏,工業園區建成興了安伏,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強了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