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聖人·悟做人》將古代聖人的仁愛忠信、叱吒風雲、睿智聰明、憂國憂民、執著追求、身體力行、樂觀堅毅、慈祥寬容等等優秀品質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讀者面前,給讀者在做人方面的教益和啟迪。“‘先生,讓我從現在就跟著您吧。’曾點眼珠子一轉,動開了心思。“好吧,你就留在這裡,和我一起管理牧場,一邊放牧一邊讀書,就做一個牧讀生吧。”他不忍再挫傷對方的熱情,只得點頭同意。
基本介紹
- 書名:學聖人·悟做人
-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 頁數:339頁
- 開本:16
- 作者:歐陽敏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570411X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學聖人·悟做人》由海潮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少而志學
一、偉大的母親
故事1 少女嫁老夫
故事2 激勵兒立志
故事3 顏母教子
啟示1 孟母教子
啟示2 陶母訓子
啟示3 岳母刺字
二、好學的孩子
故事1 學習祭禮
故事2 我要識字
啟示1 鑿壁偷光
啟示2 囊螢照讀
啟示3 映雪夜讀
三、懂事的孝子
故事1 為母親承擔家務
故事2 善意的謊言(1)
故事3 善意的謊言(2)
啟示1 行傭供母
啟示2 扇枕暖被
四、智勇少年
故事1 捨己救人
故事2 推牆疏水道
故事3 陳棺衢道
啟示1 司馬光砸缸
啟示2 狄仁傑制惡府尉
第二編 成家立業
一、挫折後的奮進
故事1 赴宴受挫
故事2 學會馭車
故事3 鄉射奪魁
啟示:蘇秦的故事
二、初露鋒芒
故事1 國君讚譽
故事2 倉庫主管
故事3 就任園囿主管
故事4 憤而辭職
啟示:諸葛亮的隆中對
三、虛心求教
故事1 拜訪隱士
故事2 學在四夷
故事3 拜師學琴
啟示:歐陽修求教老樵夫
四、自主立業
故事1 首席牧讀生
故事2 第二個非正式學生
故事3 以民為本的思想
故事4 關於立業的沉思
啟示:陳普拒官倡學
第三編 教書育人
一、開壇講學
故事1 奉詔辦學
故事2 築造杏壇
故事3 開館授徒
故事4 杏壇與卯壇的較量
啟示:朱熹的《白鹿洞書院揭示》
二、有教無類
故事1 子路拜師
故事2 冉耕入學
故事3 孟懿子受教
故事4 閔子騫受夸
啟示卡耐基的故事
三、東都考察
故事1 初見老子
故事2 參觀名堂、太廟
故事3 學樂萇弘
故事4 向老子問禮
啟示:張良拜師
四、心繫國政
故事1 含淚評子產
故事2 與齊景公、晏嬰論政
故事3 捕鳥的啟示
故事4 八佾事件的憤怒
故事5 智救昭公
啟示:五日登州府
千載蘇公祠
五、客居齊國
故事1 苛政猛於虎的感嘆
故事2 齊景公問政
故事3 晏嬰阻封
故事4 聞《韶》入迷
啟示:龐涓與孫臏的故事
六、離齊返魯
故事1 義士相救
故事2 兄長過世
故事3 二次入宮勸季氏
啟示:指鹿為馬的趙高
第四編 已知天命
一、關愛子女
故事1 量人擇婿
故事2 庭前訓子
故事3 教之以德
啟示:朱元璋教子以德
二、關心政事
故事1 再勸季平子
故事2 戒除陪葬
故事3 季平子的心計
故事4 邾使問冠禮
故事5 季平子臨終委託
故事6 智斗陽虎
啟示:鄭莊公智平叛亂
三、潛心授徒
故事1 宥坐與斷欞
故事2 顏回入學
故事3 循循善誘
故事4 觀水述志
故事5 登山抒懷
啟示:仁德之君魏文侯
第五編 人生巔峰
一、任中都宰
故事1 治吏有方
故事2 顏回治邑
故事3 富民政策
啟示:西門豹治鄴
二、再顯身手
第七編 落日餘暉
一、返魯途中作《猗蘭操》
二、哀公問政
三、季孫肥問政
四、提出編纂計畫
五、全心編著
六、秉筆寫《春秋》
七、痛苦不堪
八、獲麟絕筆
九、雪上加霜
十、聖人千古
感悟聖人
後記
一、偉大的母親
故事1 少女嫁老夫
故事2 激勵兒立志
故事3 顏母教子
啟示1 孟母教子
啟示2 陶母訓子
啟示3 岳母刺字
二、好學的孩子
故事1 學習祭禮
故事2 我要識字
啟示1 鑿壁偷光
啟示2 囊螢照讀
啟示3 映雪夜讀
三、懂事的孝子
故事1 為母親承擔家務
故事2 善意的謊言(1)
故事3 善意的謊言(2)
啟示1 行傭供母
啟示2 扇枕暖被
四、智勇少年
故事1 捨己救人
