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簡史:起源與歸宿

宇宙簡史:起源與歸宿

基本介紹

  • 書名:宇宙簡史:起源與歸宿
  • 作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 W. Hawking)
  • 類型:科學與自然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英語
  • ISBN:9787544727860
  • 外文名: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The Origin and Fate of the Universe
  • 譯者:趙君亮
  •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譯林出版社
  • 頁數:209頁
  • 開本:16
  • 品牌:江蘇譯林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宇宙簡史:起源與歸宿》作為霍金揭秘宇宙奇史的劍橋演講合集,明晰而機智地解釋了宇宙物理的複雜現象,具有很強的科普性和可讀性。由中科院著名天文學家、上海天文台前任台長趙君亮翻譯並導讀。附贈的英文原文也能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領會霍金的語言魅力,提高英文學習水平。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史蒂芬·霍金(Stephen W.Hawking) 譯者:趙君亮
史蒂芬·霍金(Stephen W.Hawking,1942-),作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他擔任的是牛頓的教席。他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天才之一,被推崇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宇宙模型因他的工作得以改觀,宇宙萬物的內容也因此而重新界定。著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暢銷全球的科普巨作。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史蒂芬?霍金:明晰而機智地解釋宇宙物理的複雜現象……他的頭腦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
——《紐約書評》
顯然具有教師的天賦——輕鬆、寬厚的幽默,以及擅長用源自日常生活的比喻來闡釋極其複雜的命題。
——《紐約時報》
克服疾病而成為世界物理學界的超新星。他不能書寫,甚至不能清楚地說話,但他正在超越大爆炸,躍向創造了宇宙的“幾何之舞”。
——《名利場》

名人推薦

史蒂芬·霍金:明晰而機智地解釋宇宙物理的複雜現象……他的頭腦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
——《紐約書評》
顯然具有教師的天賦——輕鬆、寬厚的幽默,以及擅長用源自日常生活的比喻來闡釋極其複雜的命題。
——《紐約時報》
克服疾病而成為世界物理學界的超新星。他不能書寫,甚至不能清楚地說話,但他正在超越大爆炸,躍向創造了宇宙的“幾何之舞”。
——《名利場》

圖書目錄

引言
第1講 有關宇宙的若干觀念
第2講 膨脹的宇宙
第3講 黑洞
第4講 黑洞並非黑不可知
第5講 宇宙的起源與歸宿
第6講 時間的方向
第7講 萬物之理
名詞對照表
英文原文

序言

史蒂芬.W.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這一天恰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忌日。他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1965年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學生時期的1963年,二十一歲的霍金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症,即盧伽雷氏症,自此他便終日與輪椅為伴。1985年後更因喪失語言能力,與人交流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為合成一小時錄音演講往往需要準備十天時間。儘管身殘如此,霍金依然頭腦清晰而又聰慧,在量子力學、宇宙學,特別是有關黑洞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被人們譽為世界上最傑出的天才之一,現今在世的最偉大科學家,當代的愛因斯坦。他獲得過多項榮譽及獎勵,如1974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會員,1974—1975年成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費爾柴爾德講座功勳學者,1978年榮獲世界理論物理研究最高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1989年獲得英國的爵士榮譽稱號。
霍金在他長達四十餘年的科學生涯中建樹頗多。他與彭羅斯一起,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證明了著名的奇點定理,為此兩人共同獲得1988年沃爾夫物理獎。霍金對黑洞的關注長達十餘年之久,他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並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而輻射的溫度與黑洞質量成反比,這就是今日人所共知的“霍金輻射”。
霍金不僅是一位罕見的傑出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廣受人們歡迎的科普學者。他深信科學理論進展的一般性原理應該能為廣大公眾所理解,他的演講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他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包括曾多次來中國講演。在霍金的諸多科普著作中,最有名的當推《時間簡史》。該書已被譯成四十餘種文字,出版數超過一千萬冊。霍金試圖通過自己的書籍和通俗演講,把自己的科學思想與全世界各階層人士進行廣泛的交流。
本書是霍金的又一力著,全書由七次相對獨立但又互相緊密聯繫的講座集結而成。作者力圖通過這一系列講座,用儘可能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闡明人類迄今所探知的宇宙演化史的基本輪廓,以及相關理論的基本原理。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初步認知宇宙從形成、演變直至可能的最終歸宿之全過程,以及這一過程之所以發生的物理機制。
書中涉及了現代物理學的諸多領域,如宇宙的大爆炸起源,黑洞的特性,以及時空本質等,為此作者就講座次序及其相關內容做了精心安排。在宇宙學方面,從介紹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時代人們對地球的朦朧認識,到今天頗為深奧的大爆炸宇宙論和暴脹理論。在引力理論方面,從早期的牛頓引力論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進而融入現代量子理論,甚至還簡要敘述了有關弦理論的種種趣事。黑洞性質的闡述無疑是本書的重點之一,為此作者特意安排了整整兩講的篇幅,並穿插若干富於想像力的精彩描述,使人閱後難以忘懷。在討論了宇宙的起源與歸宿之後,最後一講的內容回歸到本書的標題——“萬物之理”,即如何尋求一種統一理論,以能囊括所有的局部性物理學相互作用,而這正是現代物理學尚未解決的若干極其重要問題之一。作者認為一旦做到這一點,我們將會真正理解宇宙以及人類在宇宙中所處的地位。
可以說,本書就人類認識宇宙的歷史和現狀,向讀者展現了一次逐步深入的探索式“旅行”。實際上,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必然涉及相當深奧的物理學和天文學理論,然而在全書中僅有一處出現簡單公式(即E=MC2),由此足見作者不僅是一代科學大師,而且還是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巧匠。儘管個別章節對一些讀者來說尚有一定難度,但這並不會影響讀者對作者總體思想的認知和把握。如有讀者感到此類難點,盡可跳過無妨,重要的是了解宇宙如何誕生和演化的歷程,以及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理論之基本概念。
於譯者各方面的學識水平,譯文的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還望讀者不吝賜教為盼。
趙君亮
2009年5月13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