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有斌(中科院地球環境所研究員)

孫有斌(中科院地球環境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有斌,男,1973年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5)。主要從事風塵沉積、古季風演化及粉塵源區乾旱化研究,探討了不同時間尺度季風-乾旱環境的演化過程及動力學,論證了中國風塵沉積可視為季風-乾旱環境演化的良好記錄,探討了太陽輻射、冰量和CO2變化及大西洋經向環流對軌道-千年尺度東亞季風變率的影響,揭示出冰期-間冰期黃土物源變動與大氣環流強度變化的關聯。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Science、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EPSL、QSR等國際刊物上,已發表SCI論文60餘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論文23篇),論文被SCI引用1400餘次,高被引指數(H-Index)為24。 主持過科技部973項目二級課題、中科院知識創新重點項目、基金委面上項目等多項課題。曾獲青年地質科技獎、劉東生青年地球科學家獎、中國科院青年科學家獎和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有斌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主要成就: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個人簡介,教育工作經歷,研究方向,

個人簡介

孫有斌,男,1973年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5)。主要從事風塵沉積、古季風演化及粉塵源區乾旱化研究,探討了不同時間尺度季風-乾旱環境的演化過程及動力學,論證了中國風塵沉積可視為季風-乾旱環境演化的良好記錄,探討了太陽輻射、冰量和CO2變化及大西洋經向環流對軌道-千年尺度東亞季風變率的影響,揭示出冰期-間冰期黃土物源變動與大氣環流強度變化的關聯。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Science、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EPSL、QSR等國際刊物上,已發表SCI論文60餘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論文23篇),論文被SCI引用1400餘次,高被引指數(H-Index)為24。主持過科技部973項目二級課題、中科院知識創新重點項目、基金委面上項目等多項課題。曾獲青年地質科技獎、劉東生青年地球科學家獎、中國科院青年科學家獎和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

教育工作經歷

1994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系,學士;
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博士;
2000-2004年,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3-2006年,先後在美國Woods Hole 海洋研究所和日本東京大學訪問研究,
2006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

研究方向

構造-千年尺度東亞季風變率和機理
亞洲粉塵和中國黃土的物源和傳輸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