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巷社區

學習巷社區

學習巷社區地處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西大街中段回族聚集的坊上,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社區,東起廣濟街,西止舉院巷,南接西大街,北到廟后街,轄區面積0.4平方公里,戶數3690戶,常住人口1071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學習巷社區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所屬地區陝西西安市蓮湖區
  • 面積:0.4平方公里
  • 人口:10714人
社區概況,社區設施,社區服務,社區機構,社區工作,

社區概況

學習巷社區地處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西大街中段回族聚集的坊上,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社區,東起廣濟街,西止舉院巷,南接西大街,北到廟后街,轄區面積0.4平方公里,戶數3690戶,常住人口10714人, 80%以上都是回族,60歲以上老年人1560人,低保戶497戶,下崗失業持再就業優惠證267人,社區殘疾人128人,其中享受低保84戶。社區共有駐地單位16個。社區各類組織機構健全,制度完善,快捷為民眾服務的辦公體系。如社區議事監督委員會、社區黨支部、工青婦、民族、統戰、勞動保障工作站、計生、老齡、殘協、綜合治理、關工委、各類學校等等,社區還建立警務室、檔案室、微機房、社區安全監控設施、無線廣播站、社區公共網站等,各類組織各項工作健康有序進行,是社區建設規範化、制度化、現代化的樣板。社區成立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將昔日封閉、落後、基礎設施差、民眾生活困難多的地區,改變為如今環境優美、街區整潔、市場繁榮、人們崇尚科學、健康、文明禮儀的生活方式,安居樂業、團結進步、安定和諧的新型民族社區,成為省、市乃至全國聞名的先進社區。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省、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示範社區等榮譽。社區帶頭人白秀蘭同志也被樹立為省、市、國家級先進典型,榮幸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中央首長及省、市領導多次到社區視察和指導工作。
學習巷社區

社區設施

自2001年社區成立後,在短短的時間裡,創造了社區建設的“深圳速度”,改變了轄區面貌和基礎條件,對小街道路全面整修,對低洼住房、危房進行了改造,解決了長期困擾民眾吃水難、排污難、出行難問題,解決小街電力供應嚴重不足、集資重置了增容變壓器,對三座公廁進行了改造,修建了街頭廣場、文化牆、閱報欄、黑板報。轄區懸掛了許多展板、標語牌,營造了十分濃郁的文化氛圍。在原有一處澇池的廢墟上,建起了一座560平米“星光工程”綜合辦公大樓,樓內設施齊全,是一座功能齊備的現代化社區樣板工程,建立“老年人日間託管中心”、“孤獨症、精神採集托養訓練中心”、“殘疾人康復訓練工作站”、“愛心超市”、“社區圖書閱覽室”等。打造市場、發展經濟,建立民族特色新的旅遊景區,從根本上解決民眾就業,生活問題並帶領民眾致富奔小康,打造“民族商品小吃市場”和“民族飾品青乾果市場”,對轄區主要街道進行仿唐式的歷史街區立面改造,路口修建了仿古牌樓,和整體改造的三座清真寺共同構成獨特的民俗風情。民族小吃的民族市井新景區,新建市場安置500餘經營戶千餘人就業崗位,繁榮了市場,基本上解決了轄區的就業問題,正在向使轄區民眾生活奔小康的目標邁進。
學習巷社區