故事2 推牆疏水道
故事3 陳棺衢道
啟示1 司馬光砸缸
啟示2 狄仁傑制惡府尉
第二編 成家立業
一、挫折後的奮進
故事1 赴宴受挫
故事2 學會馭車
故事3 鄉射奪魁
啟示:蘇秦的故事
二、初露鋒芒
故事1 國君讚譽
故事2 倉庫主管
故事3 就任園囿主管
故事4 憤而辭職
啟示:諸葛亮的隆中對
三、虛心求教
故事1 拜訪隱士
故事2 學在四夷
故事3 拜師學琴
啟示:歐陽修求教老樵夫
四、自主立業
故事1 首席牧讀生
故事2 第二個非正式學生
故事3 以民為本的思想
故事4 關於立業的沉思
啟示:陳普拒官倡學
第三編 教書育人
一、開壇講學
故事1 奉詔辦學
故事2 築造杏壇
故事3 開館授徒
故事4 杏壇與卯壇的較量
啟示:朱熹的《白鹿洞書院揭示》
二、有教無類
故事1 子路拜師
故事2 冉耕入學
故事3 孟懿子受教
故事4 閔子騫受夸
啟示卡耐基的故事
三、東都考察
故事1 初見老子
故事2 參觀名堂、太廟
故事3 學樂萇弘
故事4 向老子問禮
啟示:張良拜師
四、心繫國政
故事1 含淚評子產
故事2 與齊景公、晏嬰論政
故事3 捕鳥的啟示
故事4 八佾事件的憤怒
故事5 智救昭公
啟示:五日登州府
千載蘇公祠
五、客居齊國
故事1 苛政猛於虎的感嘆
故事2 齊景公問政
故事3 晏嬰阻封
故事4 聞《韶》入迷
啟示:龐涓與孫臏的故事
六、離齊返魯
故事1 義士相救
故事2 兄長過世
故事3 二次入宮勸季氏
啟示:指鹿為馬的趙高
第四編 已知天命
一、關愛子女
故事1 量人擇婿
故事2 庭前訓子
故事3 教之以德
啟示:朱元璋教子以德
二、關心政事
故事1 再勸季平子
故事2 戒除陪葬
故事3 季平子的心計
故事4 邾使問冠禮
故事5 季平子臨終委託
故事6 智斗陽虎
啟示:鄭莊公智平叛亂
三、潛心授徒
故事1 宥坐與斷欞
故事2 顏回入學
故事3 循循善誘
故事4 觀水述志
故事5 登山抒懷
啟示:仁德之君魏文侯
第五編 人生巔峰
一、任中都宰
故事1 治吏有方
故事2 顏回治邑
故事3 富民政策
啟示:西門豹治鄴
二、再顯身手
第七編 落日餘暉
一、返魯途中作《猗蘭操》
二、哀公問政
三、季孫肥問政
四、提出編纂計畫
五、全心編著
六、秉筆寫《春秋》
七、痛苦不堪
八、獲麟絕筆
九、雪上加霜
十、聖人千古
感悟聖人
後記
後記
寫完了《聖人千古》這一章,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長長地噓了一口氣,那股難以抑制的倦意猛地襲來,我的眼皮無力地垂了下來,人也處在朦朦朧朧的意識里。
我看見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步履艱難地向我走來,他腳步雖然蹣跚,可是一步一步邁得十分堅實而有力,他的臉上布滿了歲月風霜留下的皺紋,那是人生閱歷與豐富經驗完美的組合,他神情嚴峻,眉目里不乏慈祥,他性格隨和,可在大是大非上表現出無比的剛強。“寬而不慢,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我想起荀子對君子的描述,卻與眼前的老人十分吻合,不,老人豈是君子=字所能表述,應該用聖人才更恰如其分。
當然,這位老人就是書中的主人公——孔子。
於是,老人的影子漸漸淡去,聖人的足跡歷歷在目,那是多么艱難坎坷的歷程啊,也許只有天上的日月,才見證了那流逝的歲月:
孔子三歲時父親就已去世,母親用薄弱的肩膀扛住了生活中的一切磨難,用深深的愛心引導和培養著他。“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以為禮容。”年幼的孔子,在玩耍的時候,就開始練習祭祀的禮儀,這雖然出自聖人的天性,但是如果沒有賢母的培養和教導,又如何能造就一代聖人輝煌的一生。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減輕母親的生活壓力,他從小就偷偷地替人家放牛,甚至還曾為辦喪事的人家充當過吹吹打打的吹鼓手。貧困的生活,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激發了他奮發向上、努力拚搏的鬥志,也許正是這種苦難的人生,才成就了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孔子十七歲那年,相依為命的母親也與世長辭,孤苦伶仃的他,走上了獨立謀生之路。他原想憑著貴族的血統躋身於上流社會,卻遭遇了陽虎的侮辱,這當頭一棒的打擊沒有使他灰心,反而激勵了他奮發學習的信心和決心。
