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39年3月23日,孫申田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
1956年,入讀於牡丹江衛生學校中醫專業。
1959年,入讀黑龍江中醫學院(現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畢業後留校,分配至針灸教研室從事教學與臨床帶教工作。
1963年,赴天津中醫學院(現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科進修深造,師從於伯泉、曹一鳴研習針灸經絡理論及針刺手法。
20世紀60年代,任職於黑龍江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1971年,赴哈爾濱醫科大學神經內科進修深造,師從神經內科專家葛茂振。
1991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1992年,任黑龍江中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
1994年,獲評為“黑龍江省名中醫”。
1995年,獲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2003年,獲評為“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008年,獲評為“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017年,獲評為“全國名中醫”。
2021年11月,獲評為“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022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3月,獲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孫申田長期研究中醫針灸技藝,通過臨床觀察和基礎研究,探索頭針療法治療腦性疾病的機制,從神經學科分子學、化學層次對頭針治療腦病機理進行了研究,利用腦CT、磁共振等影像學技術和腦電圖、眼電圖、誘發電位等神經電生理技術,從人體形態學和機能學領域研究。
孫申田對頭針治療中風病的機理進行了系統闡述。其“經顱重複針刺運動誘發電位的研究”初步闡釋了頭針治療腦病的作用機理,提出了頭穴經過特殊手法及刺激時間並累積到一定的刺激量,可以使其刺激信號直接穿過高阻抗顱骨而作用於大腦達到激發大腦細胞興奮的作用,並將這種激發大腦細胞興奮的作用稱之為“針場”,這個“針場”的作用程度介於磁場和電場之間。
孫申田從1976年起開始利用頭針治療腦中風疾病。在研究機理過程中,通過頭針針刺治療中風的基礎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手段,重點進行以下兩部分研究,一是頭部腧穴治療區域的選擇性研究,主要觀察頭部不同穴位或治療區治療效果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傳統認為刺激中央前回運動區治療對側半身運動障礙,刺激中央後回感覺區治療對側半身感覺障礙,但據臨床觀察表明,針刺一側頭部腧穴對兩側肢體的病症均有效,刺激運動區治療運動障礙和感覺障礙亦有明顯作用;二是對治療方法的研究,其特點是選用腦的體表標誌及其臨近的腧穴或治療區域對疾病進行治療。
孫申田通過“經顱重複針刺運動誘發電位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從實踐與理論研究證實了大腦機能定位與頭皮對應關係選穴正確性,強調手法與療效重要性,擴大了頭針療法治療範圍;證實了頭穴對周圍神經損傷治療作用,他主持的針刺促進神經損傷修復研究,從周圍神經損傷、脊髓、腦研究,客觀證實了針刺促進神經損傷修復作用機制。
在多年臨床實踐中,孫申田總結出“三結合”學術思想:
一是“重診斷、精辨證,中西結合”。在臨床實踐中,孫申田認為中西醫兩種診斷各有千秋,中醫的發展要吸收現代自然科學之所長。現代醫學的診斷方法和檢查手段,有助於明確疾病的診斷,中醫藥從中介入又突顯出中醫辨證施治精髓,主張用現代自然科學方法,創新形成具有中醫特色的醫學之路。
二是“精針灸、熟方藥,針藥結合”。孫申田認為“針灸中藥、各有所宜”。一名合格的針灸醫師必須精熟針灸學的各種理論和方法,靈活運用經絡辨證等手段,進行正確的選穴配方與手法操作,還應熟練掌握中醫辨證遣方用藥,當針則針、當藥則藥、當合則合。
三是“繼傳統、求創新,古今結合”。應虛心學習傳統中醫理論和廣泛汲取前人的經驗,在反覆臨床與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和創新。
截至2022年7月,孫申田已在國家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一針靈》《神經系統疾病損害定位診斷及檢查方法》《新編實用針灸臨床歌訣》等專著10餘部。
截至2022年7月,孫申田已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全國高校科技進步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6項,省中醫局科技進步獎10餘項等獎項。
人才培養
孫申田推動創立了黑龍江中醫學院針灸系後,於1992年7月主導成立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暨附屬第二醫院,提出在針灸學專業課程設定上,除傳統授課內容之外增加西醫學理論教學。
孫申田提出在黑龍江中醫學院針灸學專業課程設定上,除了要以中醫針灸學理論為主,設立《經絡學》《腧穴學》《針灸治療學》《子午流注針法》《針灸醫籍選》等作為主要課程以外,還在全國中醫院校率先設立“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及“神經病學”課程。
孫申田提倡“繼承與創新針灸”,提出“院系合一”的教學體制。在孫申田的帶領下,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學科於1988年成為省級重點學科,2000年被確定為省級A類重點學科,2001年被批准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孫申田作為副主編參與編寫全國統編教材《經絡學》,另編寫《神經系統疾病損害定位診斷及檢查方法》。
孫申田講授的課程有“神經系統疾病損害定位診斷及檢查方法”等。
孫申田指導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中醫藥人才,截至2022年12月,已培養博士66名、碩士68名和學術傳承人23名,如時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校長
孫忠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針灸科二病房主任孫遠征,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副教授
張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主任醫師、教授
王東岩、張瑞等都是他的學生。
2007年,孫申田出資10萬元創建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孫申田教授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2017年,向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捐資100萬元人民幣,創立了“孫申田青年人才培養基金”。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授予單位 |
---|
| | |
| | |
| | |
| | |
| |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
| | |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杏林躬耕數十載,孫申田不僅愈人無數,還致力於學科建設,培育了一批批優秀的中醫人才,推動傳統針灸學研究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為扶持和鼓勵青年一代傳承創新中醫藥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中國中醫藥報》評)“孫申田已經成為針灸學科的學術前沿人物,他用大半生的時間詮釋一種叫作堅守的情懷,用一輩子的行動去守根鑄魂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
(《哈爾濱日報》評)“孫申田是 全國著名中醫針灸專家。其傳承經典,躬身杏林,成為醫者的典範。他言傳身教,傾心育人傳國粹,成為中醫學子的領路人。醫者仁心報家國,仁心仁術濟蒼生,在國醫大師孫申田的身體深深地體現出一代名醫大家的風範。為發展針灸學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學術思想、針灸技法蜚聲中國內外,被譽為‘孫一針’。”
(《上海中醫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