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膨脹率,是宇宙的膨脹速度。當理論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九一五年在創新立他的廣義相對論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他的學說將會導致一個震撼人心的預言:宇宙在膨脹。在那時,大多數天文學家都認為宇宙一直是那樣的,它不會隨時間改變的。而宇宙的膨脹速度就被稱為了宇宙膨脹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宇宙膨脹率
- 外文名:Cosmic expansion rate
- 釋義:宇宙的膨脹速度
- 提出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提出時間:一九一五年
- 所在理論:廣義相對論
早期探索,事實,不定的量,近期的校準,
早期探索
一個膨脹著的宇宙意味著一件事:宇宙必然有一個開端。那就勢必會引出一個問題:在宇宙開端之前有物質存在嗎?在廣義相對論提出之前兩年,美國天文學家斯萊弗就已經通過測量幾個旋渦星系(那時候還叫“星雲”)的紅移得出了一個結論,即這些星系都在退行。一九二四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觀測了仙女座大星系和其他一些旋渦星系,並測定了它們的紅移。結果發現,這些四面八方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星系離得越遠,退行的速度就越快。星系距離與退行速度之間的關係就是“哈勃定律”。由此定律得出的星系退行率就是“哈勃常數”,即宇宙膨脹的速率。人們根據新獲得的觀測結果不斷地修正著哈勃常數。
事實
事實上,沒有理由可以讓我們認為銀河系是宇宙中的一個靜止不動的星系。因為無論觀測者處在哪一個星系中觀測,都會得出相同的結論——其它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而去。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膨脹宇宙中的星系本身並不運動,而是星系間的空間在膨脹。如果的確是這樣的話,那么在過去的某個時刻,宇宙就應該是一個處於極端高密狀態的點。據此還可以推算出宇宙的年齡。根據目前的估計,宇宙的年齡約為一百二十億至一百五十億年間。
不定的量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家裡徹等人,利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到了距地球7000光年遠的天蠍座中一個被視為宇宙最古老的星系,它是在宇宙“大爆炸”後約10億年形成的。在該星系內有數十顆白矮星,即其核心燃料已燒盡的星體。這種星體可按預定速率變冷、變暗。這種可預測的冷卻率,可用於推算宇宙年齡。如果知道這些白矮星的冷卻率,就能夠根據它們的亮度來推算其年齡。里徹等人估計出這些白矮星已存在近130億年,再加上從宇宙誕生到形成這些天體之間相隔大約10億年,顯示出宇宙已存在140億年。
1928年,天文學家哈勃對星系進行測量後認為,宇宙處於均勻膨脹狀態,這表明宇宙有一個有限的年齡,當時他估計這個年齡為20億歲。
近期的校準
造父變星是亮度會發生周期性變化的一類恆星,北極星就是其中之一。據認為,這類恆星會像做“深呼吸”一樣不斷膨脹與收縮,產生光變。觀測發現,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與其真實亮度(絕對光度)有關,因此從地球上觀測到的亮度(視星等)同它們與地球的距離相關。如果得知一顆造父變星與地球間的確切距離,利用其它造父變星的視星等與絕對光度數據,就可以推算出這些變星的距離,從而確定它們所在的星系與地球的距離。而星系距離正是計算宇宙膨脹率的基礎。但離地球最近的造父變星——北極星離地球也有幾百光年,難以用傳統的視差法直接測量其距離。以往科學家只能用間接方法估算含有造父變星的星群的距離,進而推斷其它星系的距離。美國加州工學院帕洛馬天文台的科學家在最新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採用“光學干涉測量”技術,使兩台小型望遠鏡發揮一台大型望遠鏡的效果,直接觀察到了“雙子座澤塔”造父變星的膨脹與收縮。“雙子座澤塔”是迄今發現的最亮的造父變星之一,離地球約1000光年。利用它的尺寸變化與亮度數據,就能直接計算它與地球的確切距離。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可以更精確地計算其它含有造父變星的星系與地球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