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紹昌
- 出生地:蒙自雞街(今屬箇舊市)
- 出生日期:1883
- 逝世日期:1959
解放前事跡,解放後事跡,
解放前事跡
孫紹昌幼時,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即愛尋根究底,探明原委。春節期間,小夥伴買得爆竹,一爆了之,而他卻拿在手裡層層剝開,反覆琢磨,日復一日,終有所悟。其父覺其痴,時常責罵。但他並不氣餒,仍偷偷進行研究,並進而研究黃煙(形似爆竹,點燃後即噴黃煙)和小花焰火。15歲時,他的黃煙和小花焰火終於試製成功,後來又不斷改進,批量生產,投放市場後銷路很好。石屏縣農民還發現他的黃煙有滅蟲的作用,於是大量購買。他父親此時也看清他一點不痴,也就由責備轉為支持。
不久,年輕的孫紹昌在家中開設煙花總售處,批量生產爆竹、黃煙和小花焰火。而且不斷改進煙花的品種和質量,孫氏煙花的聲譽越來越高。遂正式在縣城開設孫恆紀煙花店。
宣統二年(1910),滇越鐵路全線通車,在昆明舉行通車典禮,法國人要在慶典上燃放煙花。孫紹昌也帶著自己的煙花前往參加慶典。夜晚,法國煙花和孫氏煙花同時升空,孫氏“火花電炮”飛騰天空,五光十色,變化莫測,壓倒“群英”,一時名聲大噪。孫氏焰火銷路更廣。
40年代,孫紹昌在昆明市珠市橋開設孫氏煙花支莊。一些外商見孫氏煙花質優價廉,也爭相購回國內銷售。孫紹昌見生意興隆,又萌發了提高煙花質量、開發新產品的雄心,昆明市場上出售的煙花,不論質量高低,價錢貴賤他都買來研究,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改進自己的煙花。
孫氏煙花譽滿省垣之後,孫紹昌曾數次奉省政府派遣參加在法國巴黎、日本東京、越南海防等地舉辦的國際焰火大賽,每次都載譽而歸,獲得許多獎章、獎狀84。
解放後事跡
解放後,孫紹昌年事已高,不再親手製作煙花,而把自己的絕技傳給自己的子孫。1957年紅河州舉行州人民政府成立慶典,夜間引人注目的煙花--盒子花,就是孫紹昌的兒子孫永祥、女兒孫月英製作的。盒子花狀如蒸籠,分九層,燃放時將盒子花高高吊起。第一層中央吊著一艘紙紮的人民解放軍渡江的帆船,船上“戰士”歷歷可數,點燃後花柱和帆船在五光十色的煙花映照下和鞭炮聲中隨風飄動,徐徐下降。數分鐘後第二層中又垂下四盞花瓶式燈籠,奇妙的是四盞燈籠中的蠟燭竟能自動點亮,燈中圖畫像走馬燈似的轉動。燃至第九層約需30分鐘。其技藝的精湛,時人嘆為觀止。
孫紹昌不但有製作焰火的絕技,也能製作土炮。民國28年(1939),日機轟炸蒙自縣城,以後又連續轟炸。初,警報器音量不足,警報發出後,一些地區聽不到,民眾不知疏散,造成許多傷亡,孫紹昌感到十分痛心。於是向縣政府建議,由他製作土炮代替警報器,兩炮為空襲警報,三炮為緊急警報,一炮為解除警報。縣政府採納了他的建議。炮聲覆蓋了整個蒙自縣城,鄰近縣城的村莊也能聽到。民眾聞炮聲立即疏散,減輕了空襲造成的傷亡。一次,孫紹昌放炮後來不及疏散,被敵機炸傷。
孫紹昌也深通醫道,尤善於治瘧疾。解放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二團一營在河口剿匪,全營官兵十之八九患了瘧疾,孫紹昌得悉,主動奔赴河口為一營官兵治病。不久,患者全部康復。一營官兵為感謝這位自動上門治病的醫生,送給他一塊匾額85,上書“救死扶傷”四個大字。
1959年10月18日,孫紹昌在蒙自病逝,終年76歲。
在滇南內地,特別是歲數在70歲以上的蒙自人,只要一提起民間藝人孫紹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所製作的焰火及焰火工藝品,在1910年—1950年間曾為國家爭得榮譽和給當地百姓帶來福祉,其主要事跡被載入199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地方志《蒙自縣誌》一書中,並被當地有線電視台拍攝在《紅河往事》的紀錄片裡。
孫紹昌,字恆紀,蒙自市雞街鎮(1975年劃歸箇舊市)人,幼年時由於家庭貧困僅讀過兩年的私塾。1894年11歲的他隨祖父遷居蒙自縣城的火神廟街(今起龍街二耳巷16號),靠祖父和父親做小生意維持全家人的生計。少年時代的孫紹昌不僅聰慧,而且做事情爭強好勝,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愛尋根究底。逢年過節,他的小夥伴們買來爆竹後,一放了之,圖個痛快;而他卻拿在手裡,將爆竹層層剝開,反覆琢磨,日復一日,終有所悟。其父覺其痴,時常責罵。但他不探明決不罷休的性格,促使他躲過家人的眼睛,仍偷偷進行研究,並研究黃煙(形似爆竹,點燃後即噴黃煙)和小花焰火。15歲時,他的黃煙和小花焰火終於試製成功,這更增強了他的信心,他加倍努力,後來又不斷改進工藝和配方,焰火越做越好,批量生產投放市場後銷路很好。在市場上深受人們喜愛。石屏一帶的農民還發現他的黃煙有防治病蟲害的作用,於是大量購買,他的焰火生意越做越旺。原來為他擔驚受怕的父親看到兒子走的是一條正道,也由反對變為支持。得到父親的支持和指點後,孫紹昌的焰火做得更完美,聲名遠播。當時的雲南省省長唐繼堯、盧漢等軍政要人親自接見了孫紹昌,鼓勵他繼續做好焰火,並特批在省城昆明的馬市
