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達人,浙江富陽人。1957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歷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實驗研究員、陝西師範大學副教授、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副主席、陝西省副省長。著有《中國古代農民戰爭史》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達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富陽
- 出生日期:1935年
- 畢業院校:山東大學
個人簡介,家庭背景,嶄露頭角,痛苦的回憶,成名歷程,走馬上任,生活狀況,
個人簡介
姓名:孫達人
性別:男
族別:漢
籍貫:浙江富陽
家庭背景
1935年,孫達人出生在現浙江富陽市新登鎮古竹塢的一個小山村,幼年喪父,母親另嫁,由祖母——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將其養育成人。1957年,孫達人如願以償,從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了,後被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工作。3年後,就是1960年又被調到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來陝不久,孫達人被下放到貧困的陝南農村勞動。
嶄露頭角
1965年11月20日,孫達人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怎樣估價讓步政策》的文章,對農民戰爭的作用作了更充分的估價,說社會的進步是農民戰爭直接作用的結果,並非“迫使統治者讓步所致”。當時應者寥寥,但毛澤東贊同了他的觀點。那年他剛剛30歲。
痛苦的回憶
60年代末期,為了進一步擴展自己對農民史的研究,孫達人把陝西省圖書館和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的陝西省地方志及相關資料都通讀完了。正在他躊躇滿志之時,“文革”的厄運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孫達人被打成了反動學術權威,遭到無端的人身和精神攻擊,辛苦多年積累的資料也被毀掉,受牽連的前妻含恨自盡。但孫達人的信念仍舊沒有破滅,“文革”剛過,又投入到了對農民史的研究。
成名歷程
時間進入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經紅極一時的農民史研究到了門前冷下車馬稀的地步,這種反常的史學現象引起了孫達人的深思。於是,1983年孫達人在《中國史研究》上發表了後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的《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加強農民史研究》一文,他第一次提出了研究中國農民史應該成為研究中國史的重要課題。
古往今來,中國的史學家可謂多矣,也不乏農民出身的史學家,可很少有人專門研究農民史。孫達人認為農民這個龐大的群體都一直沒有多高的歷史地位。這固然是農民受自身的經濟、文化限制而認識不到,但史學家停留在上層“精英”史學研究中,並由此解釋由大眾創造的歷史。如果沒有對中國歷史主體——農民的正確認識,那么,對中國歷史的科學認識就無從談起。拿孫達人的話說“現在,中國什麼人的歷史都有人寫,以至於有了不同版本的流氓史、太監史、妓女史,帝王將相更從來就是被作為歷史和社會的主體而研究,唯獨缺少農民史。中國是個農民占多數的國家,很多人瞧不起農民,農民對自己的歷史也不重視,如果連史學家都不來研究農民問題,這難道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嗎?”“農民現在是落後了,但中華民族的歷史是農民創造的,其中更不乏輝煌,離開農民來談富強、發展,也無異是一句空話。認識農民的歷史,肯定農民的價值,找到農民的發展趨向,是中國極其重要的事。”
1983年,中央的一個工作組來到了陝西師範大學,與孫達人單獨進行了談話,談話的內容天南海北,似乎漫無邊際,但孫達人感覺到這好象與提拔幹部有關。過後,他忐忑不安地找到了學校黨委書記,他說,如果選拔幹部,你了解我,我想搞一搞業務,希望你替我向有關部門說一說。在這次考察後不久,陝西省人代會召開了,孫達人被推選到了領導崗位上。孫達人服從了組織上的決定,擔任了陝西省副省長,分管文教、外事、旅遊工作。
走馬上任
雖然離開了講台和業務研究,但孫達人並沒有放棄對農民問題的關注。他只要有時間還回學校給學生們講課。給學生們講課前,孫達人常愛做個統計。從農村來的舉手,80%的學生作了反應,三代內是農民的舉手,於是95%的學生舉了手。由此,他推斷,即使在城市化加速發展的今天,農民仍然是中國社會的主體。孫達人常常要到農村去走走,三秦大地上無論是富裕村,小康村,還是窮鄉僻壤,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非常喜歡和農民聊天,每到一處他都要到農民家裡坐坐、拉拉家常。
在孫達人的思想中,這樣的觀點越來越明確:中國的現代化關鍵是農民的現代化。中國的農業人口太多,要想使這樣多的農民現代化,其任務之艱巨是任何人都難以恰當估價的。就改變中國面貌、迅速提高中國人口的素質而言,他認為,目前最重要的也是最切近的路子是大力推行農民的普及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
1985年,孫達人第一次向當時的陝西省委書記、省長提出辭職的要求。1988年,他書呈陝西省委並轉中組部,再次表達了自己的心愿,但在這一年的省級領導幹部的差額選舉中,他又當選了。1991年,他第三次面呈陝西省委,自己也到中組部提出申請。組織上終於同意了他的要求,同時希望他再兼點職,但孫達人還是一門心思地要搞自己的專業。這年的歲末,他離開工作了30餘年的黃土地,回到了闊別了30餘年故土,在杭州大學拿起了久違的教案。
生活狀況
憶起當年,孫達人覺得十分慚愧。9年的行政生涯,如白駒過隙。孫達人深感欠下讀書的債太多了,辭職的時候,他向組織提出了一個要求:先給我一年半的時間,讓我好好看一看書。孫達人深知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係。他經過一段時間理論的研讀後,又進一步深入到實踐之中。民間史料最豐富的當屬族譜,蒐集和研究族譜一時成為他主要的工作之一。
許多人都說族譜為封建異物,孫達人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中國歷史主要有三種記載形式,其一是以二十五史為代表的正史,其二是數量宏大的地方志,但這兩者都是按統治階級的意願編寫的,不真實的地方比較多。族譜是民間的歷史,雖也有文飾的地方,但它不僅信息豐富,更因立足於下層農民,能更真實反映社會主體的經濟、文化、心理等情況。發掘並研究這一寶庫,對農民史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但族譜浩如煙海,窮其一生也讀不完。為此,孫達人有選擇地研讀族譜,並使用了先進的電腦技術,摘錄資料,設計坐標,把上述因素的一些變化規律找出來,對農村的人口、經濟、文化、地理環境等進行統計。近來,族譜已向村志發展,一些農村把自己的發展變化詳細記錄下來,傳諸後世。對此,孫達人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身體力行,對當地的浦聯和東冠兩個村莊進行長達3年的跟蹤研究。
5年後,也就是1996年11月,孫達人歸隊後的第一本力作《中國農民變遷論》出版了,其以農民變遷的角度回顧了中國歷史的漫長進程,揭示了歷史的發展周期。
目前,作為當今中國農民史的研究專家,也是唯一的專家,孫達人正為中國鄉村社會和農民史研究中心的成立工作而忙碌,雖困難重重,但希望重視農民史研究的學者多起來,社會各界都來關注和支持這一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