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學考王:高中歷史實用大全
-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 頁數:493頁
- 開本:16
- 作者:何紹光
- 出版日期:2006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554867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學考王:高中歷史實用大全》不僅為同學們系統梳理了中學各科的必備知識,專門總結了備考應試所需的各種技法,同時還為同學們歸納了各類可能考查的知識熱點和高頻考點,以及各類可能再現的命題冷點和複習中可能忽略的備考盲點。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讀史方略
一、目的計畫先分明
二、駕馭教材可遊刃
三、歷史公式結構法
四、課堂學習為中心
五、大師之言須銘記
六、快速記憶十五法
第二部分 單元學習
第1單元祖國歷史的開篇——先秦
第2單元封建大一統時期——秦漢
第3單元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魏晉南北朝
第蟬元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第5單元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遼宋夏金元
第6單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和封建社會由盛而衰——明清
第7單元清朝晚期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8單元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第9單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
第10單元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第11單元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第12單元國共的十年對峙
第13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14單元人民解放戰爭
第15單元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第16單元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第17單元“文化大革命”
第18單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形成
第19單元各族人民的團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
第20單元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第21單元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第22單元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開展
第23單元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和一戰
第24單元俄國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
第25單元一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
第26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27單元兩極格局的形成、發展與終結
第28單元戰後的資本主義社會
第29單元戰後社會主義運動的曲折發展
第30單元戰後亞洲經濟的發展
第31單元新格局下的世界政治和經濟
第三部分 易錯點擊
一、先秦
二、秦漢
三、魏晉南北朝
四、隋唐
五、宋元
六、明清
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
八、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九、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深化
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十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十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十三、抗日戰爭
十四、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十五、向社會主義過渡
十六、社會主義建設曲折發展
十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十八、古代希臘和羅馬
十九、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興起
二十、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
二十一、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時期
二十二、向帝國主義過渡及其戰爭危機
二十三、一戰後東西方世界
二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十五、兩極格局的世界
二十六、多極化的世界
第四部分重點精解
一、秦漢時期
1.秦漢不穩定的治國之術
2.秦統一中國
3.漢初郡國並行制
4.察舉制
5.算賦和口賦
6.西漢的“和親”問題
7.刺史制度
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1.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的主要特點
2.佛教盛行
3.道教的改造
蘭、隋唐時期
1.三省六部制
2.科舉制度
3.府兵制
4.募兵制
5.府兵制與募兵制的區別
6.租庸調製
7.兩稅法
8.唐朝處理民族關係的主要方式
四、宋元
1.北宋中央集權的加強
2.北宋的募兵制
3.元朝的行省制度
五、明清時期
1.明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
2.明太祖設內閣
3.衛所制
4.明清賦稅制度的改革
5.旗兵制
6.雍正設軍機處
7.康乾盛世
8.元明清政治重心與經濟重心分立的原因
9.對鄭和下西洋的認識
10.明清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現
11.明清時期中外關係
12.中國民主思想啟蒙第一人——黃宗羲
六、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
1.“閉關鎖國”政策
2.鴉片戰爭前中英社會比較
3.解析中國的落後
4.鴉片戰爭除了恥辱還有機遇
5.評價《天朝田畝制度》
6.評價《資政新篇》
七、洋務運動到清朝“新政”
1.洋務運動的評價
2.《馬關條約》的巨大危害
3.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及原因
4.“扶清滅洋”的口號
5.對清末“新政”的認識
6.“預備立憲”騙局中備派的政治目的及影響
八、辛亥革命、北洋軍閥的統治、新文化運動
1.如何理解三民主義
2.20世紀國中國革命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3.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的原因
九、五四運動到國民大革命
1.五四運動爆發的歷史條件
2.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
3.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
4.分析新三民主義的進步性
5.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黨內合作”問題
6.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革命中的領導作用
十、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1.三大起義的共性和個性
2.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十一、抗日戰爭
1.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問題
3.抗戰時期兩個戰場並存的原因
4.英、美廢止在華特權
5.堅決回擊“皖南事變”的原因
十二、解放戰爭
1.內戰爆發的必然性
2.人民解放戰爭的階段劃分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種建國方案
4.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十三、過渡時期
1.如何理解“過渡時期”
2.國家資本主義
3.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贖買政策的原因
4.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個階段
5.社會主義改造的遺留問題
6.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的貫徹實施
7.1949~1956年中國社會主要矛盾
8.人民政協和人民代表大會
9.政治協商制度
10.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1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2.新中國成立初毛澤東外交思想的含義
1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走向世界
十四、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前進
1.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鬥爭擴大化
2.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
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4.為什麼把“文革”定性為十年“內亂”
5.民主法制建設中斷
6.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失誤
7.中美關係正常化
8.中美關係的三個公報有關台灣的問題
9.中日關係的改善
十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1.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時期的“遵義會議”
2.中蘇關係
3.1999年憲法修正案的部分內容
4.“一國兩制”
5.鄧小平南巡
十六、工場手工業時期
1.世界近代史開始於1500年左右的理由
2.辯證評價新航路開闢
3.關於歐洲資本原始積累
4.人文主義
5.近代社會到來的主要特徵
6.認識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7.有關英國革命的幾個問題
8.有關法國革命的幾個問題
9.1789~1814年法國的人權、土地政策
10.1787年美國憲法的民主性與局限性
11.拉美獨立戰爭的發生主要是外部因素的影響
十七、蒸汽時代
1.工業革命的條件及其影響
2.早期工人運動與早期社會主義運動
3.歐洲、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
