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臨傳:夢之島的菩提樹

孫道臨傳:夢之島的菩提樹

基本介紹

  • 書名:孫道臨傳:夢之島的菩提樹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414頁
  • 開本:16
  • 作者:於力 倩娜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孫道臨傳:夢之島的菩提樹(珍藏版)》得到了孫道臨家屬的授權、支持和審定,是第一部全面介紹孫道臨生平的權威著作。

圖書目錄

序一詩魂畫魄說道臨/黃宗江/1
序二思念如水/王文娟等/7
常青的菩提樹/1
第一章春明童謠/7
長安一片月/8
嚴父的苛刻/14
媽媽教的歌謠/20
新桃與舊符/23
高高的王府與高高的垃圾山/26
西山故事/31
少年拜倫/35
人生的真正起點/39
第二章激盪的未名湖/45
低氣壓的夜,我卻獨自醒來/46
步入燕園/50
與哲學巨人對話/52
倒彩聲中遇知音/54
比湖水更深的憂鬱/63
陰翳的故鄉/66
被割裂的天空/73
牧羊少年/76
久違了,舞台/83
重返未名湖/89
第三章從舞台到水銀燈下/93
影評家/94
《大團圓》帶來大團圓/96
茫茫銀海遇金山/98
初登銀幕/102
秀才也發霹靂火/104
溫柔的春風已經甦醒/106
丁香爛漫/108
第四章第一場春雨/113
春風化雨/114
麻雀比烏鴉飛得高/116
《民主青年進行曲》/123
差一點兒改行/127
貧瘠而豐饒的老區/129
烽火中的金達萊/133
第五章崎嶇登山路/141
《渡江偵察記》/142
《家》/148
《不夜城》/154
《永不消逝的電波》/158
拒絕華麗——塑造《革命家庭》中的江梅青/166
第六章舒伯特和林黛玉的愛情之詩/l7l
沒有羅曼史/172
我想結婚了/174
待字閨中林妹妹/176
第一次約會/178
蜜月在“悲情”之後/181
充滿溫馨的藝術之家/186
第七章命途多舛/195
春雨綿綿二月天/196
厄運降臨於一夜之間/203
母親在驚嚇中孤獨地走了/206
“牛頭馬面”後的溫情/208
奉賢海濱/211
在銀幕後隱身/216
第八章殘雪新綠/221
一盤神弈跨東海/227
讓常青樹泛出新綠/236
初執導筒/245
第九章追趕太陽/251
入黨心語/252
非常夢幻/254
從影四十年/262
洗盡鉛華看《繼母》/265
第十章永不謝幕的舞者/271
《馬可·百萬》與文化使者/273
猶他州的中國電影旋風/278
波瀾壯闊《三國夢》/29l
千呼萬喚孟麗君/294.
大氣磅礴《詹天佑》/30l
第十一章天人合和匯溪成川/311
大唐風度現代魅力/312
他的聲音變成一種獨立的存在/315
讓千古名篇增加異樣的美麗/318
為朋友兩肋插刀/322
新天地未了情/324
第十二章忘歸/33l
桑梓情深/332
朱邁先,一份纏繞不去的愧疚/336
暮霞瑰麗夕陽如金/344
親愛的王子,晚安/353
第十三章夢之島的菩提樹一孫道臨的藝術世界/36l
氣韻之美/364
蘊藉之美/366
律動之美/370
江河之曲/374
大道之源/378
觀滄海言/384
孫道臨藝術活動年表/386
獲獎記錄/394
部分參考書目/395
附錄
草根祭,一茶一飯長相憶——憶道臨老師/於力/397
無情未必真豪傑——追憶孫道臨老師的淚水/倩娜/408
後記/413

