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瓏,男,中國共產黨,國劇團演員,也是戲曲導演,代表作《巴林怒火》。
基本介紹
- 本名:孫瓏
- 別稱:孫鳴耀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時間:1928
- 去世時間:1966
- 主要作品:《梅玉配》,《巴林怒火》
- 主要成就:1959年任昭盟京劇團副團長
生平,作品,經歷,
生平
孫瓏(公元1928~1966年) 又名孫鳴耀,男,漢族,1928年生於北京一個貧民家庭。其父孫鸞鳴,好拉京胡,因吸毒失業,1939年冬凍餓死於街頭,其母靠當傭人維持家計。孫瓏十多歲念書,14歲因家貧輟學,入京劇藝人李萬春的“鳴春社”科班學戲,攻老生,變聲後,專攻楊派戲。頗有楊派的氣質和韻味。1948年參加革命,被編入東北軍區政治部直屬勝利國劇團當演員。他隨劇團赴朝鮮慰問演出,表現勇敢、堅強,榮立三等功。1953年與本團演員王湘雲結婚。1954年轉業後到原熱河省文化局直屬赤峰戲曲劇團工作,擔任文戲隊長、編導組長、藝委會秘書等職。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任昭盟京劇團副團長。
作品
他先後改編了《梅玉配》、《十八羅漢斗悟空》、《十二真人斗太子》、《猴王鬧月宮》等許多傳統劇目,其中《梅玉配》一劇在195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文藝會演時,榮獲劇本一等獎。他為反映蒙古族反抗王爺統治而創作的京劇《巴林怒火》以及牧民生產、生活新面貌的《草原新篇》,曾參加1959、1960年的內蒙古自治區文藝會演、華北區文藝會演、全國現代戲會演,受到京劇同行和自治區、華北局、文化部領導的讚賞和表揚。他勤於創作,從1958年至“文革”初不足10年共創編演出了現代題材的京劇21部,其中創作11部,移植、改編10部。
經歷
1960年出席了全國群英會,光榮地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參加了國宴。然而“文革”期間遭受各種誣陷,其代表作《巴林怒火》也被說成“叛國文學”。1966年9月23日含冤去世,年僅38歲。打倒“四人幫”後,黨和政府為其本人和作品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