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課堂上聽老師講宇宙,總是覺得不可思議,最好奇的就是宇宙的邊際在哪裡。覺得宇宙就像一個不斷充氣的巨無霸氣球,人類和居住的地球就在氣球裡面,我們的宇宙飛船一直在往外飛呀飛,可是連氣球的壁也觸碰不到。 《宇宙的奧秘》靈動的文字、美輪美奐的圖片、精良的品質與實惠的價格,為讀者朋友們量身打造出新世紀百科知識圖書,使您做到:一書在手,博學天下。 《宇宙的奧秘》由馬茹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宇宙的奧秘/閱讀天下
-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頁數:152頁
- 開本:16
- 作者:馬茹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770520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星空依舊存在,每個晴朗的夜空里,仰頭都能看見或稀疏或密布的星辰,每顆星星都有一個秘密。就像我們自己,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一樣。我們能不能像走出家門一樣離開地球?能不能像拜訪鄰居一樣拜訪別的星球?那些遙遠的星球上閃耀著的美麗光環,是真實的存在,還是海市蜃樓般的幻景?那些宇宙空間裡各種各樣肉眼也看不見、人類業已發明出來的探測儀器也觀測不到的物質、能量到底是以怎樣的形式而存在?又是怎么神通廣大的在宇宙里馳騁遨遊? 我們在網路上、書本上見到的各種神奇的宇宙攝影照片,都強烈地吸引著我們的眼球,當我們直觀地看著那些圖片時,更有必要知曉一些基本的宇宙知識,小朋友的好奇心應該也不會僅僅滿足於只看幾張圖片,一定會追根問底地問不止十萬個為什麼,那么,《宇宙的奧秘》(作者:馬茹)的編撰正是為解決這一問題。
圖書目錄
宇宙概論篇 宇宙是大爆炸產生的嗎
宇宙的顏色為何經常變
宇宙到底有幾個
宇宙的中心在什麼地方
宇宙的最終歸宿在何處
宇宙中星星永恆存在嗎
能量超強的宇宙射線
神秘的暗能量
星星的垃圾
太陽篇 太陽系的起源
北方的黎明——極光
太陽風暴探秘
測定太陽的溫度
地球篇
地球誕生之謎
地球生命進化
海底山脈運動
板塊運動之謎
地球運動驅動力
地球上的水來源於何處
第二個地球在哪裡
天地“大衝撞”
“補天”之謎(上)
“補天”之謎(下)
月球篇 月球概述
月球發現迄今最深最大隕石坑:深度超八千米
月球的怪異現象
脫離地球吸引力
外星人的宇宙站
月球年齡之謎
月球的放射性
撞出一個月球
月球能源
在月球上發電
火星與土星篇
火星概述
火星上發現人面像
火星上的“大運河”
奇特的火星衛星
火星上的生物(上)
火星上的生物(中)
火星上的生物(下)
火星上的人臉圖
神奇的土星光環
土星的龐大家族
太陽系其他天體篇
金星概述
初探金星之奇妙
金星有過文明嗎
金星的“火熱”
木星有生命嗎
木星會取代太陽嗎
水星上有水嗎
水星上的地貌
行星會聚現象探秘
危險的近地行星(上)
危險的近地行星(中)
危險的近地行星(下)
彗星的最早記錄
“躺著”自轉的天王星
宇宙探索篇
發現銀河系
神秘的河外星系
奇妙的星座
天文學家首次見證行星瓦解與死亡全過程
第一顆脈衝星——小綠人星 “伯利恆星”之謎
恆星發光之謎
超新星之謎
相互殘殺的星星
尋找外星生命(上)
尋找外星生命(中)
尋找外星生命(下)
天狼星與多岡人
銀河系究竟多大
難測的引力輻射(上)
難測的引力輻射(下)
獅子座流星雨之謎
留下行蹤的行星
宇宙的顏色為何經常變
宇宙到底有幾個
宇宙的中心在什麼地方
宇宙的最終歸宿在何處
宇宙中星星永恆存在嗎
能量超強的宇宙射線
神秘的暗能量
星星的垃圾
太陽篇 太陽系的起源
北方的黎明——極光
太陽風暴探秘
測定太陽的溫度
地球篇
地球誕生之謎
地球生命進化
海底山脈運動
板塊運動之謎
地球運動驅動力
地球上的水來源於何處
第二個地球在哪裡
天地“大衝撞”
“補天”之謎(上)
“補天”之謎(下)
月球篇 月球概述
月球發現迄今最深最大隕石坑:深度超八千米
月球的怪異現象
脫離地球吸引力
外星人的宇宙站
月球年齡之謎
月球的放射性
撞出一個月球
月球能源
在月球上發電
火星與土星篇
火星概述
火星上發現人面像
