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彙刊》1934年1月創辦于山東荷澤,總編輯逯欽立、副總編輯李釗彬,由學生自治會事務股發行,屬於學生自治會刊物,旨在便利學生練習文字發表能力,提高學術探討精神,主要刊登山東省立荷澤中學學生自治會會員及教職員所撰寫的學術論著、文藝創作、名著翻譯、小品散文等,每期定價一角,館藏3期,停刊日期以及原因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生彙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4年1月
《學生彙刊》1934年1月創辦于山東荷澤,總編輯逯欽立、副總編輯李釗彬,由學生自治會事務股發行,屬於學生自治會刊物,旨在便利學生練習文字發表能力,提高學術探討精神,主要刊登山東省立荷澤中學學生自治會會員及教職員所撰寫的學術論著、文藝創作、名著翻譯、小品散文等,每期定價一角,館藏3期,停刊日期以及原因不詳。
《學生彙刊》1934年1月創辦于山東荷澤,總編輯逯欽立、副總編輯李釗彬,由學生自治會事務股發行,屬於學生自治會刊物,旨在便利學生練習文字發表能力,提高學術探討精神,主要刊登山東省立荷澤中學學生自治會會員及教職員所撰寫的學...
《常熟旅太四中學生同鄉會彙刊》創刊於江蘇太倉,創刊時間不詳,刊期不詳,屬於同鄉會刊物,常熟旅太四中學生同鄉會編輯發行,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1923年7月《癸亥號》一期。辦刊宗旨 本刊旨在提倡為學興趣,發揚互助精神。欄目方向 主要內容分言論、學術、文藝、雜俎、譯著等欄目。“言論”欄目刊載的文章均討論...
“記載”欄中刊載的是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的大事記、學生統計表等。“雜俎”欄目中刊載的是一些文學作品,包括詩歌、小傳等。該刊還是蘇州學生刊物中較早傳播新思潮的刊物之一。於“五四”前夕出版,在“五四”運動中宣傳了進步思潮。《彙刊》刊登的文章,從生產的發展,帝國主義的商品輸出和武力侵略等根本問...
劉半農在大學裡授課時,因向學生們徵集“罵語”,又被寧波、廣東的學生相繼用方言“大罵”。此後,劉半農又去拜會章太炎。章太炎也聽說了他正在收集“罵人語言”,就用漢代的罵人話“罵他”,還告訴他這句罵人話是誰說的、典出何處;接著用唐朝罵人的話“罵”他,再告訴他是誰罵的,典出何處。一直從上午說到...
馬凱學指導的博士研究生王勇強論文“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Loss Reduction Method on SISL Platform”於2018年9月獲得第11屆中英歐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研討會(UCMMT 2018)最佳學生論文 一等獎 ;2023年12月,聯合指導的天津大學微電子學院“研究生創意組芯靈科技團隊(成員:王志鵬、何宇欣、魏怡鑫、張連震、...
學藝社除編輯刊物外,還出有《學藝論文集》、《學藝叢書》、《學藝彙刊》、《文藝叢書》和《輯印古書》等,這些均有賴於鄭貞文得力的組織領導。由於他在推進會務中成績顯著,1923年丙辰社改名中華學藝社,重新改選時,鄭貞文以最多的票數連任總幹事。1932年成立的中國化學會,是我國成立較早、影響較大的自然科學...
此外還力主活躍學術空氣,豐富課餘生活,注意多方面培養和陶冶學生人格。篆刻藝術 經亨頤少年時代即喜愛篆刻,取法漢印,參以《三公山碑》《開母石闕》意趣,所作端莊清雅。畫從八大山人,書宗《爨寶子碑》,兼收並蓄,融會貫通,均自成一家。經亨頤一生高風亮節,晚年退居上海頤和路,顏其居日“春霜草堂”...
學生培養 截至2019年4月,李召良培養的博士畢業生曾三次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多次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和院長特別獎。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李召良對熱紅外遙感技術 做出了貢獻。”(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評)“李召良在空間遙感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和對中國、法國兩國科技交流做出了 突出貢獻。”(...
