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論叢:翻譯的多維研究

學人論叢:翻譯的多維研究

《學人論叢:翻譯的多維研究》是2012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華文。

基本介紹

  • 書名:學人論叢:翻譯的多維研究
  • 作者:劉華文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5月1日
  • 頁數:514 頁
  • 定價:45.00
  • 開本:32 開
  • ISBN:753275748X, 9787532757480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翻譯的多維研究》將翻譯置於哲學、文化學、詩學、敘事學、語言學和詞典學所構成的巨觀理論框架之中,試圖建構全方位的翻譯理論話語。這一建構主要從兩個層面展開:一是形而上層面,語言哲學、詩歌美學、文化學等被用來觀照翻譯的形上學特質;二是形而下層面,敘事學、語言學和詞典學被用來解讀翻譯的具體操作過程。本書涉及的翻譯文本體裁包括詩歌、典籍、小說、詞典等,保證了研究的廣度,同時為了實現深度挖掘,又做到對各種體裁翻譯的理論性提升,體現了作者理論性和實踐性並重的翻譯研究取向。
《學人論叢:翻譯的多維研究》涉及的翻譯文本體裁包括詩歌、典籍、小說、詞典等,保證了研究的廣度,同時為了實現深度挖掘,又做到對各種體裁翻譯的理論性提升,體現了作者理論性和實踐性並重的翻譯研究取向。

圖書目錄

代序:拓展翻譯研究的話語空間
第一章 翻譯與哲學
翻譯:尋找另一處精神家園
一、意義的在場與不在場——翻譯的意義觀
二、說不可說——翻譯對不在場的超越
三、神思與想像——翻譯過程中的兩種運思取向
四、原文與譯文的相同和相通
五、在遮蔽中澄明——在翻譯中尋找另一處家園
“名”的建構和解構:翻譯名學辨
一、引論:從翻譯的語言工具論到翻譯的語言決定論
二、翻譯的語用取向和語義取向
三、中西語言轉譯中“以外指內”造成的邊緣性異化後果
四、林紓的翻譯:這個特例說明了什麼?
五、翻譯:儒家之“有名”的建構論命名和道家之“無名”的解構論命名
六、結論:翻譯批評的本位轉向
翻譯研究何以封“後”
一、引言
一、作為表意實踐的翻譯:現實性、現代性和後現代性
二、後現代性:翻譯研究中現代性問題的參照系
四、結語
從原文到譯文:一種跨語指涉
一、原文能指符號的終極性和譯文能指符號的權宜性
一、“陌生化”——原創詩性語言中能指對所指的爽約及其給譯者造成的闡釋困難
二、“自然化”——翻譯對原創文學中“陌生化”的反動
四、結語
第二章 翻譯與文化
中國傳統譯論話語體系建立中的關聯性問題
一、緒論
二、中國傳統譯論話語體系建立過程中的關聯性讀法
三、結論
翻譯批評的三種古典模式
一、注經式批評模式與翻譯批評
二、詩話(範疇)式批評模式與翻譯批評
三、評點式批評模式與翻譯批評
四、結語
《管錐編》的英譯與中西文化的異同之爭
一、緒論:從翻譯到比較
二、《管錐編》英譯中的同生而異隱
三、從《管錐編》的英譯看中西文化的同異之爭
四、比較與翻譯:“同”與“異”的角力場
五、結論:翻譯與比較——“趨同”和“尋異”的不同取向
第三章 翻譯與詩學
“道”與“邏各斯”在漢詩英譯中的對話
言意之辨與象意之合——試論漢詩英譯中的言象意關係
一、緒論
二、言與象:兩種符號體系的對比
三、言與意:象表述加入言表述的必要性
四、象與意:言的式微與象的凸顯——漢詩英譯的意象主義主張
五、結論:“通夷狄之言者曰象”
他者與我者的對話:漢詩英譯中的審美感應
一、漢詩英譯審美感應過程中的“他本感應”
二、漢詩英譯審美感應過程中的“我本感應”
漢詩英譯的認知性主體身份的界定:分析性與意向性之間
一、詩歌翻譯的主體性身份定位
二、認知性主體在詩歌翻譯中的體現:以“時間”為例
三、結語
詩歌翻譯中的同一性梯度與審美性梯度——詩歌翻譯的認知修辭學考察
一、跨語命名:原文和譯文常規性同—關係的建立
二、主體審美經驗從零介入到介入:言內命名與跨語命名中的三種同一關係
三、原文和譯文之間關係的緊密度:同一性梯度和審美性梯度
翻譯的他我融合審美感應與英譯漢詩的經典化
一、由移譯到化入:中國古詩在美國的翻譯
二、詩歌翻譯的“他我融合”審美感應中的“‘他’‘我’兩忘”
三、詩歌翻譯的“他我融合”審美感應中的“‘他’‘我’應和”
四、“‘他’‘我’一體”——“他我融合”審美感應在譯入語詩歌創作中的延續
五、結論
第四章 翻譯與敘事學
“首席翻譯家”筆下的《米》
翻譯能把虛構延伸多長
張愛玲三部作品的“對照記”
用身體如何翻譯
……
第五章 翻譯與語言學
第六章 翻譯與詞典學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劉華文,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翻譯學博士,專著有《漢詩英譯的主體審美論》和《漢英翻譯與跨語認知》,曾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國翻譯》等學術期刊發表文章三十餘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