刻苦勤奮的學習使他成為知識淵博的學者。
當然,從小就在母親薰陶下成長的他,一直就以天下為己任,將恢復周禮,實行仁政德治作為終生奮鬥的目標,他一生熱衷於從事政治,有一腔報國之熱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見解,但最高統治者對於他始終是採取一種若即若離、敬而遠之的態度。
好在上天雖然無法眷顧於他,卻給予他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在他天命之年時,終於得到了一個參與政治的機會,這個機會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年,卻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中都大治、夾谷會盟、力墮三都,一位政治家的卓越能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在他的治理下,原本孱弱的魯國,呈現出勃勃生機。只可惜這種輝煌有如曇花一現,齊國的美人計,讓魯國的頭面人物魯定公和季桓子都深陷其中,迫於形勢,他只得含淚離開了魯國,;ST實現心中的理想,他開始了十四年的周遊列國,在辛辛苦苦的東奔西走中,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危險,甚至多次險些喪命,可他仍然堅貞不渝地努力實現心中的理想,只可惜在禮崩樂壞的時代,回報他的除了碰壁還是碰壁。晚年他雖被魯國迎回,但始終沒有得到重用,他心中的理想,只能化作一場秋夢,隨著寒冬來臨而遺憾地消失。
比起政治生涯來,他在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上,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第一個創辦私學,成為當之無愧的至聖先師,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弟子,形成了光芒萬丈的儒家體系。
尤其是他留給後人的剛毅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社會,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虛l心好學、不恥下問、直道而行、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待人等等優秀品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偉哉一一孔子;偉哉一聖人。
我看見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步履艱難地向我走來,他腳步雖然蹣跚,可是一步一步邁得十分堅實而有力,他的臉上布滿了歲月風霜留下的皺紋,那是人生閱歷與豐富經驗完美的組合,他神情嚴峻,眉目里不乏慈祥,他性格隨和,可在大是大非上表現出無比的剛強。“寬而不慢,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我想起荀子對君子的描述,卻與眼前的老人十分吻合,不,老人豈是君子=字所能表述,應該用聖人才更恰如其分。
當然,這位老人就是書中的主人公——孔子。
於是,老人的影子漸漸淡去,聖人的足跡歷歷在目,那是多么艱難坎坷的歷程啊,也許只有天上的日月,才見證了那流逝的歲月:
孔子三歲時父親就已去世,母親用薄弱的肩膀扛住了生活中的一切磨難,用深深的愛心引導和培養著他。“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以為禮容。”年幼的孔子,在玩耍的時候,就開始練習祭祀的禮儀,這雖然出自聖人的天性,但是如果沒有賢母的培養和教導,又如何能造就一代聖人輝煌的一生。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減輕母親的生活壓力,他從小就偷偷地替人家放牛,甚至還曾為辦喪事的人家充當過吹吹打打的吹鼓手。貧困的生活,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激發了他奮發向上、努力拚搏的鬥志,也許正是這種苦難的人生,才成就了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孔子十七歲那年,相依為命的母親也與世長辭,孤苦伶仃的他,走上了獨立謀生之路。他原想憑著貴族的血統躋身於上流社會,卻遭遇了陽虎的侮辱,這當頭一棒的打擊沒有使他灰心,反而激勵了他奮發學習的信心和決心。