火星上的“大運河”
奇特的火星衛星
火星上的生物(上)
火星上的生物(中)
火星上的生物(下)
火星上的人臉圖
神奇的土星光環
土星的龐大家族
太陽系其他天體篇
金星概述
初探金星之奇妙
金星有過文明嗎
金星的“火熱”
木星有生命嗎
木星會取代太陽嗎
水星上有水嗎
水星上的地貌
行星會聚現象探秘
危險的近地行星(上)
危險的近地行星(中)
危險的近地行星(下)
彗星的最早記錄
“躺著”自轉的天王星
宇宙探索篇
發現銀河系
神秘的河外星系
奇妙的星座
天文學家首次見證行星瓦解與死亡全過程
第一顆脈衝星——小綠人星 “伯利恆星”之謎
恆星發光之謎
超新星之謎
相互殘殺的星星
尋找外星生命(上)
尋找外星生命(中)
尋找外星生命(下)
天狼星與多岡人
銀河系究竟多大
難測的引力輻射(上)
難測的引力輻射(下)
獅子座流星雨之謎
留下行蹤的行星
文摘
宇宙是大爆炸產生的嗎
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鮑威爾·哈勃在1929年發現,宇宙中的其他各個星系在加速遠離我們,也就是說,距離越遠的星系離開我們的速度越快。這個發現揭示了宇宙在膨脹的事實,它後來被命名為“哈勃定理”。
1946年,美國的伽莫夫提出了後來曾成為天文學界主導看法的“大爆炸”理論。在大爆炸理論的假設中,宇宙誕生於一片虛無,當時,沒有空間、時間,也沒有能量、沒有物質。大約100億年前,一個質量和密度無限大而體積無限小的點爆炸了,它炸出了具有時間、空間和物質的宇宙。星系、太陽、地球、水、空氣和生命等就伴隨著這個不斷膨脹的時空逐漸形成。
哈勃常數就是以“啥勃”命名的宇宙膨脹率,許多年來它已成為整個宇宙中最為重要的數字。為了確定哈勃常數,人們建造了以“哈勃”命名的太空望遠鏡。 科學家們還在圍繞哈勃常數展開爭論,但他們卻已能確切地完成某些星體年齡的測定。目前已能確定銀河系中一些最古老的星系的年齡約為160億歲。這說明大爆炸最遲發生在160億年以前。但是,根據最近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結果分析,宇宙的年齡應該是120億歲左右。這就是說,有的星系先於其存在於其中的宇宙而產生。宇宙的“年輕”再度讓人們陷入疑惑不解之中。
1999年9月,印度著名天文學家納爾利卡爾等人向大爆炸理論提出挑戰,提出了一種新的宇宙起源理論。這個由納爾利卡爾和另外3名科學家共同提出的新概念被他們自己定名為“亞穩狀態宇宙論”。
他們認為,宇宙不是一次大爆炸,而是由若干次小規模的爆炸形成的。根據這個新理論,宇宙在最初的時候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而不是一個奇點,即大爆炸理論所描述的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起點。在這個被稱為“創物場”的能量場中,不斷發生的爆炸使宇宙的雛形逐漸形成。此後,小規模的爆炸又連連發生,使得局部空間發生膨脹。整個宇宙範圍的膨脹就是由這些時快時慢的局部膨脹綜合形成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宇宙的形成也並非一日之功,雖然至今科學家也無法精確地描繪出那“時快時慢的”膨脹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我們也無法想像出宇宙的爆炸膨脹會是怎么樣的壯觀,但我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能找到宇宙奧秘的密碼。 宇宙的顏色為何經常變
我們大都聽老人們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這說明察顏觀色是我們行動的重要判斷依據之一。同樣,如果我們想過得更好和更安穩,亦不能不看看宇宙的“臉色”。大家一定會很奇怪,宇宙不總是黑洞洞的嗎?實際上,並非如此,宇宙也是會使臉色的。
2002年1月中旬,美國兩位天文學家告訴人們,宇宙也有“臉色”,它總體上是呈“淡綠色”,而且不斷改變。天文學家伊萬.巴德利說:“宇宙的‘臉色’應該是淡綠色——介於青綠色和碧綠之間的那種顏色。”
普通人看不到宇宙的顏色,只有通過特殊的科學儀器,才會發現這種混合色。科學家說,宇宙的顏色還在不斷的變化中,即從藍到綠,再從綠到紅。