社區服務

在少數民族計生工作中,創造了多年無一例計畫外生育,計生落實率100%。少數民族婦女領取獨生子女證者日益增多,婚育新風成時尚。非常重視婦女工作,在維權、反對家庭暴力、建功、五好家庭等方面工作很有特色並有許多突出的建樹。在殘疾人口局街辦之首的社區,殘疾人、困難戶都享受低保,有就業能力炸100%就業。建立有“助殘基金”。處理突發事件,維護地區穩定。她一身正氣,有非凡的膽魄和能力。積極重大棘手的大事件,她都順利解決,替政府排憂解難。在綜合治理、人民調解、二勞幫教工作中,共舉辦學習班、報告會百餘次,調解糾紛數百起。如今,轄區打架鬥毆、吸毒等現象難遇,呈現一派安定祥和的面貌。民族團結成績顯著,回漢相處融洽,為501戶辦理低保,解決了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發放再就業優惠證156戶,為孤老殘經常性資助,為8戶老人送終,社區無論哪位民眾家裡有急、難事,都得到幫助。多次為孤寡殘患病少兒捐款。關心下一代教育,弘揚民族文化,四年獎勵考入大學生100餘名,發放助學金20餘萬。社區老年大學、家長學校、電大社區教學基地、科普大學、人口學校、文明市民學校辦的火爆。秧歌隊、民族歌舞團、老年書畫社、武術隊經常活動並參賽表演。社區有一支熱心公益事業、樂於奉獻的龐大志願者隊伍,在拆遷工作、創衛工作、抗戰救災工作中,都有突出表現。駐地單位、清真寺都緊密的團結在社區周圍,社區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在整個回坊地區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社區的民族團結進步與發展必將推動整個民族事業的發展前進。
學習巷社區

社區機構

學習巷社區共有駐地單位16個。社區黨支部有黨員88人(直管黨員29人,駐地單位黨員59人),支部書記1人,委員2人,社區組織機構健全,設有社區黨支部,居民委員會,議事監督委員會,勞動保障,環境衛生,治安調解委員會,綜合治理辦公室,社區團支部、婦聯,社區統戰,社區殘協,計生協會,警務室等20多個服務機構。社區居委會現有:書記兼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員4人、協理員3人。建起了一座560平方米的“星光工程”綜合辦公大樓。內設有青少年活動站、老年活動中心、閱覽室、棋牌室、各類學校、醫務室、警務室、綜合服務站、殘疾人康復中心。配備有背投電視機、微機、空調、複印機、電話傳真機、DVD播放機、跑步機等健身器材。這裡回、漢相處融洽,有著濃郁的鄉土親情。社區為497戶辦理低保,解決了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發放再就業優惠證267戶。為孤、老、殘經常性資助,每年對考入大學的學生都予以重獎,發放獎學金達20餘萬元。社區設有各類學校、家長學校、老年大學、科普學校、電大社區教育基地等七所學校和老年書畫會、太極拳協會、秧歌隊、鑼鼓隊、民族歌舞團。
學習巷社區

社區工作

學習巷社區阡陌小巷多,人口密度大,從前環境條件差,民族文化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表現為“三多一低”無業人員多、殘疾人員多、孤寡老人多、文化層次低。2001年社區成立以來,在省、市、區、街辦和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黨支部書記、主任白秀蘭同志的帶領下,對小巷的街道進行全面整修。對低洼住房、危房進行了改造,解決了長期困擾民眾吃水難、排污難的問題。小街電力供應嚴重不足,集資重置了增容變壓器。對三座公廁進行了改造。在原來的一處澇地的廢墟上,學習巷社區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通過社區一班人多年來的努力,使“回坊”出現了許多新氣象。少數民族婚育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領取獨生子女證的日趨增多、考取大專院校的少數民族學生越來越多;社區舉辦的學校吸引了眾多的回族民眾參加學習,接受教育;社區內的民間糾紛,家庭暴力,吸毒等現象日漸消除,呈現出崇尚科學文化、文明禮儀、熱心公益事業的新風尚,鄰里和睦、團結友愛、安定祥和的新景象。社區著力打造“回坊歷史街區”繁榮民族經濟文化。修建了大學習巷牌樓,開發 “青乾果”和“民族商品、小吃”兩個綜合市場,從根本上解決轄區民眾生活問題和無業,下崗問題。社區還在轄區內安裝了監控設施,是全市社區第一家。社區還建立了社區網站、社區無線廣播站。
學習巷社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