刻苦勤奮的學習使他成為知識淵博的學者。
當然,從小就在母親薰陶下成長的他,一直就以天下為己任,將恢復周禮,實行仁政德治作為終生奮鬥的目標,他一生熱衷於從事政治,有一腔報國之熱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見解,但最高統治者對於他始終是採取一種若即若離、敬而遠之的態度。
好在上天雖然無法眷顧於他,卻給予他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在他天命之年時,終於得到了一個參與政治的機會,這個機會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年,卻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中都大治、夾谷會盟、力墮三都,一位政治家的卓越能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在他的治理下,原本孱弱的魯國,呈現出勃勃生機。只可惜這種輝煌有如曇花一現,齊國的美人計,讓魯國的頭面人物魯定公和季桓子都深陷其中,迫於形勢,他只得含淚離開了魯國,;ST實現心中的理想,他開始了十四年的周遊列國,在辛辛苦苦的東奔西走中,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危險,甚至多次險些喪命,可他仍然堅貞不渝地努力實現心中的理想,只可惜在禮崩樂壞的時代,回報他的除了碰壁還是碰壁。晚年他雖被魯國迎回,但始終沒有得到重用,他心中的理想,只能化作一場秋夢,隨著寒冬來臨而遺憾地消失。
比起政治生涯來,他在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上,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第一個創辦私學,成為當之無愧的至聖先師,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弟子,形成了光芒萬丈的儒家體系。
尤其是他留給後人的剛毅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社會,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虛l心好學、不恥下問、直道而行、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待人等等優秀品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偉哉一一孔子;偉哉一聖人。
序言
面對孔像的沉思
眼前是一座雄偉的青銅塑像:這是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穿著大袖長袍,雙手拱作天揖,正虔誠地向天地世民施禮,濃濃的眉毛下,雙日凝視前方,似乎仍默默地沉浸在對仁義道德的不懈追求中,還有那寬鼻、闊嘴、長髯恰到好處地鑲嵌在國字形的臉上,體態端莊,面目慈祥,溫文爾雅,神情安然,既有儒雅之氣質,又具學者之風度。
這,就是人格偉岸的仁者、聰慧卓越的智者,流芳千古的聖人——孔子的塑像。
偉哉,孔子,竟然在他二千五百五十七年誕辰之際,擁有了以‘仁’和‘禮’為內涵,將博大、寬廣、深邃、智慧、奮發向上集於一身的新形象,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千人千面、百地百貌的歷史。
驀地,我的腦海浮現出歷代對孔子的種種描述:唇露齒,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之類的七陋之貌;反首,窪面,月角,日準,河目,海口,牛唇,昌顏,均賾,輔喉,駢齒的怪異之相;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風峙,坐如龍墩……身長九尺六寸,腰六十圍的神奇之態;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聖人形象等等。集群聖之大成,振玉聲金,道通中外;立萬世之師表,存神過化,德合乾坤。
