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聚五(1920年--1994年)原名汝奎,清豐縣韓村鄉孫韓村人。參加革命工作。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名書畫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聚五
- 別名:汝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清豐縣韓村鄉孫韓村
- 出生日期:1920年
- 逝世日期:1994年
- 職業:革命軍
孫聚五(1920年--1994年)原名汝奎,清豐縣韓村鄉孫韓村人。參加革命工作。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名書畫家。
孫聚五出身貧寒,初小未畢業就考入清豐縣第一高小,因交不起兩塊錢押金,僅上了28天即輟學。1943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教師、《清豐縣 報》常務副總編、清豐縣文教局副局長、文化局副局長、文化館館長,政協清豐縣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南省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河南省書協會員。
孫聚五自幼酷愛書法,反覆臨習歐陽詢、顏真卿等名家楷書。14歲失學後,傾力於書.博採眾長,先後拜馬揚武、史銘棠、吳永濤、張廷馨、馬壽仁、張芝蘭以及濮陽的王鳳等餑畫名人為師,書藝漸成。後,堅持臨摹習練,書藝日臻升華,已達“從心所欲不逾”的“自由王國”,在豫北書壇成為德高望重的書法名家。
孫聚五書藝發展大致有三個階段:抗日戰爭前,他適風華正茂,屬苦學苦練階段,以攻15為主,兼習行書。其作品格調高雅,字型端莊,雄健、淳厚,富有古色今彩之貌。抗日爭至“文化大革命”期間,他以王羲之、智勇真帖為範本,兼習于右任草書、趙之謙魏.從眾家藝術中衍生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作品結構微妙,典雅古樸,布白井然有序,虛實相生,剛柔相濟,瀟灑莠潤,一氣貫通。晚年,他主攻行草,兼習篆書,從眾家行草藝術獨覓蹊徑。其作品上下承接,左右呼應,筆勢流暢,似行雲流水,且書中有畫,畫中有書,極富韻味。
孫聚五經數十年磨礪,真、草、隸、篆各張一幟,贏得世人讚譽。所書“晁哲甫同志紀念碑”受到安法乾、劉鏡西等革命前輩的稱讚。1976年,他的作品傳入北京畫院
,深受名家青睞,院長溥儉(松窗)與名書畫家張仁芝、周思聰、張松鶴等均以親筆書畫與之交換。著名紅學家、學者、書法家周汝昌先生輾轉得到他的一幅墨跡,以手擊案,倍加讚賞:“他的書法‘功底深厚,氣味醇正’,時下名家雖有,但夠上這八個字的實不多見了。”1991年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濮陽時,見其所書濮陽老城御井遺址“御井甘泉”碑文,品賞稱讚。晚年,孫聚五曾作一幅山水畫,題詩:“遇了一山又一川,懸崖深谷好艱險。須知高峰五無坦途,毅力決心能登攀。”展示了他向書藝高峰攀登不止的勇氣和對藝術的不斷追求。1981年離休職休養。
1994年10月,病逝於清豐縣,享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