宇宙顏色的有關結論公布後,媒體的廣泛興趣遠遠超出了兩位天文學家的預想。
美國紐約曼塞爾顏色科學實驗室的幾位科學家告訴人們,兩位美國天文學家早些時候有關宇宙是青綠色的論斷有誤,宇宙正確的顏色應該是類似奶油色的米色。
原來,兩位天文學家錯誤地在用來分析宇宙顏色的電腦程式中設定了不正確的參考白點。參考白點是指在特定照明環境下人眼所看到的最白光線,施加的環境光照會影響到它的設定。比如說在鎢燈照明下,人眼通常所看到的白色實際上偏黃色。也就是說,鎢燈會造成參考白點偏黃。
巴德利等所用的程式中的參考白點被誤設為偏紅,這就如同是在一個紅光照明的房間裡去觀察宇宙,結果看到的宇宙是青綠色的。而要想真正看清楚宇宙的顏色,應該是假想把宇宙放置於一個黑暗的背景中,在這樣的背景中,我們看到的宇宙就是米色。
宇宙到底有幾個
一次大爆炸已經使我們很眩暈了,有一些科學家還要給我們宇宙的誕生“增加”一次大震盪,並且給我們的宇宙找到了一位孿生兄弟,使它免於在這個空蕩蕩的世界上孤單地存在著。
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太空望遠鏡協會的科學家有了一種宇宙形成的新理論,他們正在努力完善這種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大爆炸是發生在另外一次大震盪之後,這就是說,可能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宇宙與現有的宇宙共存。
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保爾·斯坦哈特教授提出的這一理論被稱為“M論”,它主要研究宇宙大爆炸發生前的事件和時間。在該理論所提供的模型中,宇宙共有十一維空間,其中六維因繞成微小絲狀而可忽略不計。宇宙在大爆炸之前的“和平年代”里是由兩個四維平面構成的,其中一個平面是我們今天的宇宙,另外一個是“隱藏”的宇宙。這一“隱藏”宇宙隨機波動,漸漸發生形變並接近我們的宇宙。它漸人我們的宇宙時,撞擊引起了大爆炸,那些能量在大爆炸中轉化為現在宇宙的物質和能量。我們的宇宙和一個“隱藏”的宇宙共同“鑲嵌”在“五維空間”中。我們的宇宙早期發生的大爆炸,是源自這兩個宇宙發生的一次相撞事故,我們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就來自相撞產生的能量。P1-4
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鮑威爾·哈勃在1929年發現,宇宙中的其他各個星系在加速遠離我們,也就是說,距離越遠的星系離開我們的速度越快。這個發現揭示了宇宙在膨脹的事實,它後來被命名為“哈勃定理”。
1946年,美國的伽莫夫提出了後來曾成為天文學界主導看法的“大爆炸”理論。在大爆炸理論的假設中,宇宙誕生於一片虛無,當時,沒有空間、時間,也沒有能量、沒有物質。大約100億年前,一個質量和密度無限大而體積無限小的點爆炸了,它炸出了具有時間、空間和物質的宇宙。星系、太陽、地球、水、空氣和生命等就伴隨著這個不斷膨脹的時空逐漸形成。
哈勃常數就是以“啥勃”命名的宇宙膨脹率,許多年來它已成為整個宇宙中最為重要的數字。為了確定哈勃常數,人們建造了以“哈勃”命名的太空望遠鏡。 科學家們還在圍繞哈勃常數展開爭論,但他們卻已能確切地完成某些星體年齡的測定。目前已能確定銀河系中一些最古老的星系的年齡約為160億歲。這說明大爆炸最遲發生在160億年以前。但是,根據最近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結果分析,宇宙的年齡應該是120億歲左右。這就是說,有的星系先於其存在於其中的宇宙而產生。宇宙的“年輕”再度讓人們陷入疑惑不解之中。
1999年9月,印度著名天文學家納爾利卡爾等人向大爆炸理論提出挑戰,提出了一種新的宇宙起源理論。這個由納爾利卡爾和另外3名科學家共同提出的新概念被他們自己定名為“亞穩狀態宇宙論”。
