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亭

孫武亭

雲岩寺塔以及周邊建築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歷史古街山塘街西北段的虎丘山上,位置在東經120°37'25",北緯31°19'30",虎丘名始於春秋。吳王闔閭於周敬王六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514~496年)曾在此建行宮。闔閭死後即葬虎丘。東晉時,司徒王珣與弟王珉於劍池東西各建有別墅,後舍宅為東西兩寺,已有1600餘年。虎丘是蘇州市在國內外知名度最高的風景名勝區。其中被譽為中國第一斜塔的虎丘塔及周邊其他建築,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3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覆將虎丘山風景名勝區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8年,虎丘山風景區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武亭
  • 地理位置:蘇州市姑蘇區
歷史沿革,現存情況,

歷史沿革

虎丘名始於春秋。吳王闔閭於周敬王六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514~496年)曾在此建行宮。闔閭死後即葬虎丘。
東晉時,司徒王珣與弟王珉於劍池東西各建有別墅,後舍宅為東西兩寺。
唐時,因避諱於太祖“李虎”,改名為“武丘”。
元末張士誠治蘇州時,重鑿環山溪,掘土築為土城。
明代,虎丘山寺曾3次毀於火。崇禎十年(1637年),巡撫張國維捐俸重建山寺。
清康熙皇帝曾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四年(1705年)、四十六年(1707年)6次南巡到虎丘,建行宮“含輝山館”、“萬歲樓”和“御碑亭”,並於四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駐蹕虎丘禪寺行宮。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僧祖通募集資金,對山寺大加整修,不但恢復了舊貌,還新增了不少建築,計有景點200多處,屋宇5000多間,為虎丘山寺的全盛時期。
  清鹹豐十年(1860年),虎丘山除浮屠與二山門外,山寺建築均毀於兵燹。此後,被毀建築重加修葺。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月駕軒遺址新建擁翠山莊。冷香閣新建於民國6年(1917年),三年告竣。閣前遍植紅、綠梅700餘株,賞梅時節,冷香襲人。民國7年(1918年)申時行祠在原石觀音殿上重建。民國17年(1928年)錢大鈞駐蘇州時建通往虎丘的公路(俗稱新馬路),兩年告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保護虎丘山的名勝古蹟。1953年春整修,同年6月對外開放。1955年新建放鶴亭、孫武亭、湧泉亭。1956年清理環山河道,並挖通二山門前的河道,形成內環山河;造海涌橋,修葺百步趨、牛王廟(即賴債廟);疏通第三泉,砌石駁岸,重建雨花亭。1957年重修二山門,拆除陸公祠。1959年重建玉蘭山房、通幽軒,同時修繕小武當與十八折;改建環山路,植大面積毛竹林,等等。
  “文化大革命”期間,後周經幢被擊碎,摩崖石刻“生公台”、“千人坐”遭厄運;乾隆年間的香樟木千手觀音雕像被焚毀;致爽閣、冷香閣內的名人書畫、楹聯等被洗劫一空;石觀音殿被拆除改為茶室。1979年後,虎丘山名勝古蹟才又得到全面整修;小吳軒、冷香閣、生公講台和枕石等先後重修和恢復舊觀。

現存情況

管理部門對虎丘和周圍自然、人文環境進行了全面的保護、維修。經半個多世紀的精心管理和建設,虎丘獨特的自然文化環境保護完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