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祠,因昔日公冶長曾在這裡請書講學,故稱書院,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建立了公冶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丘園
- 地理位置:山東省
- 占地面積:130平方米
- 著名景點:養生泉
同心樹
公冶祠,養生泉,千年銀杏--同心樹,神根石,梵音階,
公冶祠
公冶長,春秋時期魯國賢士,是孔子高徒和佳婿,後見禮崩樂壞,而“悲世路之險,遂有幽棲之志”,拒從仕宦,淡泊名利,隱居山林,能識鳥語。據傳,在一次與外侵的戰鬥中,他從高飛的鳥叫聲中識音判定有外強入侵,稟告官府發兵迎戰,大破敵兵。因此,人們對公冶長倍加推崇,樹碑建祠,爭往瞻仰。先賢古蹟,千古流芳。昔日公冶祠,因幾經戰亂,蕩然無存,1987年春天,由山東省文化廳撥文物保護專款修復,1988年竣工。祠坐北朝南,虎踞書院舊址。東西長四十米,南北長七十五米,占地兩市畝,建築面積130平方米。南對燈台山,東、西、北三面由書院山(城頂山)環抱。祠內有公冶長金顏塑像,周圍有介紹公冶長生平的連環壁畫,形象生動,古樸典雅;兩廂房陳列丹青墨寶,夢筆生花;院內東西兩邊各有明清碑亭一座。
公冶祠地處幽靜的山林之中,四時勝景,各具風情,有譽:“桃李園裡櫻上耕,書院燈台貫長虹,金葉玉果銀杏樹,雪夜松濤讀書聲”。遊客登臨,陶醉在賞心悅目環境中,置身於虛無縹緲的九重天外,頓起超然物外之感,方體會出“青雲作院擬蓬萊的”詩意。
公冶祠地處幽靜的山林之中,四時勝景,各具風情,有譽:“桃李園裡櫻上耕,書院燈台貫長虹,金葉玉果銀杏樹,雪夜松濤讀書聲”。遊客登臨,陶醉在賞心悅目環境中,置身於虛無縹緲的九重天外,頓起超然物外之感,方體會出“青雲作院擬蓬萊的”詩意。
養生泉
養生泉
最早是一個池塘,公冶長讀書的時候經常在這裡納涼,傳說因為蛙啼而影響了他讀書的興致,被公冶長呵斥了一聲後就再也不叫了。後來忽有泉水湧出,成為青雲寺里和尚汲水的地方,泉水清冽,四時不竭,附近鄉民奉之為聖泉,常年飲之,可延年益壽,故名養生泉。
千年銀杏--同心樹
銀杏又名公孫樹,白果樹,被稱為壽樹之王,藥材之冠。其有效成分黃酮有祛人血脈之疾,增人活力,健人心腦之效,人們常用銀杏葉泡水茶飲,治療高血壓。兩樹高30米,主幹粗5米多, 相傳為公冶長手植,歷經2500餘年,依舊樹葉繁茂,遮天蔽日。兩樹東雄西雌,枝幹相交,宛如夫妻,又稱同心樹,據原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曄(研究銀杏的專家)考證,這兩棵樹是“全省最老的夫妻樹”。有“大樹底下好乘涼、銀杏樹下結同心”之說,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情侶來這裡合影、許願。同心樹以其特有的光合作用營造了一個淨潔幽清的小環境,小氣候,為書院撐起2500年藹然的靜謐。
神根石
神根石,出土於青雲寺遺址,因酷似男性生殖器而名。據明《沂山志》中關於青雲寺的記載,它存在的歷史與青雲寺相仿,原來青雲寺西側建有神根祠,供奉的就是它。
該石高150厘米,直徑50厘米,自然天成,栩栩如生,宛然男根勃起時的形態,且無任何人工斧鑿的痕跡。局部特徵更是令人叫絕,血脈膨脹的紋理依稀可辯。
逢每年廟會,求子求女者絡繹不絕,紛紛聚到該石前,上香燒紙,祈求賜子賜福,據說屢有靈驗。
梵音階
此處有一段台階為城頂山一絕,遊客用腳一跺,就會發出類似於敲擊木魚時的清脆聲,故名梵音階。當地有這樣的傳言:“公差跺的響,官銜還要長;書生跺的響,科考得頭榜;老人跺的響,身子更硬朗;孩子跺的響,見風個就長。”每年都會有很多人來這裡祈求吉祥,多人同時用力跺,聲音能傳出很遠,千年前的暮鼓晨鐘仿佛在此得到了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