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省愁臥

學省愁臥

《學省愁臥》是南朝文學家沈約在南齊國子祭酒任上寫的詩作。此詩寫秋景抒愁緒,流露了作者憂時懼世,欲高蹈遠避的情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學省愁臥
  • 作品別名:直學省愁臥
  • 創作年代:南朝齊
  • 文學體裁:五言詩
  • 作者:沈約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學省愁臥
秋風吹廣陌,蕭瑟入南闈。
愁人掩軒臥,高窗時動扉。
虛館清陰滿,神宇曖微微。
網蟲垂戶織,夕鳥傍櫩飛。
纓佩空為忝,江海事多違。
山中有桂樹,歲暮可言歸。

作品鑑賞

此詩又題作《直學省愁臥》,“直”即“值”。公元494年(建武元年)齊明帝蕭鸞即位後,沈約進號輔國將軍,征為五兵尚書,遷國子祭酒。這首詩就是他在國子祭酒任上寫的。“學省”,即國學。
詩題中“愁臥”的愁,為全詩奠定了基調。首聯繪寫大環境。蕭瑟秋風,吹過寬廣的大道,撲入深重的南闈。兩句給全詩籠罩上一層灰濛濛的色調,那秋風恰似詩人愁思滿腹的內心,紛亂、黯淡。第三句詩人自稱“愁人”,關照詩題“愁臥”,將“愁”的意緒直接點畫出來。他關起長廊的窗戶,靜靜仰臥,似乎要將撩逗愁思的秋風關在外面,也把愁思關在外面。但外面卻秋風陣陣,不斷吹打著窗戶,窗扇被颳得來回搖晃,不時發出篤篤聲響。這“動扉”之響,空曠而寥落,反襯出一派寂靜、淒清的氣氛,更加重加濃了詩人憂來無端的愁思,仿佛要將其延引到無限廣袤的天地之間去。於是,詩人的愁思愈加濃郁了,觸目所見,無不帶有蕭瑟悲涼、慘戚淒迷的色彩。虛館緊閉,闃寂無人,充溢著泠泠清陰;神宇暗昧,昏昏曖曖,籠罩著沉沉陰霾;宇棟畫角,蜘蛛結密網而下;夕陽西沉,暮鳥依曲廊而飛。這裡寫景,有意造成不尋常的反差,在對比中婉轉達意。“虛館”本清靜幽雅之地,卻被清陰塞“滿”了,“滿”得使人透不過氣;“神宇”本朗朗大殿,此時卻已昏曖暗昧,暮氣沉沉;高堂大殿,往往可見蜘蛛結網;曲庭迴廊,處處都是暮鳥歸飛。這就從富麗堂皇之中,傳寫出色彩的沉暗和景象的亂迷來。這番寫景,立意也非同尋常,它暗示著詩人已從繁華中看到了衰落的徵兆。這凝重而窒人呼吸的氣氛,迫使詩人生起了亟欲擺脫的念頭。然而,“纓佩空為忝,江海事多違”,他雖有遠適江海的避世之想,卻仍然不得不混跡官場,徒然地虛擲光陰。這正是詩人居“學省”要位卻不免憂來無端地“愁臥”著的真正原因。“纓佩”,古代官員衣帽之飾品,這裡指官位。忝,辱之意,是做官的謙遜說法。“江海”句出於《莊子》:“就藪澤,處閒曠,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也。”這兩句值得注目的是一個“空”(徒然)字,它正道出了詩人愁緒滿懷而又無可奈何的複雜心情。最後,詩人從自然界的秋末歲暮,感觸到了人生的“歲暮”——“山中有桂樹,歲暮可言歸”,那長著亭亭桂樹的山林,正是歸隱的好去處。人生易老,塵世富貴,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不如歸去。沈約歷仕三朝,後人或譏之。但從他這首詩(及其他詩作)中看,這位詩人的內心,也未始沒有超邁澹遠的一面。尤其是當時詩人正值離開東陽太守的貶所而重獲晉用之際,他沒有沉湎於淺薄的得意之中,而是從宦海沉浮中尋味到人生應有如何的歸宿才有意義:這一點,就更加難能可貴了。所以,若把“歲暮可言歸”看成是詩人此時的心志所寄,也不是過甚其辭。
此詩佳處,全在前八句寫景,尤其妙在以虛見實的筆法。若“高窗時動扉”,將無形的風寫得有形、有聲;若“虛館清陰滿”,不可捉摸的“清陰”著一“滿”字,遂產生了水一般的充溢感和陰涼感。至於寫景中的“景情交盡,都無浮溢”(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評此詩語),更是觸處可見、無須贅說的了。

作者簡介

沈約(441-513)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宋征虜將軍沈林子之孫、淮南太守沈璞之子。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助梁武帝登位,為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官至尚書令。公元494年(齊隆昌元年)任東陽郡(陳代改為金華郡)太守時,建軍台玄暢樓(後改名八詠樓)。他提出詩歌創作“四聲八病”之說,是齊、梁文壇領袖。作詩精密工整,尤注重聲律、對仗。詩文之外,又長史學。其據舊版增改所撰《宋書》百卷,資料翔實,傳記評論,頗有識見。著有《齊記》、《四聲譜》、《梁武紀》、《梁儀注》、《沈約集》等。死後謚隱。明人張溥輯有《沈隱侯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