後記

寫《孫道臨傳:夢之島的菩提樹》,最初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為了配合紀念中國電影一百周年布置下來的任務。影協與道臨老師商定,作者請於力。
於力當時正面臨入院手術,考慮到對已經是耄耋高齡的老藝術家採訪的緊迫性,便確定增加一個作者。幾經磋商與磨合,最後商定由於力、倩娜兩位作者合作完成。
此書在兩作者共同商定的提綱的基礎上,由倩娜完成了充滿原創精神的第一稿,由於力完成了仍具強烈原創色彩的第二稿。
然後幾經交換,做了多次修改。
在孫道臨老師辭世後,書稿又做了部分內容的增補。
動筆之初,我們兩作者達成了寫此傳的共識:寫一個真實的孫道臨。
我們明白做到這一點會很不容易。
第一,正如法國大文豪安·莫洛亞說的:“一個幽靈從我們面前逃之天天,這個幽靈偏偏正是有關人物的真實狀況……傳記作者究竟能不能追上這個幽靈呢?據我們看來,傳記作者恐怕追不上。”他指出,所以無法追上,是因為傳記作者有太多的局限性,尤其是無法進入傳主的內心生活。
我們一直在努力進入傳主的內心,但現在只能說我們在慢慢接近。
第二,歷史學家羅蘭·巴特曾經說過:“歷史家越接近自己的時代,話語行為的壓力就越大。’’孫道臨老師的藝術實踐活動已經長達六七十年。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對這些變化的認識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幾十年前認為很正確、很神聖的東西,到了21世紀的今日也許會感到很荒謬,有的甚至感到很可笑。
因此,我們也只能盡力而為地接近真實。
在過去的歲月里,孫道臨老師如同我們所尊敬的其他電影前輩一樣,在那些不可避免的曲折中表現出來的充滿理想主義的探求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一方面,我們要“重讀’’歷史,對諸多問題進行反思;另一方面,我們如果用今日的認識水平與標準去簡單苛求他們的過去,那是不公平的。
本書想努力做到的,是將傳主的藝術實踐“還原”到歷史的規定情境中去,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予以考察,而不是將傳主的藝術實踐從特定的歷史情境中抽出來。
此書的寫作過程,於我們是一個精神的沐浴與洗滌的過程。一個藝術家在我們心靈的回音壁上能產生如此巨大的迴響是非常難得的。他藝術上的成就和豐富的學養是我們吸收不盡的瑰寶。他的嚴於自律,待人的謙遜和寬容,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回想三年多前採訪孫道臨老師的情景,老人慈祥的音容笑貌還歷歷在目。如今,一代大師已經溘然長逝!所幸,大師的人格魅力與藝術魅力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我們能夠做到的便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現一代藝術大師留給我們的豐厚的人格遺產與藝術遺產。
寫作過程中,孫道臨老師生前所在的上影集團、孫道臨老師的家鄉浙江嘉善有關領導、孫道臨老師的夫人王文娟老師、女兒孫慶原女士、孫道臨老師的顧問與摯友是裕興先生給了我們多方面的幫助和支持。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的各界知情人,如杜志海、蔣迅、姚錫娟、姜江,孫渝烽、王勇、梁波羅、曹可凡、錢程、鄧志駒、鄧世傑等也給了我們難忘的幫助,美國韋伯州立大學劉易斯教授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兩作者所在單位的領導,還有李維中先生、朱光烈教授、黃冠明先生、魏薇女士也為此書的寫作提供了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寫作過程中,除孫道臨老師本人的口述以及他的詩文集《走進陽光》之外,我們還參考了許多報刊和網上資料。能有清晰的資料來源的,我們已經在部分參考書目中註明,但極個別的資料來源未能一一查明出處(例如有的是第二手的作者不詳的複印件),在此特向這些資料的原作者致歉、致謝。
因為主客觀的種種原因,書稿現在還遠遠未如人意。我們期待有朝一日會有更精彩的《孫道臨傳》問世。