即現行的《數學通訊》、《數學通報》和《數學學報》.以後又陸續創辦了一些數學刊物,只是有的未能延續下來,它們是1956年7月在河南創辦的《數學教學通訊》,共出版23期;1958年9月在西安創辦的《農業中學數學教學通訊》,共出版11期;1958年10月在天津創辦的《紅旗數學彙刊》,共出版5期;…...
虞晶怡獲美國發明專利20餘項。人才培養 學生培養 執教課程 編寫教材 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虞晶怡對計算機攝影學和計算機視覺的理論分析、算法和系統方面 做出了貢獻。”(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評)“虞晶怡在計算成像系統方面做出了 貢獻。”(美國光學學 會評 )
學生培養 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黃教授(黃德雙)作為一個戰鬥在計算機高新產業發展第一線的知名教授和理論專家,對教學科研投入巨大精力,具有實幹、創新和奉獻精神,值得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 師學習。”(時任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張曉龍評)“黃德雙對模式識別神經網路和生物信息學...
人才培養 教育成果 培養學生 據2023年3月南方科技大學官網,劉國平指導博士後10多名,博士生50多名,碩士生40多名。 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劉國平是卓越的科技工作者。(中國自動化學會評)劉國平是智慧型感知與自主控制方向的帶頭人。(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評)
營造學社彙刊四卷 《雲崗石窟中所表現的北魏建築》 1933.12 營造學社彙刊四卷 《大同古建築調查報告》 1933.12 營造學社彙刊四卷,與劉敦楨合寫 《趙縣大石橋》 1934.03 營造學社彙刊五卷一期 《修理故宮景山萬壽亭計畫》 1934 營造學社彙刊四卷,與劉敦楨合寫 《漢代建築式樣與裝飾》 1934 營造學社四卷,與劉...
2005年11月—2008年3月,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明日之星”項目學生,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視覺計算組進行學習和研究工作,合作導師為孫劍。2009年7月—2011年12月,任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講師。2009年8月—2010年4月,在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計算機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合作導師為Marshall Tappen。2012年1月—2017年,任...
指導學生 截至2012年12月,王力哲已指導了20餘名研究生進行關於數據密集型計算、格線計算、雲集的相關 研究。學術講座 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王力哲在高效遙感數據處理、分析與套用中做出了傑出貢獻。”(電氣與電子工程 師協會評)“王力哲在數字地球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歐洲人文和自然 科學院院長Marja ...
《對外漢語教學論著總目》(作家出版社,220萬字)、《中國歷代賓禮》(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日本漢語音韻學史》(商務印書館,50萬字)、《日本明治北京官話課本語音研究》(商務印書館,35萬字)、《日本近現代漢語語法史綱》(商務印書館,35萬字)、《日本漢語教科書彙刊(1912年前)》(30冊,中華書局)...
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型歷史文獻《台灣文獻彙刊》出版座談會。7月首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期間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第一屆涉台圖書聯展。9月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來訪。第十四屆中央台辦運動會在懷柔紅螺山莊舉行。美國華文出版協會來訪。2009年 10月廈門舉辦的兩岸圖書交易會期間承辦“第三屆...
由張文軍、倪冰冰、黃文燾、劉張鵬聯合指導的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元立方實驗室團隊(王俊傑、趙重印、金巧巧、張致遠、譚亦傑、張議文、顧諾、鐵亦柔、李澤凡、楊健程、覃文韜)和設計學院學生團隊,於2022年11月獲得第八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全國金獎 。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個人...
龍非了和中國營造學社有過密切的聯繫,曾經在《中國營造學社彙刊》上先後發表過《開封之鐵塔》(三卷四期,1933年)和《穴居雜考》(五卷一期,1934年)兩篇論文,還曾經在營造學社最艱難的時候捐獻過一千個大洋,所以一直以來,龍先生的學生們都當然地認為他是中國營造學社的社員,直到有關中國營造學社的檔案...
