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高原:講述西藏幹部的故事

守望高原:講述西藏幹部的故事

《守望高原--講述西藏幹部的故事》講述西藏幹部的事跡,再現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奮鬥歷程。《守望高原--講述西藏幹部的故事》作者張永發本就曾為其中一員,他以飽滿的熱情和生動的筆觸,塑造出令人仰視的這樣一組群雕,從中可見新西藏建設者閃光的足跡,“老西藏”精神在艱苦卓絕中熔鑄而成。

基本介紹

  • 書名:守望高原:講述西藏幹部的故事
  • 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
  • 頁數:380頁
  • 開本:16
  • 作者:張永發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53211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隆子縣曾被封為“堯西”,也就是達賴母親的莊園(達賴的父親在達賴“坐床”之前去世),其所在地被冊封為“堯西達孜”,作為她的世襲領地。列麥就在“堯西達孜”的範圍之內。這是一塊扁平的三角形地塊,東西約有150里長,南北有70里寬,當時擁有150多個大小村莊,1060多戶……”這是來自張永發的《守望高原--講述西藏幹部的故事》的節選部分。

作者簡介

張永發,山東臨清人。1976年畢業於青島醫學院,同年回響國家號召到西藏工作。在位於中尼邊境的吉隆縣人民醫院當醫生6年,之後,先後在日喀則地委宣傳部、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西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工作,1992年任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在藏時間21年。1997年調至北京,任中國民族博物館館長。著有《閱讀西藏》、《千年吉隆))等

圖書目錄

西藏雕像
——我所知道的“老西藏”
白雪山,紅星火
遠去的列麥和仁增旺傑
八千里路雲和月
——多吉才讓主席昌都之行散記
我們的西藏歲月
——1976年進藏大學生自述
半世情緣
——與陳杰昌在一起的日子
壯哉阿里
——獻給孔繁森和在阿里奮鬥的各族幹部
馮軍的西藏故事和雪山境界
藏北草原的芳香
——好人昂強巴
此情悠悠
——我吉隆的藏族同事和朋友

文摘

遠去的列麥和仁增旺傑
列麥和仁增旺傑沒有錯。在歷史和時代需要的時候,仁增旺傑帶領列麥民眾挺身而出,堅定不移地聽從黨和國家以及西藏的召喚,以不等不靠、不屈不撓、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使列麥這片無聲的土地發出震撼的聲音。而不等不靠、不屈不撓、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不就是中華民族之魂嗎?
列麥其地,仁增旺傑其人
按西藏民主改革之後的行政區劃,列麥是西藏山南地區隆子縣的一個鄉。列麥鄉建於1960年,1969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87年列麥與坡聶合併為新的列麥鄉。列麥鄉面積近5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000多人。
隆子縣位於山南地區中偏北、喜馬拉雅山東段北麓。隆子藏語意為“萬事順利,實力雄厚”,建“宗”(相當於現在的“縣”)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噶廈時期曾經把隆子宗列為山南六個一等宗之一。1959年5月民主改革時成立隆子縣人民政府。
隆子縣不僅屬藏南谷地半農半牧區,還擁有茂密的森林和巨大的溶洞。這裡歷史文化也比較厚重。噶舉派寺廟三安曲林寺不僅是西藏本區佛教徒的朝聖之地,而且在印度、不丹等國佛教徒中有較大的影響。西藏歷史上一些叱吒風雲的人物,諸如創造了藏文字的西藏古代科技文化的奠基者吞彌·桑布扎,為松贊乾布迎請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立下汗馬功勞的吐蕃名臣祿東贊,藏傳佛教噶舉派達波噶舉創始人達波拉傑,都誕生於隆子這片美麗的土地,其中祿東贊的誕生地就是列麥。
從10世紀到13世紀,西藏地方逐步完成了由奴隸制到封建農奴制的轉化後,直到17世紀的封建農奴制上升、發展階段中,社會生產力才有較大提高,由此帶來過明代和清朝初期西藏地方經濟文化的繁榮。但是:從18世紀前期開始,西藏封建農奴制由興盛轉向衰落。隨著這一制度從清朝前期到民國時期的日益腐朽,越來越束縛了西藏地方生產力的發展,成為阻擋西藏社會進步的障礙。
西藏封建農奴制社會是以封建領主所有制和農奴對三大領主(官家、貴族、上層僧侶)依附關係為基礎的封建壓迫剝削的社會。三大領主雖然只占西藏總人口的不到5%,但幾乎占有了西藏的全部土地、草場、山林和牲畜,而占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卻幾乎一無所有。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
1940年,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達賴全家由青海省湟中縣遷到拉薩,立刻成了西藏的大貴族。據《透視達賴——西藏社會進步與分裂集團的沒落》一書披露,達賴一家在西藏占有27個莊園、30個牧場,擁有農牧奴6000多人。每年在農牧奴身上收取青稞23000多藏克(1藏克糧約為40斤左右),酥油2500多藏克(1藏克酥油約為7斤左右),牛羊300頭(只),氆氌175卷,藏銀200多萬兩。
隆子縣曾被封為“堯西”,也就是達賴母親的莊園(達賴的父親在達賴“坐床”之前去世),其所在地被冊封為“堯西達孜”,作為她的世襲領地。列麥就在“堯西達孜”的範圍之內。這是一塊扁平的三角形地塊,東西約有150里長,南北有70里寬,當時擁有150多個大小村莊,1060多戶、3580多名農奴,20000多頭牲畜,土地’7500多藏克。在西藏,藏克不僅是容量單位,還是面積單位,播種1藏克種子的土地稱為1藏克,折算成面積,大概為l畝左右。
達賴在1959年3月10日發動叛亂失敗後,於3月26日逃亡至隆子。在隆子還召開了民眾大會,宣布“西藏獨立”,成立“西藏臨時政府”,並定隆子宗為“臨時首都”。但是,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5天后,達賴一行懷著叛亂圖謀徹底破產的失望,越過“麥克馬洪線”,從此走上不歸路。達賴時年24歲。
就在這一年,與達賴同歲的仁增旺傑,也與達賴一樣,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轉折。所不同的是,達賴在這一年跌下了神秘的聖壇,而仁增旺傑則在這一年走出了苦難的深淵。
仁增旺傑同志1935年7月出生於西藏隆子縣,1959年10月參加工作,196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隆子縣列麥鄉副……
P97-9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