他們認為,宇宙不是一次大爆炸,而是由若干次小規模的爆炸形成的。根據這個新理論,宇宙在最初的時候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而不是一個奇點,即大爆炸理論所描述的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起點。在這個被稱為“創物場”的能量場中,不斷發生的爆炸使宇宙的雛形逐漸形成。此後,小規模的爆炸又連連發生,使得局部空間發生膨脹。整個宇宙範圍的膨脹就是由這些時快時慢的局部膨脹綜合形成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宇宙的形成也並非一日之功,雖然至今科學家也無法精確地描繪出那“時快時慢的”膨脹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我們也無法想像出宇宙的爆炸膨脹會是怎么樣的壯觀,但我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能找到宇宙奧秘的密碼。 宇宙的顏色為何經常變
我們大都聽老人們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這說明察顏觀色是我們行動的重要判斷依據之一。同樣,如果我們想過得更好和更安穩,亦不能不看看宇宙的“臉色”。大家一定會很奇怪,宇宙不總是黑洞洞的嗎?實際上,並非如此,宇宙也是會使臉色的。
2002年1月中旬,美國兩位天文學家告訴人們,宇宙也有“臉色”,它總體上是呈“淡綠色”,而且不斷改變。天文學家伊萬.巴德利說:“宇宙的‘臉色’應該是淡綠色——介於青綠色和碧綠之間的那種顏色。”
普通人看不到宇宙的顏色,只有通過特殊的科學儀器,才會發現這種混合色。科學家說,宇宙的顏色還在不斷的變化中,即從藍到綠,再從綠到紅。
宇宙顏色的有關結論公布後,媒體的廣泛興趣遠遠超出了兩位天文學家的預想。
美國紐約曼塞爾顏色科學實驗室的幾位科學家告訴人們,兩位美國天文學家早些時候有關宇宙是青綠色的論斷有誤,宇宙正確的顏色應該是類似奶油色的米色。
原來,兩位天文學家錯誤地在用來分析宇宙顏色的電腦程式中設定了不正確的參考白點。參考白點是指在特定照明環境下人眼所看到的最白光線,施加的環境光照會影響到它的設定。比如說在鎢燈照明下,人眼通常所看到的白色實際上偏黃色。也就是說,鎢燈會造成參考白點偏黃。
巴德利等所用的程式中的參考白點被誤設為偏紅,這就如同是在一個紅光照明的房間裡去觀察宇宙,結果看到的宇宙是青綠色的。而要想真正看清楚宇宙的顏色,應該是假想把宇宙放置於一個黑暗的背景中,在這樣的背景中,我們看到的宇宙就是米色。
宇宙到底有幾個
一次大爆炸已經使我們很眩暈了,有一些科學家還要給我們宇宙的誕生“增加”一次大震盪,並且給我們的宇宙找到了一位孿生兄弟,使它免於在這個空蕩蕩的世界上孤單地存在著。
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太空望遠鏡協會的科學家有了一種宇宙形成的新理論,他們正在努力完善這種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大爆炸是發生在另外一次大震盪之後,這就是說,可能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宇宙與現有的宇宙共存。
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保爾·斯坦哈特教授提出的這一理論被稱為“M論”,它主要研究宇宙大爆炸發生前的事件和時間。在該理論所提供的模型中,宇宙共有十一維空間,其中六維因繞成微小絲狀而可忽略不計。宇宙在大爆炸之前的“和平年代”里是由兩個四維平面構成的,其中一個平面是我們今天的宇宙,另外一個是“隱藏”的宇宙。這一“隱藏”宇宙隨機波動,漸漸發生形變並接近我們的宇宙。它漸人我們的宇宙時,撞擊引起了大爆炸,那些能量在大爆炸中轉化為現在宇宙的物質和能量。我們的宇宙和一個“隱藏”的宇宙共同“鑲嵌”在“五維空間”中。我們的宇宙早期發生的大爆炸,是源自這兩個宇宙發生的一次相撞事故,我們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就來自相撞產生的能量。P1-4
序言
小時候,在課堂上聽老師講宇宙,總是覺得不可思議,最好奇的就是宇宙的邊際在哪裡。覺得宇宙就像一個不斷充氣的巨無霸氣球,人類和居住的地球就在氣球裡面,我們的宇宙飛船一直在往外飛呀飛,可是連氣球的壁也觸碰不到。就像孫悟空落在了如來佛的手掌心一樣,怎么也翻不出去,那可是氣焰囂張、誰也管不了的孫悟空!