《詞莂》是清代朱孝臧編選、張爾田補錄的詞集。內容簡介 《詞莂》是1921年由晚清詞學大家朱祖謀及其學生張爾田共同編訂的一部清詞選本。《詞莂》共一卷。全書錄清人毛奇齡、陳維崧、朱彝尊、曹貞吉、顧貞觀、納蘭性德、厲鶚、張惠言、周之琦、項廷紀、蔣春霖、王鵬運、鄭文焯、朱祖謀、況周頤凡十五家,詞一百三十七首。有清...
在此期間,他以長篇研究論文《宜賓舊州白塔宋墓》(刊載於1944年10月《營造學社彙刊》七卷期)《山西榆次永壽寺雨華宮》(刊載於1946年10月《營造學社彙刊》七卷二期)在學術界嶄露頭角,他協助梁思成先生撰寫《中國建築史》《APictori 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圖象中國建築史),繪製了這兩部著作的...
指導學生 截至2024年4月,王昭誠指導本科生陳家璇、沙子淵 、馬可等獲清華大學本科畢設優秀論文;指導研究生毛天奇、高鎮獲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和清華大學學術新秀等榮譽;指導學生錢辰、王琪、申文倩、劉文東、陳家璇獲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指導學生談健冬、毛天奇、盧建中、明颺獲清華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
《農聲》1923年5月15日在廣州創刊,1944年2月停刊,共出版231期。該刊由國立廣東大學農學院編輯,廣東大學農專學生會出版組發行,第187期起由中山大學農學會發行,第229期起遷石坪出版。1935年8月改名《農聲月刊》,1943年改名《農聲雙月刊》,逐頁題名《農聲彙刊》。原為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學生會出版的旬刊...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評審“優秀”。共發表國際SCI和EI收錄學術論文100多篇,包括著名IEEE Trans.彙刊等SCI期刊論文26篇,獲國家授權專利7項。是16次國際學術會議的技術委員會委員,擔任12個國際著名期刊的審稿人。指導學生在2011獲“微軟學者獎”。學術任職 中國電子學會會士。研究方向 信源/網路資訊理論、...
1987年之後,方俊繼續開拓地球自由振盪的研究,他先後發表了《地球的自由振盪(一)》、《地球的自由振盪(二)》的論文,並指導學生從理論上結合高低階簡正模信息反饋地球內部構造做了有益探索。1998年5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方俊率先開展中國空間引力場的研究,並為觀測中國人造...
據2024年6月哈爾濱工程大學教師個人主頁網站數據,於志文已在《美國計算機協會計算概觀(ACM Computing Surveys)》《IEEE 普適計算(IEEE Pervasive Computing)》《IEEE知識與數據工程彙刊(IEEE TKDE)》《IEEE人機系統彙刊(IEEE THMS)》、ACM普適計算國際會議(UbiComp)、IEEE國際普適計算會議( PerCom)等國際學術...
學生培養 截至2022年5月,潘時龍已培養100多名研究生;截至2022年9月,潘時龍培養的研究生3人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托舉工程,7人獲IEEE光子學會或微波學會研究生獎,9人獲SPIE獎學金,6人獲國家級學會或省級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22人獲“全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年度新聞人物”、團中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
IEEE模式分析和機器智慧型彙刊(TPAMI)、IEEE神經網路與學習系統彙刊(TNNLS)、IEEE圖像處理彙刊(TIP)、IEEE知識和數據工程彙刊(TKDE)、IEEE控制論彙刊(TCYB)、IEEE多媒體彙刊(TMM)、IEEE電路和視頻技術系統彙刊(TCSVT)、IEEE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國際會議(CVPR)、IEEE機器視覺國際會議(ICCV),歐洲機器...
1951年秋,他滿腔熱情地率領中山大學農學院農化系高年級學生,參加由華南墾殖局主持並組織的熱帶作物宜林地勘察隊,與青年學生一起跋山涉水,足跡遍及湛江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完成兩地土壤性質、植被、氣候條件等自然因素的調查,提出了《宜種橡膠與熱帶經濟作物的實施意見》,為開發我國橡膠事業和湛江、海南宜林地建設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