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科源,男,1946年出生於山東省鄒平縣,一九五八年,憨厚的父親與儉樸的母親,咬緊牙關從非常拮据的日子中擠出點錢,才使這個九歲的幼童實現了求學的夢寐;一九六四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鄒平一中這所全縣首屈一指的重點中學;國中畢業後,趕上眾所周知的“十年革命”,大學的校門對社會關閉了。他選擇了農村唯一的文化之路----民辦教師。一九七八年,他被公社電影放映隊看中,成了一名放映員。自一九七九年開始,他把自己的心血全部融注到了科技育人的事業之中,成了一名在黑、吉、蘇、贛、甘等省設有分校、桃李滿天下的鄒平科普電子技校的校長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科源
- 出生地:山東省鄒平縣
- 出生日期:1946年
- 職業:教師
概述,追夢,圓夢,新夢,
概述
孫科源,男,1946年出生於山東省鄒平縣,一九五八年,憨厚的父親與儉樸的母親,咬緊牙關從非常拮据的日子中擠出點錢,才使這個九歲的幼童實現了求學的夢寐;一九六四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鄒平一中這所全縣首屈一指的重點中學;國中畢業後,趕上眾所周知的“十年革命”,大學的校門對社會關閉了。他選擇了農村唯一的文化之路----民辦教師。一九七八年,他被公社電影放映隊看中,成了一名放映員。自一九七九年開始,他把自己的心血全部融注到了科技育人的事業之中,成了一名在黑、吉、蘇、贛、甘等省設有分校、桃李滿天下的鄒平科普電子技校的校長了。
追夢
孫科源在來到人世之前,恰似上帝早就為他作好了安排----探究世間的一個個未知數,哪怕只能得出一個或兩個解。
他的追夢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起步的。
那年,村里第一次按上了廣播喇叭。
全村的男女老少,懷著興奮地、好奇地、不解地心情圍了過來:
“這玩藝兒裡頭還會有‘小人’唱戲?”
此時還是光屁股孩子的孫科源也納悶了。
他的天性就是愛打破砂鍋----(紋)問到底。諸如天為什麼會下雨?地里為什麼能長莊稼?人為什麼要吃飯的問題?作為從舊時代過來的農村婦女形象的母親豈能一一作答。執拗的小科源也不甘罷休。為此,時常出現母親對他痛打一頓以後,而又心疼地撫摸安慰的場景......。
這會兒,他又深深地思考起喇叭里為何有“小人”唱戲的奧妙來了。
村民們新鮮了一陣離去了。
孫科源跑回家中拿來了一個櫈子,又借來了鑼絲刀,焉然擺出一付“醫生”的架式,給喇叭作起解剖手術來了。
天真的孫科源哪裡能看到“小人”?得到的又是一頓拳打腳踢。
然而,年僅七歲的他,不屑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哼,你打吧。凡正我知道喇叭裡頭沒有‘小人’了”。
一九五八年,一個鄉親從外邊帶來了全村的第一台收音機,還是個礦石的。或許是收音機里的磁鐵對他同樣有入魔般的吸引力,或許千匝萬匝的漆包線猶如電子的奧秘使他響往。他效仿著這台礦石收音機,買來了礦石,繞了漆包線,引出兩根線接到耳機上。
響了。
也有“小人”唱戲了。
十二歲的孫科源,此時此刻才真領略到一絲勝利的喜悅。恐怕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居里夫人發現鐳元素時的興奮也難在他之上,他從心裡暗暗地發誓:別人能幹的事,我孫科源照樣能幹。
從這以後,孫科源對電子科技的追求更加如痴如迷。在他上中學的時候,家境貧困,住校用的被褥都是與別人搭夥用的。可他,為了事業的追求,把本來就少的可憐的兩元錢的助學金全部省下來買了書籍。《礦石收音機的原理與構造》、《再生來複式收音機》、《簡易超外差式收音機》......書籍使他更加增強了在電子海洋中暢遊的信心和力量。
他向來是一個不滿足現狀的人。他知道,要真正成為電子科技領域中的一隻雄鷹,光有理論是不行的,還必須要有另一翼----實踐。他的耳朵上也象插了翅膀,專門打聽誰家的收音機壞了。人家見他是個乳臭未乾的毛孩子,誰肯讓他拿著自己的“高檔”物品作試驗呢?他忍受著屈辱好言乞求......。
這,大概就是追夢者特有的氣質吧。
圓夢
電影放映隊這一工作,對莊戶人家來說,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可是,孫科源是有“心事”的人。他望著一張張壞了“家電”得不到及時修理的焦急面孔,他揣測著一個個登門欲向拜師求藝的青年人的心理......。一種神聖的責任感,驅使他要辭去放映隊工作開辦一個修理部,隨之他又產生了辦一個科普電子學校的念頭。
說乾就乾。這是孫科源歷來奉守的信條。
辦學?
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辦學?
談何容易!
“孫科源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一些帶“偏光鏡”的人嘲弄他。
“孫科源,不要忘了你是個種地的。”
有的“領導”責難他。
他走東奔西,求朋告友,三千元的資金籌措起來了。一個傳授科普電子技術的帶著鄉土氣息的民辦學校在前石村誕生了。儘管他起初只招進了三十多名學員,加上陸陸續續不斷插入的新生,第一期學員到結業時也只不過才五十多名。然而,孫科源的心裡卻激動得翻江倒海。他似乎從中領悟到人民需要這樣的學校,社會需要培養千千萬萬個電子科技人才。能為人民,為社會作點貢獻,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
他是一個從“土”字堆里爬出來的電子科技人才,深知實踐對培養學員的重要性。於是,他又決計與自己親手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學員合作,創辦一個學員實踐基地。
有志者事竟成。千古名言豈敢不信?可是能叩開理想大門的不屬怯懦者!從理想到現實之間也絕非是直線!
事實再一次告訴人們:孫科源是勇者,是智者。收音機裝配廠又拔地而起了。“雛燕”牌收音機也掙破了蛋殼,問世了。
新夢
振興電子科技,尚需揚鞭奮蹄;
拓寬育人渠道,更無至邊到際。
鄒平科普電子技校的蹊路還是一條小徑。然則,它卻放出了不可低估的能量。
從這裡畢業走出的近萬名學員中10%被各種部門聘用:濰坊模擬電子公司一次就從本校中招聘了三十六名人才;40%在全國各地辦起了維修部;如:江蘇揚州學員嚴素娟,嚴素芬姐妹倆畢業後,辦起了“姐妹家電維修部”;20%從事流動維修,為解人民民眾修理難起了巨大作用,山東慶雲縣學員楊樹春在給母校的信中自豪地說:“我回家後,僅用四小時就修好了兩個維修部束手無策的一台電視機”。那些效法母校辦同類學校或短訓班者更是難以數計。其中不少人已經有了發明創造,江蘇啟東縣梁輝畢業後,利用所學知識與他人一起發明了QID--1型汽車夜間會車互閉燈光控制器,並獲得專利......
當採訪即將結束的時候,孫科源這位堂堂的“跨省校長”握著我們的手說:“我們做得太少了,但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在振興電子科技、拓寬育人渠道方面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