那時候,就很使勁兒地想,“宇宙”的外面是什麼,宇宙存在在什麼地方,這個世界上怎么會有這么大的空間能放得下這么大的宇宙,容納宇宙的這個空間又是怎么出現的?
宇宙這兩個字,就像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咒語,在小時候的夢裡環繞不休。那時的夢裡,總是有無數的星星載著小小的夢,在深藍色的夜空里嗖嗖地飛來飛去,有一次還夢見一顆長著兔子耳朵的星星,它似乎聽見了我的聲音,那長長的“耳朵”動啊動的,飛速地探了過來,嚇得我趕緊閃進了彗星的尾巴里,彗星的尾巴柔軟得像棉花糖一樣。
現在想起來,覺得很好玩,彗星未必像棉花糖一樣溫暖柔軟,而更可能是寒冷的氣體、星雲之類的。雖然通過學習,對宇宙的奧秘知曉得越來越多,知道宇宙很可能不只一個,童年的那種神秘色彩也越來越稀薄,但是那份好奇已經紮根於內心深處,久久不能散開了去。
星空依舊存在,每個晴朗的夜空里,仰頭都能看見或稀疏或密布的星辰,每顆星星都有一個秘密。就像我們自己,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一樣。我們能不能像走出家門一樣離開地球?能不能像拜訪鄰居一樣拜訪別的星球?那些遙遠的星球上閃耀著的美麗光環,是真實的存在,還是海市蜃樓般的幻景?那些宇宙空間裡各種各樣肉眼也看不見、人類業已發明出來的探測儀器也觀測不到的物質、能量到底是以怎樣的形式而存在?又是怎么神通廣大的在宇宙里馳騁遨遊?
我們在網路上、書本上見到的各種神奇的宇宙攝影照片,都強烈地吸引著我們的眼球,當我們直觀地看著那些圖片時,更有必要知曉一些基本的宇宙知識,小朋友的好奇心應該也不會僅僅滿足於只看幾張圖片,一定會追根問底地問不止十萬個為什麼,那么,本書的編撰正是為解決這一問題。
展開書本,暢想宇宙。未來就在孩子的眼裡。
那時候,就很使勁兒地想,“宇宙”的外面是什麼,宇宙存在在什麼地方,這個世界上怎么會有這么大的空間能放得下這么大的宇宙,容納宇宙的這個空間又是怎么出現的?
宇宙這兩個字,就像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咒語,在小時候的夢裡環繞不休。那時的夢裡,總是有無數的星星載著小小的夢,在深藍色的夜空里嗖嗖地飛來飛去,有一次還夢見一顆長著兔子耳朵的星星,它似乎聽見了我的聲音,那長長的“耳朵”動啊動的,飛速地探了過來,嚇得我趕緊閃進了彗星的尾巴里,彗星的尾巴柔軟得像棉花糖一樣。
現在想起來,覺得很好玩,彗星未必像棉花糖一樣溫暖柔軟,而更可能是寒冷的氣體、星雲之類的。雖然通過學習,對宇宙的奧秘知曉得越來越多,知道宇宙很可能不只一個,童年的那種神秘色彩也越來越稀薄,但是那份好奇已經紮根於內心深處,久久不能散開了去。
星空依舊存在,每個晴朗的夜空里,仰頭都能看見或稀疏或密布的星辰,每顆星星都有一個秘密。就像我們自己,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一樣。我們能不能像走出家門一樣離開地球?能不能像拜訪鄰居一樣拜訪別的星球?那些遙遠的星球上閃耀著的美麗光環,是真實的存在,還是海市蜃樓般的幻景?那些宇宙空間裡各種各樣肉眼也看不見、人類業已發明出來的探測儀器也觀測不到的物質、能量到底是以怎樣的形式而存在?又是怎么神通廣大的在宇宙里馳騁遨遊?
我們在網路上、書本上見到的各種神奇的宇宙攝影照片,都強烈地吸引著我們的眼球,當我們直觀地看著那些圖片時,更有必要知曉一些基本的宇宙知識,小朋友的好奇心應該也不會僅僅滿足於只看幾張圖片,一定會追根問底地問不止十萬個為什麼,那么,本書的編撰正是為解決這一問題。
展開書本,暢想宇宙。未來就在孩子的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