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理反思與策略重構:英漢詞典中例證翻譯的目的性研究

學理反思與策略重構:英漢詞典中例證翻譯的目的性研究

《學理反思與策略重構:英漢詞典中例證翻譯的目的性研究》內容簡介:談翻譯,我們首先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翻譯,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在人類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廣泛地進行著,但在歷史中卻很少得到世人的關注;豐富的翻譯活動,一直被實踐者認為是充滿障礙的工作,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卻很少有學者對其進行深入而系統的研究。這兩個方面情況的長期存在,或者說翻譯領域被歷史學界、被理論界長期忽視的狀況造成的直接影響便是,翻譯一直被當作一種“雕蟲小技”。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語言學家對翻譯問題不予重視,歷史學家對翻譯活動熟視無睹,知識界對翻譯的認識幾乎是零。這在很大程度上使翻譯活動在兩個方面被遮蔽:一是翻譯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作用得不到足夠的承認;二是對翻譯的種種問題得不到科學、系統的研究。尤為耐人尋味的是,對翻譯的這種輕視態度不僅僅來自翻譯界的外部,而且還來自翻譯界的內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理反思與策略重構:英漢詞典中例證翻譯的目的性研究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417頁
  • 開本:32
  • 定價:31.00
  • 作者:陳偉 張柏然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英語
  • ISBN:9787532741373, 7532741370
  • 品牌:上海譯文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學理反思與策略重構:英漢詞典中例證翻譯的目的性研究》:譯學新論叢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述
第一節 雙語詞典翻譯的本質及其異質特徵
第二節 例證翻譯研究的現實動因及歷史研究概述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內容、方法及視角
第四節 主體構架及相關術語界定
第五節 小結

第二章 例證翻譯的本質探源及運思切人點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例證翻譯的本質探源
第三節 功能翻譯理論述評
第四節 基於目的論的例證翻譯系統構建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例證翻譯的目的性反思一:譯者的目的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翻譯活動中的譯者主體性
第三節 現有例證翻譯的譯者目的思想
第四節 理解例證意義:基於理論詞典學的反思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例證翻譯的目的性反思二:交際的目的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現有例證翻譯的交際目的思想
第三節 闡發詞目意義:現實性與可行性研究
第四節 實現例證語法、句法功能的語言屬性與機制
第五節 接受者視域的期待潛勢
第六節 源於交際質素的反思與詮釋
第七節 小結

第五章 例證翻譯的目的性反思三:策略性目的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現有例證翻譯的策略思想
第三節 直譯策略的辯證解讀
第四節 活譯策略的可行性思考
第五節 基於意義取向與語言風格的斷想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例證翻譯的目的性探證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例證翻譯目的性的根本前提:詞典文本屬性
第三節 例證翻譯目的性的決定因素:詞典例證功能
第四節 例證翻譯目的性的策略條件:讀者認知特點
第五節 例證翻譯的目的性整合
第六節 小結

第七章 例證翻譯的方法論研究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例證翻譯的方法論:原則與模型
第三節 文化內涵例證的翻譯:目的與方法
第四節 目的一策略一原則:自由的理性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例證翻譯目的性視角研究的思考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對等詞:局限性與目的性
第三節 例證選配原則的背叛與重心換位
第四節 例證翻譯評論範式的轉變與新體系的構建
第五節 小結

第九章 結束語
第一節 研究綜評
第二節 後續性可拓展空間
附錄一關於例證翻譯“闡發詞目意義”的詞典調查
附錄二基於例證翻譯交際目的性的使用者調查
附錄三成詞原則的認知可解性研究
參考文獻
主要參考詞典或文集
後記

文摘

正因為如此,雙語詞典學作為詞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學科性質的歸屬問題也同樣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才得到人們的基本認同。張柏然在《雙語詞典(編纂)學芻論》一文中對此進行了分析。他指出,人們之所以看不到詞典學研究的學科獨立性,其原因就在於,人們往往只片面地強調詞典學與語言學研究的密切關係而忽視了詞典學“與純粹語言研究無關的,有其自身特徵的一面。”①雙語詞典處理的是語言,雙語詞典(編纂)學與語言學之間必然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語言學理論對雙語詞典(編纂)學研究的影響是無疑的。但是,我們在確定雙語詞典學的屬性上,卻不能把這種關係當作唯一的關係,因而做出以偏概全的結論,以為雙語詞典(編纂)學隸屬於語言學。張柏然強調,雙語詞典研究更要關注其自身的許多特點,“如動態對比的特點,編纂原則和方法、技巧的特點,語際轉換的特點,以及機助雙語詞典的特點等,而這些特點不能與一般的語言特點相提並論。”②
近年來,雙語詞典的編纂實踐活動極為活躍,這同樣帶動了雙語詞典學理論研究的發展,雙語詞典學著作層出不窮。雙語詞典學研究積極追蹤現代語言學和其他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不但針對雙語詞典編纂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新視角的探索與構建,極大豐富了雙語詞典學的理論內涵,而且針對一些傳統問題進行了理性的思辨與反思,增強了源於實踐的經驗的學理性與科學性。理性的思辨無疑將有助於實踐的進步。

後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回首三年前,經受不住“迷人的想像王國”的誘惑,在渴望體驗“懸擬的異域”和品嘗先驗思考之樂的強烈衝動的驅使下,我冒險揀拾起“例證翻譯”這塊自知燙手的山芋,痴想對其甘苦做一決斷。待實際咀嚼,才至心至肺地體悟到其中的不尋常滋味。通過對傳統例證翻譯研究的經驗性散論所進行的細緻爬梳,我抓住了“目的性”這一切入點。根據具有後現代特質的功能翻譯理論的思想,作為人類社會普遍的文化交流活動的翻譯,是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而設計的複雜行為,即“決定翻譯過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並且正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性,決定了翻譯過程中實施的各種操控策略。雙語詞典中的例證翻譯作為一種特殊類別的翻譯實踐活動,同樣承受著目的性因素的關照與制約。回歸目的性,是審美現代性批判的哲學要求;依據這一根本參數,對例證翻譯研究的思路隨之拓展開來,論證也更具學理性與合理性。然而,本課題選擇的是思辨的研究範式,既要澄清例證翻譯研究新概念構建過程中非法的認識論模式,又要從學理角度對例證翻譯基於目的性的策略圖式進行重構,其過程的複雜性可想而知,思維的跳躍性也很難駕馭。然而,誠如亞里士多德所說:“凡是思辨所及之處都有幸福”。

序言

談翻譯,我們首先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翻譯,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在人類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廣泛地進行著,但在歷史中卻很少得到世人的關注;豐富的翻譯活動,一直被實踐者認為是充滿障礙的工作,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卻很少有學者對其進行深入而系統的研究。這兩個方面情況的長期存在,或者說翻譯領域被歷史學界、被理論界長期忽視的狀況造成的直接影響便是,翻譯一直被當作一種“雕蟲小技”。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語言學家對翻譯問題不予重視,歷史學家對翻譯活動熟視無睹,知識界對翻譯的認識幾乎是零。這在很大程度上使翻譯活動在兩個方面被遮蔽:一是翻譯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作用得不到足夠的承認;二是對翻譯的種種問題得不到科學、系統的研究。尤為耐人尋味的是,對翻譯的這種輕視態度不僅僅來自翻譯界的外部,而且還來自翻譯界的內部。翻譯界內部的這種自我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他學科對翻譯的看法,漸漸地也在有關的學界形成一種偏見:翻譯為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因此,翻譯的作用得不到應有的承認,對翻譯的理論研究得不到學界的關注和支持。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才逐漸開始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