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任山

安任山

安任山(1891-1959),原名安世徽,字猷軒,甘肅省通渭縣平襄鎮安家川村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預備班,一年後進入本科史學系學習。在北大期間,通過聆聽李大釗講述史學思想史,初步接受了馬列主義。1919年參加了“五·四”運動。1925年北大畢業。下半年,由謝伯俞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被組織委派回甘肅工作。在途經西安時見到天水人鄧寶珊,鄧答應在蘭州給他找工作。回通渭不久,由於國民黨縣黨部雒某和席某的陷害,遭到通緝。在縣長楊增潤、同鄉人李香亭、同學李琛及其侄兒李效綱的幫助下,由王世山護送,取道靜寧、平涼,由寧夏再到北平,在同鄉人國民革命軍新編四十七軍一〇八師師長邢肇棠家作家庭教師。離開邢家後,經李翰園介紹到山東馬鴻逵部下一個團當書記官,從此和組織失去聯繫。1933年受甘肅教育廳廳長楊修彥介紹到酒泉稅務局工作。1934年被蘭州鄉村師範學校聘為教師,並積極和閻煥煒籌辦通渭中學。1939年通渭中學成立後,兼任中學歷史教員。1944年有人告發其為“共黨分子”,被免去教育科長、中學教員之職。從此便以信佛為名,以研究書法、研究中醫為寄託,閒居家中。1951年秋,安任山參加了通渭縣各界人士代表大會。1952年縣人民政府任命其為縣教育科副科長(未到職)、縣文化館名譽館長。1959年因病去世,享年6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任山
  • 別名:安世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甘肅省通渭縣
  • 出生日期:1891年
  • 逝世日期:1959年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安任山,原名安世徽,字猷軒。通渭縣平襄鎮安家川人,生於1891年。1900年始入本村私塾,1911年、1914年先後考入縣高等國小堂、甘肅省立高等學堂(蘭州第一中學前身)讀書。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先在預備班學習一年,後進入本科史學系學習。
在北大期間,他經常聆聽革命先驅李大釗講述史學思想史,受到很大啟迪,初步接觸了馬列主義。1919年參加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1925年北大畢業後,在北洋軍閥政府蘇本如(當時為內務部主事)、丁劍秋(當時為國會議員)二人家中當家庭教師,目睹北洋軍閥政府的黑暗和腐敗,遂與李大釗住的蘇聯大使館來往,和館內工作的四川人、北大學生謝伯俞彼此熟悉了,並經謝介紹閱讀了《新青年》《新潮》等進步書刊。1925年下半年,由謝伯俞介紹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李大釗、謝伯俞被反動政府逮捕,英勇就義。他在北京立不住腳,於是組織委派他回到甘肅活動,秘密工作。
安任山回到家鄉通渭不久,受到蘭州國民黨黨部工作的雒某和常某的陷害,遭到通緝。當時通渭縣縣長楊增潤思想比較進步,有意庇護他,同鄉人李香亭為縣政府師爺,且有親戚關係,得訊後從中周旋,暗中通知令其逃走,他銷毀了所帶密件,由同學李琛(曾任隴南清鄉局局長)讓侄兒李效綱領到靜寧縣四合鄉姑母家隱藏。後經妻弟王世山護送,化裝成回民,取道靜寧、平涼、由寧夏再到北平,找到同鄉人、國民革命軍新編47軍108師師長邢肇棠。由於邢的部隊縮編不能容身,遂暫寄居邢的家中,任家庭教師。此時,正值蔣介石叛變革命,進行“清黨”,到處一片白色恐怖。他的名字也就是這時由安世徽改為安任山的。形勢稍緩和後,他離開邢家。經李翰園(甘穀人,解放後曾任甘肅省民政廳長)介紹到山東馬鴻逵部下的一個團內當了書記官,從此和組織失去了聯繫。
兩年後,安任山離開山東到西安尋找進步人士,在潼關和稅務局長張嘉猷(字慎夫、共產黨員、通渭人)共事一年多。1933年經甘肅教育廳長楊修彥(北大時的同學)介紹到酒泉稅務局工作。因職務不定,常流動在敦煌與安西之間。1934年他回到蘭州,被蘭州鄉村師範校長周介臣(通渭人)聘任為教師。他給學生宣傳抗日救國的思想,對學生啟發很大。“西安事變”發生後,國共兩黨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他又回到通渭從事教育工作,先後任縣督學、教育局局長、教育科科長,並積極和閻煥煒籌辦中學。1939年通渭中學成立後,又兼任通渭中學教員,講授歷史課,以親身經歷,講北京學生在“五四”運動中的英雄事跡,講革命先烈英勇就義的光輝形象,揭露北洋軍閥政府的殘暴行為,給學生灌輸民主救國的思想。
1944年,國民黨縣政府調安任山去西訓團受訓,因被告發為“共黨分子”,不但西訓團未去,而且免去了縣教育科長、通渭中學教員的職務。這時他為掩護自己,便以信佛教為名,以研究書法、研究中醫為寄託,閒居家中。在家中對子弟中有希望者,一直勉勵其獻身革命,經常以“只要矢志追求馬列,跟共產黨走,國家有希望,個人有前途”為訓導。在他的影響下,其侄安宏圖、安宏興走上革命的道路,成為中共黨員。
1951年秋,他參加了通渭縣各界人士代表大會。1952年縣人民政府通知他為縣教育科副科長(未到職)、通渭縣文化館名譽館長。1959年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