無論外貌的美醜還是怪異,作為一代聖人的孔子,他的神聖地位總是不可動搖的。
我想起了孔廟裡這幅頌孔子的對聯,腦海中頓時浮現出重檐九脊,黃瓦飛甍,周繞迴廊的曲阜孔廟裡的大成殿。
當年宋徽宗趙佶尊稱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故而才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亞聖孟子也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盤(玉振)告終。以此象徵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讚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
而“萬世師表”則是大成殿內正中由康熙皇帝御筆親書的匾額。
奇哉,孔子,以一布衣學者身份,竟使無數英雄競折腰,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才子名士,無不對他頂禮膜拜,爭先向他鞠躬叩頭,行弟子之禮,甚至親筆為他題字寫詩,盡抒仰慕之情。懷念他,無疑的他是一個君子;如果一個人死後幾百年里,還有人惦記著他,那么他就是一位賢人;如果一個人死了幾千年,人們不僅記得他而且還用他的思想濟世育人,那么他就是偉人、是聖人了。孔子歷盡兩千五百多年而不衰,自然是偉人加聖人了。
何謂聖?“聖”者其繁體為“聖”,也就是說耳口之下的王乃為聖,即為在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之後,再發號施令的君王,才能通達事理,無所不通,才可以做到才智超群,超凡入聖。以此類推,“聖人”自然是指道德高尚,智慧非凡的人了。
孔子生前只有他的弟子十分敬仰他,可是當朝的君主、諸侯們並不認同他,至多不過是對他敬而遠之,故此他的一生鬱郁不得志,乃至在憂鬱中逝去。但是,他所創立的儒家學派,卻在歷盡磨難中發展壯大起來。
一統天下的秦始皇,曾對孔子的學說,深惡痛絕,故而下令“焚書坑儒。”致使孔子乃至孔子的儒家學說,遭遇了一場浩劫。
有道是只有經歷了風雨,才能見到彩虹的美麗,只有通過實踐檢驗,才能懂得什麼是真理。孔子的儒家文化的作用,就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之下,十分明顯的凸現出來。
漢朝統治者通過秦亡的教訓,感受到儒家學說倡導的“仁德”思想,對於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秩序,建立和諧社會,具有極大的精神支柱作用,於是,孔子作為人們的精神偶像被推崇出來,孔子所流傳下來的思想和書籍,也被奉為聖經,被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
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將儒家學說確立為人們共同信仰和遵循的正統理論,而作為儒學理論的締造者——孔子,被奉為聖人,成為開天闢地以來獨一無二的“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漢代經學家還將孔子這位布衣學者,封為“素王。”如王充在他的《論衡》中說:“孔子不王,素王之業在於春秋。”就是說,這位孔老夫子生前雖然沒有登上王位治理天下,可他的學說為天下立法,為治理天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故被推崇為“素王”,以此來提高孔子這位布衣學者的政治地位。
漢代皇帝為了表現對孔子的尊崇,封孔子為“文宣公”,其後人被賜封為“奉禮君”、“關內侯”,成為皇帝群臣中的公爵貴族,並撥款在孔子故里修建府邸,奉上田產,子孫世襲;魏晉南北朝又封“宗聖候、崇聖大夫”;唐朝皇帝為表現對孔子的更為尊崇,竟對死去一千年的孔子官升一級,封為“文宣王”;宋代則賜封孔子46代孫為“衍聖公”;元朝蒙古皇帝為了籠絡漢族臣民,再給孔子加官晉爵,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子孫世襲“衍聖公”;明朝無法再給孔子晉爵,便下令各地建孔廟、頒布法令凡“非聖毀經”者抓起來,甚至……