序言

常青的菩提樹
在銀幕上,在舞台上,他從未怯過場。
攝影機只要一旦開動,大幕只要一旦拉開,他——這位在藝術領域已經玉樹臨風了六十六載春秋、塑造了無數個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的老藝術家,就會讓觀眾隨著他的一舉一動,甚至是眉宇間的一顰一蹙而屏息注視,而扼腕嘆息,而淚水橫流……
而今天,他卻意外地有點緊張,甚至是怯場了。
這是2004年8月28日,晚上8時,廣州市中山紀念堂。
華燈初上,潮水般的觀眾懷著對孫道臨等老藝術家的景仰與熱愛,摩肩接踵地魚貫而來,等著看他的演出。
等一下,他將朗誦的是《黃河大合唱》,這是演出組織者到上海向孫道臨特約的節目。這個節目他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就登台朗誦過,那是抗日戰爭烽火遍地的年代,他和上海抗敵演劇隊一起穿過硝煙,在各地巡迴演出。1949年為了歡慶上海解放,他在歡聲雷動的中山公園也演出過。這些鏗鏘的詩句在整整半個世紀的煙雲中伴著他走南闖北,已經為他贏得了無數的鮮花與掌聲。這樣一個幾乎可以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的“保留劇目”,再演出一次有如家常便飯,有什麼值得緊張呢?
他卻千真萬確有些緊張了。
畢竟已是83歲高齡了!
會不會忘詞?會不會“吃螺螄”?會不會突然間暈頭轉向……
演出了一輩子,這幾乎是第一回。
不,他還怯過一次場:那是近七十年前在燕京大學,同學黃宗江拉他去演話劇《雷雨》中的周沖,他那時從未上過台,第一次對台詞時緊張過度,連聲調都變了。而現在,他在藝術領域已經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還怕什麼?!
站在東方賓館豪華套間的落地窗前,望著華燈初上的羊城,孫道臨禁不住心潮澎湃。再過一個小時,要在中山紀念堂面對數千名熱切期待的影迷,他不想有一絲一毫的疏忽大意,他找出來廣州前特地寫下的底稿,要在臨出場前再認真複習一下。
可是,偏偏這時傳來了敲門聲。
打開門,是當年在廣州拍《非常大總統》時的一班民眾演員。老朋友興高采烈聞訊趕來,情不自禁熱鬧了一番,時間又過去了幾十分鐘。他只好歉意地說明時間的緊迫,年輕人很明白救場如救火,倉促告別,趕往中山紀念堂等著看他的演出了。
孫道臨再次拿起腳本,剛念了兩句,又一群來訪者見縫插針到達,是一群記者。幾十年來,他結識了數不清的媒體朋友。今天,他只好歉意地另約時間。
剛送走客人,演出部門的汽車就來催促了。
他匆匆上了汽車,趕到會場。
剛下汽車,幾個擬為歌唱節目伴舞的女孩子發現了他,一群極樂鳥似的飛過來:“孫老師,能和您合個影嗎?”
“對不起,真的非常對不起!”他連頭也顧不得回,匆匆躲進了樹叢。
終於在一個偏僻的角落找到了一塊“排練地”。想坐下來,四周卻連一塊可以稍坐的石頭也沒有。他索性向淺淺的台階坐去。台階僅有幾寸高,他堪稱偉岸的身軀坐下去相當吃力,四周又無可以扶一下的扶手。他向後一仰,幾乎是仰面朝天地跌坐了下去。
筆者遠遠望去,驚訝得幾乎叫出聲來。
他卻顧不得一切,頭顱埋在臂彎里,開始默誦台詞。
我們不禁暗暗擔心:等一下上台,行嗎?
可是,演出的鈴聲已經響了。
一盞盞射燈照在中山紀念堂寶藍色的琉璃瓦上,在夜空中閃爍著莊嚴神秘和誘人的光彩。這場題為“時光倒流七十年”的懷舊視聽晚會拉開了帷幕。舞台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舊上海的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為背景,正前方大型的電視螢幕正播映三四十年代的電影代表作《烏鴉與麻雀》、《馬路天使》、《十字街頭》、《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名片,不時穿插經典老歌《天涯歌女》、《四季歌》、《春天裡來百花香》……
遙遠的風,從三四十年代的黃浦江畔透過大幕向人們撲面而來,喚起了人們對逝去歲月的懷想……
時光倒流中,老藝術家秦怡,歌唱家王昆、朱逢博,作曲家陳鋼等著名藝人同台演繹經典名作。
晚會臨近結尾,身穿白色西服、目光矍鑠的他,氣宇軒昂地走出側幕。全場掌聲瀑布般傾瀉而來。
孫道臨緩緩走到舞台中心表演區,全場肅然,靜默的期待中,老藝術家富於磁性的聲音開始迴響——
一瞬間,奇蹟出現了——他,頭頂上積雪般的皚皚白髮仿佛春風化雨,無邊的春色與綠意盎然的春水仿佛漫進了人們的視野,他也剎那判若兩人——但見他滿面紅光,雙目炯炯,山嶽般挺立在西洋紅金絲絨幕布的正前方。此時此刻,他絕對不再是那個老人了!而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還是《渡江偵察記》中那位英姿勃發的李連長,還是《早春二月》里那個氣度不凡的蕭澗秋,還是《永不消逝的電波》里那位寧死不屈的李俠……
他,挺立在那裡,充滿活力、充滿希望、充滿生機的聲音從舞台飛向每一位與會者的心頭——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掀起萬丈狂瀾!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如雷的掌聲把晚會推向了高潮。
站在台上的他,此時此刻還是誰?
是面對叛亂仍孩子般疾惡如仇的非常大總統孫中山,是革命家庭里為了祖國而拋妻棄子的獻身者江梅青,是為了中華崛起而走遍祖國大地的老地質學家李四光,是辛亥革命前終於與封建勢力決裂的新青年高覺新……
是在流放路上“朝辭白帝”的李白,是哀民生多艱的杜甫,是一千三百年前為天涯淪落的琵琶女“青衫濕”的江州司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