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開展了秸稈及木材細胞壁中化學成分的分離和結構鑑定及過氧化氫製漿機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學術成就和創新性工作有以下幾點:① 首次系統地提出了一整套秸稈中化學成份的分離、提純和鑑定方法。該方法已作為標準方法被載入英國《分離科學百科全書- Encyclopaedia of Separation Science》;②提出了兩步分離秸稈中木質素的新方法,使得分離的木質素含多糖雜質降至為1.5%以下;③首次提出了英國小麥秸稈中木質素-半纖維素的化學結構模型;④首次上提出了均相催化化學改性小麥秸稈半纖維素反應工藝,比傳統的異相催化反應速度提高了5-10倍,並為工業化生產改性半纖維素產品提供了理論依據;⑤首次在國際上提出兩步中度鹼水解和兩步酸水解測定秸稈細胞壁中酯化或醚化阿魏酸和香豆酸的新工藝方法。⑥發明了低溫無溶劑化學改性秸稈和蔗渣木質纖維以製備新型高效吸油劑的新工藝。他與合作者已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Polymer, Carbohydrate Polymers, Holzforschung 等國際本專業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10篇,並全部被SCI收錄並被多次引用;同時他還被邀請參與編寫Pectins and Pectoas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Hemicelluloses 等專著8部(英文)和英國科學分離百科全書1部。申請發明專利4項。1998年曾獲留英華人化學學會和英國科學協會(CSCST1994-1998)聯合舉辦的化學學術成就獎。2000年10月獲國家傑出青年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名稱:木材廢物及農作物秸稈在工業中的套用研究)。 小麥秸稈細胞壁中羥基肉桂酸化合物分離和結構鑑定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002),並推薦為2003 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學術交流
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於農林廢棄物生物質高值化套用及製漿化學方面的基礎研究。先後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與交流重大項目的資助,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0餘篇(SCI收錄論文250篇),其中38篇發表在SCI收錄的農林化學專業領域內期刊中的頂級期刊(J. Agric. Food Chem.)上,論文被他人在SCI收錄期刊中正面引用1600餘次。參加了29次有關該領域的國際會議,其中13次以邀請的身份作了大會報告。同時,還被國外專家邀請參與編寫Hemicelluloses: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等英文專著9部和英國科學分離百科全書1部。申請發明專利11項,已授權6項。現為英國化學會Fellow,美國木材科學學會委員會Member Committee Member,英國和美國高技術科學聯合會成員。國家基金委第十一屆生命學部二審專家(林產化工與製漿化學)。三種國外期刊編委,同時還是美國、英國、德國等20餘種國際期刊的兼職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