我想起了《論語》中的一段話:顏淵喟然嘆日: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將這段文字翻譯過來就是:顏淵嘆息著說:先生的學問和大道,我抬頭仰望,越望越高;我深入鑽研,越鑽越覺得深邃;看看好像在眼前,忽然又覺得在後面。先生善於一步一步誘導人,他用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用禮節來約束我的行為,我想停止前進而不可能,直到竭盡我的才能。他給我的感覺,就好像一個高大的東西立在眼前,我雖然想攀登上去,卻找不到路徑。
重溫這段話,我的心為之一動,一種一探聖人精神風骨與人格魅力的念頭油然而生。於是我開始對《論語》、《孔子家語》、《禮記》、《史記》中的《孔子世家》、《孔子弟子列傳》等有關資料進行了研究,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儘管有些資料摻雜了對孔子神化的部分,但剔出那些水分,一個完美的形象,栩栩如生實實在在的展示出來:仁愛忠信、叱吒風雲、睿智聰慧、憂國憂民、執著追求、身體力行、樂觀堅毅、慈祥寬容等等,他宛如一串珍珠,渾身上下閃爍著光輝,令人由衷讚嘆:真不愧為萬世師表之千古聖人,於是,我萌生向世人展現孔子一生的衝動,企盼能給予讀者以啟迪和教益。
眼前是一座雄偉的青銅塑像:這是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穿著大袖長袍,雙手拱作天揖,正虔誠地向天地世民施禮,濃濃的眉毛下,雙日凝視前方,似乎仍默默地沉浸在對仁義道德的不懈追求中,還有那寬鼻、闊嘴、長髯恰到好處地鑲嵌在國字形的臉上,體態端莊,面目慈祥,溫文爾雅,神情安然,既有儒雅之氣質,又具學者之風度。
這,就是人格偉岸的仁者、聰慧卓越的智者,流芳千古的聖人——孔子的塑像。
偉哉,孔子,竟然在他二千五百五十七年誕辰之際,擁有了以‘仁’和‘禮’為內涵,將博大、寬廣、深邃、智慧、奮發向上集於一身的新形象,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千人千面、百地百貌的歷史。
驀地,我的腦海浮現出歷代對孔子的種種描述:唇露齒,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之類的七陋之貌;反首,窪面,月角,日準,河目,海口,牛唇,昌顏,均賾,輔喉,駢齒的怪異之相;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風峙,坐如龍墩……身長九尺六寸,腰六十圍的神奇之態;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聖人形象等等。集群聖之大成,振玉聲金,道通中外;立萬世之師表,存神過化,德合乾坤。
無論外貌的美醜還是怪異,作為一代聖人的孔子,他的神聖地位總是不可動搖的。
我想起了孔廟裡這幅頌孔子的對聯,腦海中頓時浮現出重檐九脊,黃瓦飛甍,周繞迴廊的曲阜孔廟裡的大成殿。
當年宋徽宗趙佶尊稱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故而才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亞聖孟子也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盤(玉振)告終。以此象徵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讚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
而“萬世師表”則是大成殿內正中由康熙皇帝御筆親書的匾額。
奇哉,孔子,以一布衣學者身份,竟使無數英雄競折腰,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才子名士,無不對他頂禮膜拜,爭先向他鞠躬叩頭,行弟子之禮,甚至親筆為他題字寫詩,盡抒仰慕之情。懷念他,無疑的他是一個君子;如果一個人死後幾百年里,還有人惦記著他,那么他就是一位賢人;如果一個人死了幾千年,人們不僅記得他而且還用他的思想濟世育人,那么他就是偉人、是聖人了。孔子歷盡兩千五百多年而不衰,自然是偉人加聖人了。