4.殖民擴張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
……
第五部分 專題模組
第六部分 專題簡報
第七部分 重大史實
第八部分 中外人物
第九部分 典章制度
第十部分 世紀災難
第十一部分 節日民俗
第十二部分 歷史雜談
第十三部分解題指導
第十四部分 附 錄
一、目的計畫先分明
二、駕馭教材可遊刃
三、歷史公式結構法
四、課堂學習為中心
五、大師之言須銘記
六、快速記憶十五法
第二部分 單元學習
第1單元祖國歷史的開篇——先秦
第2單元封建大一統時期——秦漢
第3單元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魏晉南北朝
第蟬元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第5單元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遼宋夏金元
第6單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和封建社會由盛而衰——明清
第7單元清朝晚期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8單元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第9單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
第10單元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第11單元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第12單元國共的十年對峙
第13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14單元人民解放戰爭
第15單元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第16單元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第17單元“文化大革命”
第18單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形成
第19單元各族人民的團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
第20單元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第21單元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第22單元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開展
第23單元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和一戰
第24單元俄國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
第25單元一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
第26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27單元兩極格局的形成、發展與終結
第28單元戰後的資本主義社會
第29單元戰後社會主義運動的曲折發展
第30單元戰後亞洲經濟的發展
第31單元新格局下的世界政治和經濟
第三部分 易錯點擊
一、先秦
二、秦漢
三、魏晉南北朝
四、隋唐
五、宋元
六、明清
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
八、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九、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深化
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十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十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十三、抗日戰爭
十四、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十五、向社會主義過渡
十六、社會主義建設曲折發展
十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十八、古代希臘和羅馬
十九、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興起
二十、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
二十一、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時期
二十二、向帝國主義過渡及其戰爭危機
二十三、一戰後東西方世界
二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十五、兩極格局的世界
二十六、多極化的世界
第四部分重點精解
一、秦漢時期
1.秦漢不穩定的治國之術
2.秦統一中國
3.漢初郡國並行制
4.察舉制
5.算賦和口賦
6.西漢的“和親”問題
7.刺史制度
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1.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的主要特點
2.佛教盛行
3.道教的改造
蘭、隋唐時期
1.三省六部制
2.科舉制度
3.府兵制
4.募兵制
5.府兵制與募兵制的區別
6.租庸調製
7.兩稅法
8.唐朝處理民族關係的主要方式
四、宋元
1.北宋中央集權的加強
2.北宋的募兵制
3.元朝的行省制度
五、明清時期
1.明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
2.明太祖設內閣
3.衛所制
4.明清賦稅制度的改革
5.旗兵制
6.雍正設軍機處
7.康乾盛世
8.元明清政治重心與經濟重心分立的原因
9.對鄭和下西洋的認識
10.明清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現
11.明清時期中外關係
12.中國民主思想啟蒙第一人——黃宗羲
六、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
1.“閉關鎖國”政策
2.鴉片戰爭前中英社會比較
3.解析中國的落後
4.鴉片戰爭除了恥辱還有機遇
5.評價《天朝田畝制度》
6.評價《資政新篇》
七、洋務運動到清朝“新政”
1.洋務運動的評價
2.《馬關條約》的巨大危害
3.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及原因
4.“扶清滅洋”的口號
5.對清末“新政”的認識
6.“預備立憲”騙局中備派的政治目的及影響
八、辛亥革命、北洋軍閥的統治、新文化運動
1.如何理解三民主義
2.20世紀國中國革命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3.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的原因
九、五四運動到國民大革命
1.五四運動爆發的歷史條件
2.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
3.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
4.分析新三民主義的進步性
5.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黨內合作”問題
6.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革命中的領導作用
十、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1.三大起義的共性和個性
2.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十一、抗日戰爭
1.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問題
3.抗戰時期兩個戰場並存的原因
4.英、美廢止在華特權
5.堅決回擊“皖南事變”的原因
十二、解放戰爭
1.內戰爆發的必然性
2.人民解放戰爭的階段劃分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種建國方案
4.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十三、過渡時期
1.如何理解“過渡時期”
2.國家資本主義
3.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贖買政策的原因
4.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個階段
5.社會主義改造的遺留問題
6.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的貫徹實施
7.1949~1956年中國社會主要矛盾
8.人民政協和人民代表大會
9.政治協商制度
10.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1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2.新中國成立初毛澤東外交思想的含義
1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走向世界
十四、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前進
1.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鬥爭擴大化
2.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
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4.為什麼把“文革”定性為十年“內亂”
5.民主法制建設中斷
6.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失誤
7.中美關係正常化
8.中美關係的三個公報有關台灣的問題
9.中日關係的改善
十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1.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時期的“遵義會議”
2.中蘇關係
3.1999年憲法修正案的部分內容
4.“一國兩制”
5.鄧小平南巡
十六、工場手工業時期
1.世界近代史開始於1500年左右的理由
2.辯證評價新航路開闢
3.關於歐洲資本原始積累
4.人文主義
5.近代社會到來的主要特徵
6.認識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7.有關英國革命的幾個問題
8.有關法國革命的幾個問題
9.1789~1814年法國的人權、土地政策
10.1787年美國憲法的民主性與局限性
11.拉美獨立戰爭的發生主要是外部因素的影響
十七、蒸汽時代
1.工業革命的條件及其影響
2.早期工人運動與早期社會主義運動
3.歐洲、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
4.殖民擴張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
……
第五部分 專題模組
第六部分 專題簡報
第七部分 重大史實
第八部分 中外人物
第九部分 典章制度
第十部分 世紀災難
第十一部分 節日民俗
第十二部分 歷史雜談
第十三部分解題指導
第十四部分 附 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