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銀行制度建設:模式選擇與制度設計

《學分銀行制度建設:模式選擇與制度設計》是2017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書籍的作者是鄢小平。

基本介紹

  • 書名:學分銀行制度建設:模式選擇與制度設計
  • 作者:鄢小平
  • 類別:教育專著/論文集
  • 出版時間:2017年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作 者:鄢小平
出版日期:2017-2-1
書 號:978-7-304-08408-0
開 本:B5(239*169) 字 數:209千字
分 類:教育專著/論文集 學 科:教育專著/論文集
定 價:¥32.00

內容簡介

20世紀後期,終身教育理念得到廣泛認同,這為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石: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導致人員和資本的流動性,人們對社會公平和正義的追求,社會對人力資本的重視以及對就業能力的關注,成為推動世界各國和地區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誕生和發展的外部動力;教育信息化、國際化和教育改革是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誕生和發展的教育內部現實需要。在此背景下,很多國家都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各級各類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並將其視為促進全民終身學習的有力抓手,開展各種創新實踐活動。因此,建立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培訓和制度改革的重要趨勢和必然選擇,是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立交橋”搭建的重要途徑。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提供多次選擇機會,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建立‘學分銀行’制度”。從當時狀況看,儘管國內部分地區、機構和聯盟在學分銀行制度建設上進行了積極探索,但相關實踐呈零散性、局部性、區域性和自發性特徵,還沒有國家層面的整體設計和統籌安排。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統一標準和公共服務平台。為此,2012年6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託國家開放大學開展“國家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經過三年努力,項目組借鑑國際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立足主體需求和本土化創新,對我國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進行了頂層設計,提出了制度的總體架構,研定了以學習成果框架為引領的制度建設模式和“框架+標準”的技術路徑.開發了開展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的系列工具和方法,並組織55家企業、普通高校、中高職院校、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和教育培訓機構參與實踐項目,並對制度模式、制度架構、技術路徑以及工具和方法進行了驗證。項目成果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與實踐領域的空白,其提出的一系列創新性觀點得到了政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以及社會相關方面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研究與實踐叢書”(以下簡稱“叢書”)是教育部“國家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和實踐成果的集中體現。叢書的主要內容涵蓋學分銀行制度建設國際案例與比較、制度模式選擇與設計、學習成果框架的結構與運行、學分與學習成果名銜、學習成果認證標準(認證單元)、學習成果認證服務體系、學習成果互認聯盟、信息化平台、質量保障體系、政策法規等方面。叢書承載的研究成果凝聚了項目組和其他廣大參與人員的智慧和心血,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周遠清先生領銜的項目專家委員會的悉心指導,離不開各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和直接參與。我們還要特別感謝時任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的葛道凱同志、副司長劉建同同志以及遠程與繼續教育處(現高等繼續教育處)的領導和同志,他們的遠見卓識促成了本項目的誕生,而且,他們直接領導了該項目,並在項目的開展過程中提出了大量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項目取得今天的成果和最終叢書的出版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暢通繼續教育、終身學習通道,制定國家資歷框架,推進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職業技能等級學分轉換互認”,這是我國首次在重大政策性檔案中提出制定國家資歷框架。令人欣慰的是,叢書中凝聚的多年研究與實踐成果正是聚焦於資歷框架構建,推進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的,可見,叢書的出版發行恰逢其時。我們希望叢書的出版能夠促進學分銀行領域的研究與實踐者的廣泛交流與互動,為我國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的發展助一臂之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