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口村(浙江磐安縣新渥鎮宅口村)

宅口村(浙江磐安縣新渥鎮宅口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宅口村距縣城18公里,為新渥鎮中學、新渥鎮派出所、工商所、財稅所、供銷社、食品站、農業銀行與建設銀行營業所的駐地。村西為新渥鎮的工業基地,有鑄造廠、草編廠等廠家;南與新渥村相連線,磐(安)縉(雲)公路穿村而過。東至天台,南至仙居,西至永康縉雲,北至東陽,與此5縣(市)城區距離在55~59公里之間,故歷來有五都中心之稱。北有直通縣城安文及東陽義烏等市的班車,向南又是磐安縣城至麗水、溫州諸縣(市)及冷水、仁川、雙峰等鄉鎮的必經之地,交通便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宅口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浙江磐安縣新渥鎮
  • 地理位置:浙江磐安縣新渥鎮宅口村
基本介紹,藥材市場,經濟發展,生活狀況,

基本介紹

磐安縣西南部最大的集鎮新渥鎮即由新渥村與宅口村組成,由於這一地區農業商品化程度較高,交通又非常方便,故集市波及面廣,十分繁榮,農曆逢五、十為市日。1988年9月1日工商部門曾在集鎮的路口作過上市人數測計,測得該日上午12時止進入市場有15470人,若逢交流會更是人山人海,攤位多至四、五百個。集市設有藥材、小百貨、農貿、竹木和牲畜等專業市場。本地所產的藥材、蠶繭西瓜生薑均聞名於一方,貨源充足,購銷兩旺,吸引各地客商。

藥材市場

宅口村民素有種藥傳統,新渥也素有藥材之鄉的美稱。改革開放之後,宅口村大力發展中藥材生產,作為發展商品經濟、脫貧致富的突破口。但由於市場不活、信息不靈、市場價格和需求品種的不斷變化,嚴重製約著藥材生產的發展。為使本地得天獨厚的優勢得以發揮,宅口村黨支部、村委會作出投資12畝土地創辦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決定。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工作,說服了村民,統一了思想,與工商部門密切配合,於1985年12月創辦了全省第一個中藥材專業市場,並很快吸引了全國28個省市的客商,當年成交額即達800餘萬元。有力地疏通渠道,刺激了藥材生產的發展。
新渥中藥材市場屬於產地型批發市場,占地面積8325平方米,年成交額在1000萬元以上,日上市人數達1萬餘人次。上市商品以地產藥材為主,約有40餘個品種,其中大宗的有浙貝、東貝、元胡白朮白芍元參桔梗、丹皮、三棱等。1991年成交量為2441噸,成交額1406萬元,1992年1~6月份成交量即達694噸,成交額692.77萬元。市場的配套設施有停車棚、機動車輛停放處、車輛管理組、飲食店、旅館、金融機構、公路鐵路聯運部、信息服務部、裝卸組等等。客商購得藥材,市管人員立即辦好出運證,代征農林特產稅,交稅開證一次清,並即可做好公、鐵路快慢件託運,運往全國各地。市場有一支紀律嚴明、辦事公道、熱心服務的管理隊伍,嚴厲查處流入市場的偽劣藥材,設有真偽藥材樣品櫃,又安排協管員幫助客商鑑別藥材的真偽。在購銷業務中推行業務卡,貨卡同行,使買方得到保證,又使賣方受到約束,買方如發現信用問題可持信用卡到工商所投訴,從而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市場與全國14家重點藥材市場及20餘家醫藥單位、藥材種(養)植單位建立了信息網路,及時公布各地行情,還擁有1200餘人的販運隊伍,數年來以其優質服務、購銷兩旺為全國所矚目。

經濟發展

80年代前,宅口村窮而亂,生產隊年終結算,每工分紅值只有0.25元,人均收入僅80元,糧食280公斤,90%以上的戶只能靠做草鞋賣錢維持日常開支,全村有400多個草鞋架,被稱為草鞋村;集體擁有的只有一個舊祠堂和土改時留下的3間舊公房。1981年村黨支部多次召開黨員、幹部、民眾座談會,探討治窮方案,經反覆研究作出戰略部署;發揮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艱苦創業,開發農業,提高產量,解決溫飽問題,在此基礎上發揮本村優勢,以發展藥材為突破口,發展多種經營,壯大集體經濟;立足長遠,辦好教育,提高下一代的科學文化素質;劈山造林,做好山字文章,改善自然環境,徹底擺脫貧困。
按照黨支部的戰略部署,通過全村黨員、幹部和村民的艱苦奮鬥,至1985年人均收入達到300元,口糧268公斤,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在發展藥材生產時,全村36名黨員分工到16個村民小組,挨家挨戶上門動員,落實計畫,並爭取貸款,解決資金不足的困難。對缺技術少資金的戶,由黨支部包資金、包種苗、包技術,幫助解決困難。1984年,全村貝母、元胡等藥材面積達175畝,比1982年增加147畝。1985年又創辦了藥材市場,此後全村90%以上的戶廣種藥材,年收入50餘萬元,有的戶年收入2萬餘元,還有40%的戶從事藥材購銷活動,其中一大批人已脫貧致富。隨著藥材生產的發展,集體經濟有所增強,黨支部又把辦學育人,治窮先治愚,培養一代具有科學文化素質的新農民作為一項根本措施來抓,投資10萬元,建成一幢占地72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自80年代以來,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已有30餘人,其中碩士生4人。1991年又開始創辦村級林場,劈山整地,栽杉150畝,並計畫分期分批開發林場600畝,綠化全部荒山。宅口村在1989年7月23日和1990年8月31日,兩次遭到特大洪災的襲擊,全體村民在黨支部、村委會領導下奮力抗洪,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生活狀況

宅口村,至1990年人均收入比1980年增加2.5倍。現全村已建新樓房254間,80%以上的戶都購置了家用電器。村建立了老年協會、計畫生育協會和禁賭協會,創辦了黨員活動室、團員青年活動室、老年活動室。自1990年開始成了無計畫外生育、無違章建房、無破壞山林、無刑事案件的四無村。自1984年起連續被評為縣級文明村,村黨支部被中共金華市委評為奔小康先進黨支部,1985年後又被中共浙江省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佐村鎮宅口村的大會堂內便熱鬧非凡。村民們晚飯後三五成群地來到這裡,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有跳自由舞、雙人舞、民族舞的,也有參加各類健身活動的,以前的大會堂變成了村民的活動室。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山區農民也開始注重自身的健康,搓麻將打撲克的少了,跳舞健身的越來越多。從2008年8月份開始,該村先是幾個村民在操場上學跳舞,到現在每天晚上都有上百人加入到跳舞健身的行列中來。到了秋冬季節,山村的夜晚特別寒冷,為此,村里特意整理出大會堂供村民娛樂。從寒冷的室外到室內,村民的活動熱情更高了,還吸引了周邊一些村民也趕來參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