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是唐代詩人韓愈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這首詩借詠神話,讚美一種不畏艱險、立志復仇、終生不逾的堅毅精神。作者特彆強調精衛的復仇行為,寄託了他自己剛烈無畏的品德。作品出於古而入於今,立意高遠,感情鮮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韓愈集
  • 文學體裁:五言排律
  • 作者:韓愈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1
鳥有償冤者2,終年抱寸誠3
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4
渺渺功難見5,區區命已輕6
人皆譏造次7,我獨賞專精8
豈計休無日9,惟應盡此生。
何慚刺客傳10,不著報讎名1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學:仿效。諸進士:指應進士試的舉子們。精衛:鳥名。古神話中說,炎帝有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溺死於東海,化為精衛鳥,常銜西山之石以填東海。
  2. 償冤:報仇。
  3. 寸誠:寸心,決心。
  4. 心望:希望。
  5. 渺渺:渺茫,毫無可能。功難見:難以實現其事業。見:看見。
  6. 區區:小小的。命已輕:性命輕微。
  7. 造次:荒唐可笑。
  8. 專精:精誠專一。
  9. 計:考慮。無休日:沒有終止的日期。
  10. 刺客傳:司馬遷《史記》中有《刺客傳》,記述俠客冒死行刺為人報仇之事。
  11. 不著:沒有記載。讎(chóu):同“仇”。

白話譯文

鳥類中也有的懂得報冤,能耐雖小卻奮鬥不停。
嘴裡銜著山上的細石,決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
看不見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視死如歸往前行。
人們譏笑此舉太輕率,只有我欣賞其專一精誠。
何必終日計較不休?本應如此度過一生。
問心無愧報仇事,哪怕《刺客傳》不留名。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省試(禮部試)為進士出的詩題為《精衛銜石填海》。當時韓愈為河南令,聽說了試題名,有所感,仿效作了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十二句,前六句寫景狀物,後六句議理抒情。
前六句,勾勒出一個生動感人的償冤報仇的小鳥形象。前四句,從正面破題。雖未直接點破“精衛”二字,但“償冤”一詞已暗示之。“山石細”、“海波平”二詞運用對比手法,表現出了“精衛”的雄心壯志和堅強的意志。五六兩句描寫了精衛填海的失敗。特別是用“抱寸誠”、“銜細石”,與“心望海波平”的宏願進行反差極大的對比,充分顯示精衛鳥的心誠志堅;用“渺渺”、“區區”等疊詞,與“功難見”、“命已輕”配搭,表達出對精衛鳥命運的無限同情。
後六句,“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一句,是全詩主旨。從七八兩句起,作者開始抒發議論,運用對比手法,表達了作者個人的見解。“專精”二字是作者賦予精衛鳥的人格化的精神品質。“人皆譏造次”,大致是指文人學士在對待精衛填海這件事上,紛紛祖述陶淵明的“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的無為、無奈的觀點。“我獨”二字,表達了作者傲然不屈於俗見的鮮明態度。“賞專精”,是他立論的依據,後四句圍繞“賞專精”論點,充分展開議論。最後兩句作者以“精衛”與刺客相類,且應人傳的觀點再次表達了對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精神品質的褒揚與欣賞。
全詩以理入詩,具有滔滔不絕的雄辯力,作者著力弘揚了一種精誠奮鬥的精神,思想上更具積極意義。此詩完全跳出試律窠臼,多稱之。但關鍵在於作者當時不是進士身份,無汲汲於等第之心,故能格高品逸,寫得氣勢磅礴,雄渾嚴整,而其情哀切動人,是韓愈心志之自然吐露。

名家點評

朱彝尊:不拘拘貼事,只以空語挑意,最有味。
程學恂:此亦公所謂無學而能者。然是寫意,不與工帖括者相角勝也。
毛奇齡:集題上有“學諸進士作”,則此是試題,非試帖也,然《詩類》載此作省試詩。(波平)承得明白。(已輕)疏率矣。(專精)出題字,劣,且與“抱寸誠”犯。(“此生”句)休無日,言無日休也。
沈德潛:清空揮灑,本非試場中作,自然脫去卑靡。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盂縣附近)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任監察御史、刑部侍郎等職,因諫憲宗李純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後官至吏部侍郎。卒諡文,世稱韓文公。他和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雄健散文化,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晦澀。有《昌黎先生集》。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