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黑洞》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P.穆爾(P. Moore),(英)I.尼科爾森(I.Nicolso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宇宙中的黑洞
- 作者:P.穆爾、I.尼科爾森
- 譯者:劉金銘、賈宗淑
- 出版時間:1982年2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統一書號:130311814
《宇宙中的黑洞》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P.穆爾(P. Moore),(英)I.尼科爾森(I.Nicolson)。
宇宙的黑洞也許是一種管道的連結,而這個連結串通了不同的宇宙。黑洞(Black hole)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記憶體在的一種超高密度天體,由於類似熱力學上,它是完全不反射光線的黑體,故名為黑洞。於1969年由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提...
《宇宙中的黑洞》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P.穆爾(P. Moore),(英)I.尼科爾森(I.Nicolson)。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中級科普讀物。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檢測黑洞;還討論了黑洞對星際旅行的影響,...
黑洞,是漢語辭彙,拼音是hēi dòng。是演變到最後階段的恆星。釋義 1.深暗的山洞。2.演變到最後階段的恆星。由中子星進一步收縮而成,有巨大的引力場,使得它所發射的任何電磁波都無法向外傳播,變成看不見的孤立天體,人們只能通過...
已知最大黑洞名為SDSS J073739.96+384413.2,質量是1.04×10^11太陽質量即1040億太陽質量,該值由鎂的一次電離發射線關聯性推估。現象簡介 這個類星體的信息很少。由質量可根據 (c為光速,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天體質量)推得...
和喬治·加扎內利震驚了世界,他們發現二維量子引力中可以出現黑洞,只要這個宇宙具有某種形式的暗能量。這就被稱為BTZ黑洞。結構 它非常類似我們真實宇宙中的黑洞:它由無法抵抗自身引力的物質坍塌而成,周圍也有視界,中間也有奇點。
黑洞(英文:Black Hole)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極其強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故而,“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
該理論認為在早期宇宙中先形成星系團或超星系團那樣的巨大物質集團,它們坍縮成扁平的片狀結構,即所謂的“薄餅”,其中的物質後來再碎裂形成星系。它們都需要進一步證實。 銀河系中心部位的超大質量黑洞一般被天文學家們稱作“人馬A”。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