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華(1922~1948) ,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郊區)人。民國11年(1922)農曆5月生於倉山下藤路一個小商人家庭。父友璋,經營一家小米店。道華5歲入私塾,7歲進三一國小就讀。13歲考入福州英華中學預科,兩年後以優異成績升入英華中學。福建閩侯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道華
- 別名:朱學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閩侯縣
- 出生日期:1922
- 逝世日期:1948
- 說明:烈士
民國28年夏中共英華中學黨支部成立,在校內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宣傳革命思想。道華閱讀大量進步書籍,受到革命思想的啟迪,積極參加黨支部組織的各種進步活動。民國29年他由簡印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即擔任中共英華支部委員。他和黨支部其他成員一道廣泛聯繫同學,開展反對軍訓、驅逐反動三青團領導人等活動,並出進步壁報,積極支持黨支部書記馬紹永競選學生會主席。
民國31年春,馬紹永從英華中學畢業,孫道華接任支部書記職務。這時黨支部同上級黨組織暫時中斷聯繫,但道華仍繼續領導英華中學的進步活動。他在同學中組織秘密讀書會,團結一批進步同學,並發展傅孫煥等黨員。翌年,道華中學畢業後應聘到羅源中學任教,他和傅孫煥教師等對同學們進行抗日宣傳和教育,在學生中組織抗日劇團,演出《紅色的馬》等進步戲劇,和《游擊隊之歌》等抗戰歌曲,經常深入到偏僻的北山一帶鄉村進行宣傳演出。民國33年夏,道華到永安郵局工作。不久,他與在福建農學院就讀的傅孫煥、簡印泉相遇,他們商議在學生中組織讀書會,繼續傳播革命思想。
民國34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道華回到福州,在倉山泛船浦郵局工作。同時尋找上級黨組織,與中共閩江工委組織部長李鐵,重新接上黨組織關係。不久,傅孫煥、簡印泉等也回到福州。同年底,中共閩江工委建立福州第一市委,楊申生任書記,道華為委員。他們在倉山一帶深入民眾,建立許多秘密據點,重要的有楊申生、孫道華的家以及復園裡朴園等處。民國35年4月,道華任福州第一市委書記。5月,閩江工委在倉山麥園路創辦“六藝書店”,道華與孫煥等參加書店的籌備工作,他們通過香港和上海的同志購買大批進步書籍,放在書店出售。道華還利用在郵局工作之便,向省內各地黨組織寄送書刊,擴大革命影響。
民國36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改為閩浙贛區黨委,2月在閩江工委基礎上成立城市工作部。道華領導的福州第一市委由城工部領導。2月至10月,區黨委書記曾鏡冰等人住在朴園等處直接指導城市工作,為確保領導同志的安全,道華和其他同志採取各種保護措施。在此期間道華貫徹上級提出的“城市為農村服務”的工作方針,深入到福州市郊北門一帶開展工作,發展張元籌、楊孝全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道華還領導福建農學院、醫學院、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福建學院、沈峰國小等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12月,閩浙贛區黨委在福州郊區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共福州市委,統一領導城工部在福州的黨組織,同時宣布中共連羅寧邊區工委、平潭縣黨組織、中共福(清)長(樂)平(潭)學生工作委員會也歸福州市委領導,道華被任命為福州市委書記。為加強對全市黨組織的統一領導,道華把幾個重點黨組織組成一個特別支部,並健全各級黨組織。民國37年春節前後,市委在福州市郊新店、戰坂、高湖、蓋山舉辦4期幹部訓練班,提高基層黨員的素質。道華與區黨委聯絡站加緊聯繫,加強地下出版物的印刷工作,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解放戰爭的大好形勢。他還著手與地下民主同盟建立聯繫,聯合高級知識分子和民族資產階級人士共同反對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他指派陳髮捲打入敵人內部,擔任國民黨第五區區長,策應林白領導的游擊隊,還派張元籌、鄭崇德、楊華等人參加游擊隊。福建地下黨組織的活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恐慌,他們瘋狂搜捕共產黨人,黨的組織曾遭到破壞。而當時閩浙贛省委卻誤認為城工部內有內奸,錯殺一批幹部,道華亦不幸於民國37年4月遇難,時年僅26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道華的冤案得到平反。1956年福建人民政府追認孫道華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