口為他設立專門銷售的焰莊(鋪子),雲南省政府還把孫紹昌的焰火作為出口商品銷往國外。從此,孫紹昌更加熱愛焰火事業。他把市場上出售的各種焰火,不論價格貴賤、質量優劣,全都買回家潛心研究,吸取眾家之長,使孫氏焰火日趨完善成熟。
隨後不久,年輕的孫紹昌在蒙自家中開設煙花總售處,批量生產爆竹、黃煙和小花焰火。而且不斷改進煙花的品種和質量,孫氏煙花的聲譽越來越好。遂在縣城開設孫恆紀煙花店。
清宣統二年(1910年),滇越鐵路全線通車,在昆明舉行通車典禮,法國人要在慶典上燃放煙花,與中國焰火一比高低。孫紹昌帶著自己的煙花前往參加慶典。夜晚,法國煙花和孫氏煙花同時升空,孫氏“火花電炮”飛上天空,五光十色,變化莫測,壓倒“群英”,獲得優勝,為祖國爭了光。唐繼堯和龍雲分別給孫紹昌頒發了烏金獎章和純金獎章各一枚,並獲得“為國爭光”獎狀一幅。同年,孫紹昌曾數次受省政府派遣,先後代表中國赴法國巴黎、越南海防、日本東京、英國、美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焰火大賽,均載譽歸來,獲得許多獎章、獎狀。孫氏焰火一時名聲大噪,焰火銷路更廣。
孫紹昌不但有製作焰火的絕技,也能製作土炮。1938年,日本飛機多次空襲蒙自城,由於當時報警的汽笛音量不足,聲音難以覆蓋蒙自全城,一些地區聽不到,民眾不知疏散,造成許多傷亡,孫紹昌感到十分痛心。於是向縣政府建議,由他製作土炮代替警報器,兩炮為空襲警報,三炮為緊急警報,一炮為解除警報。縣政府採納了他的建議。報警的炮聲覆蓋了整個蒙自城,鄰近縣城的村莊也能聽到。民眾聞炮聲立即疏散,減輕了空襲造成的傷亡。1938年4月13日,日本飛機突然飛臨蒙自城的上空,孫紹昌冒著生命危險,立即發炮報警,百姓立即躲避。孫紹昌放炮後來不及疏散,被敵機炸傷。為此,蒙自百姓送給他“孫大炮”的雅號,表示感激之情。
新中國成立之初,孫紹昌由於年高體弱,不能親自製作焰火,便把自己的手藝傳給大女兒孫月英和五兒子孫永祥。1957年,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蒙自成立,慶祝大會夜間引人注目,受人稱讚的煙花和“盒子炮”(蒙自人稱“盒子燈”)就是孫紹昌和其子孫永祥和其女孫月英3人共同製作的。“盒子燈”狀如蒸籠,分9層,燃放時將“盒子燈”高高吊起。第一層中央吊著一艘紙紮的人民解放軍渡江的帆船,船上“戰士”歷歷可數,點燃後花柱和帆船在五光十色的煙花映照下在鞭炮聲中隨風飄動,徐徐下降。數分鐘後第二層中又垂下4盞花瓶式燈籠,奇妙的是4盞燈籠中的蠟燭竟能自動點亮,燈中圖畫像走馬燈似的轉動。燃至第九層約需30分鐘。其技藝的精湛,時人嘆為觀止。
孫紹昌還精通醫道、武術,尤其善於治瘧疾。解放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二團一營在中越邊境河口剿匪,全營官兵十之八九患了瘧疾,孫紹昌得知後,不顧年事已高,主動奔赴河口為一營官兵治病。不久,患者全部康復。一營官兵為感謝這位自動上門治病的醫生,送給他一塊匾額,上書“救死扶傷”4個大字。十分遺憾的是,這位為國家爭得榮譽、為百姓帶來安康,受百姓愛戴的民間藝人,由於曾受國民政府的派遣代表中國參加國際焰火比賽獲得榮譽,在新中國成立後遭到種種不公平的待遇,住房、商鋪被沒收不說,70多歲的孫紹昌被迫到水利工地上與年輕小伙抬石塊乾重活,體力嚴重透支加上營養不良,致使享譽滇南的民間藝人孫紹昌,1959年10月18日在蒙自病逝,終年76歲。孫紹昌一生,由於前妻病逝,後娶一妻,共有7子7女,第二代中健在的最大者有80多歲,第三代中健在的最大者近70歲,第四代中最大者有50多歲,第五代中最大者有30歲,現均分散於雲南各地。上世紀80年代初,曾有外省企業以安家或高薪聘請為由,邀孫紹昌的五兒子孫永祥前往外省傳其焰火技藝,但都被拒絕了,後由於種種客觀原因,孫紹昌的焰火技藝不幸失傳,不能不說是我國民間技藝的一大損失。而孫紹昌多次參加國際比賽獲得的金質獎章、獎狀,為醫治得瘧疾的解放軍官兵的匾額在歷次運動中被抄家後均不知所蹤。
縱觀孫紹昌一生,付出甚多,得到的極少。在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的今天,孫紹昌式的悲劇已經不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