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80年,《宇航學報》創刊。
2006年,獲得“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2006-2008年,獲得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獎。
2007年,入選“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2008年,獲得第一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2011年,獲得第二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和“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2013年,獲得“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2014年,獲得“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2015年,獲得“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2016年,獲得“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稱號。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宇航學報》主要刊登飛行理論、太空飛行器系統、飛彈系統、空氣動力學、測量與信息傳輸、制導與控制、飛行器能源、遙測遙感、飛行器設計與製造、慣性技術、推進技術、計算機套用、材料與工藝、結構強度、航天醫學工程、計量與測試、質量與可靠性等專業內容。包括:在理論上、實踐上或兩者結合上有創新的學術論文;科研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前瞻性研究成果及反映當前先進科技水平的技術報告;對某學科的科研發展所作的高學術水平綜述、評述等。
《宇航學報》設有綜述,飛行器設計與力學 ,制導、導航、控制與電子,推進技術與動力,材料、結構與製造,飛行器試驗與發射,環境試驗與器件,空間科學等欄目。
《宇航學報》的讀者對象主要是科學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科技管理幹部和高等院校師生。
編委人員
截至2016年10月,《宇航學報》第五屆編委會有顧問6人、常務編委8人、編委71人。
顧問:屠善澄、張履謙、余夢倫、 黃培康、張貴田、吳宏鑫
常務編委:崔平遠、關世義、侯曉、姜傑、李仲平、王巍、吳偉仁、袁建平
編委:包為民、蔡國飆、曹海翊、曹喜濱、陳杰、陳小前、諶穎、楚天廣、崔乃剛、崔平遠、杜善義、方岱寧、房建成、龔自正、關世義、郭吉豐、韓傑才、韓增堯、侯曉、胡士強、姜斌、姜傑、李斌、李俊峰、李明、李仲平、林益明、劉一武、劉志全、魯國林、魯宇、馬洪忠、繆玲娟、倪茂林、祁振強、邱家穩、沈毅、孫京、唐碩、王大軼、王海濤、王青、王巍、王續伯、王一然、王振國、魏炳波、吳偉仁、解永春、徐鵬、楊孟飛、楊新、姚郁、尤政、於達仁、於登雲、於勇、袁建平、曾東、張洪華、張克、張慶君、張鐵鈞、張衛民、趙金才、趙軍、趙元富、 甄良、鄭日恆、鄭耀、宗群
辦刊成果
研究發表
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宇航學報》共出版文獻量5666篇。
收錄情況
《宇航學報》被CA
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EI
工程索引(美)(2016)、俄羅斯《
文摘雜誌》(AJ)、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Aerospace Abstracts)、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iSTIC)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宇航學報》總下載次數1166230次、總被引次數53334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232、(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964。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宇航學報》的宗旨是團結和組織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促進航天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推動航天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不斷提高航天科技人才素質。
期刊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主編 | 杜善義 |
副主編 | 包為民、尤政、韓傑才、房建成、方岱寧、 魏炳波、王一然、倪茂林 |
歷任主編
屆次 | 主編姓名 |
---|
第四屆 | 任新民 |
第三屆 | 莊逢甘 |
第二屆 | 莊逢甘 |
第一屆 | 莊逢甘、馬興瑞、杜善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