何謂聖?“聖”者其繁體為“聖”,也就是說耳口之下的王乃為聖,即為在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之後,再發號施令的君王,才能通達事理,無所不通,才可以做到才智超群,超凡入聖。以此類推,“聖人”自然是指道德高尚,智慧非凡的人了。
孔子生前只有他的弟子十分敬仰他,可是當朝的君主、諸侯們並不認同他,至多不過是對他敬而遠之,故此他的一生鬱郁不得志,乃至在憂鬱中逝去。但是,他所創立的儒家學派,卻在歷盡磨難中發展壯大起來。
一統天下的秦始皇,曾對孔子的學說,深惡痛絕,故而下令“焚書坑儒。”致使孔子乃至孔子的儒家學說,遭遇了一場浩劫。
有道是只有經歷了風雨,才能見到彩虹的美麗,只有通過實踐檢驗,才能懂得什麼是真理。孔子的儒家文化的作用,就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之下,十分明顯的凸現出來。
漢朝統治者通過秦亡的教訓,感受到儒家學說倡導的“仁德”思想,對於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秩序,建立和諧社會,具有極大的精神支柱作用,於是,孔子作為人們的精神偶像被推崇出來,孔子所流傳下來的思想和書籍,也被奉為聖經,被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
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將儒家學說確立為人們共同信仰和遵循的正統理論,而作為儒學理論的締造者——孔子,被奉為聖人,成為開天闢地以來獨一無二的“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漢代經學家還將孔子這位布衣學者,封為“素王。”如王充在他的《論衡》中說:“孔子不王,素王之業在於春秋。”就是說,這位孔老夫子生前雖然沒有登上王位治理天下,可他的學說為天下立法,為治理天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故被推崇為“素王”,以此來提高孔子這位布衣學者的政治地位。
漢代皇帝為了表現對孔子的尊崇,封孔子為“文宣公”,其後人被賜封為“奉禮君”、“關內侯”,成為皇帝群臣中的公爵貴族,並撥款在孔子故里修建府邸,奉上田產,子孫世襲;魏晉南北朝又封“宗聖候、崇聖大夫”;唐朝皇帝為表現對孔子的更為尊崇,竟對死去一千年的孔子官升一級,封為“文宣王”;宋代則賜封孔子46代孫為“衍聖公”;元朝蒙古皇帝為了籠絡漢族臣民,再給孔子加官晉爵,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子孫世襲“衍聖公”;明朝無法再給孔子晉爵,便下令各地建孔廟、頒布法令凡“非聖毀經”者抓起來,甚至……
我想起了《論語》中的一段話:顏淵喟然嘆日: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將這段文字翻譯過來就是:顏淵嘆息著說:先生的學問和大道,我抬頭仰望,越望越高;我深入鑽研,越鑽越覺得深邃;看看好像在眼前,忽然又覺得在後面。先生善於一步一步誘導人,他用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用禮節來約束我的行為,我想停止前進而不可能,直到竭盡我的才能。他給我的感覺,就好像一個高大的東西立在眼前,我雖然想攀登上去,卻找不到路徑。
重溫這段話,我的心為之一動,一種一探聖人精神風骨與人格魅力的念頭油然而生。於是我開始對《論語》、《孔子家語》、《禮記》、《史記》中的《孔子世家》、《孔子弟子列傳》等有關資料進行了研究,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儘管有些資料摻雜了對孔子神化的部分,但剔出那些水分,一個完美的形象,栩栩如生實實在在的展示出來:仁愛忠信、叱吒風雲、睿智聰慧、憂國憂民、執著追求、身體力行、樂觀堅毅、慈祥寬容等等,他宛如一串珍珠,渾身上下閃爍著光輝,令人由衷讚嘆:真不愧為萬世師表之千古聖人,於是,我萌生向世人展現孔子一生的衝動,企盼能給予讀者以啟迪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